-
公开(公告)号:CN11875809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39823.X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换热系统及换热网络设计方法,包括:n级换热单元,所述n级换热单元包括两个n‑1级换热单元,n⩾2,所述n级换热单元中的两个n‑1级换热单元包括4种连接方式;本发明通过多个换热组件构建n级换热单元,并通过实际换热需求确定换热组件的数量以及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降低了连接多个换热芯块的难度,提高了多个换热芯块之间组合的效率和方式,适用于多种使用情形,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换热系统进行改造,能够在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环境中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98812.6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1M99/0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及设计方法、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属于热量交换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1)包括换热芯体(11)、封头部(12)和接管部(13),换热芯体(11)内含有微通道(111)。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利用密排思想将大量微通道以“几字型”布置,具有提高长度、缩小宽度的特点,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和设计方法为不同应用场景的微通道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提供设计思路;所述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利用模块化思想和多物理耦合思想将多种性能测试方法集成结合,为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性能测试效率打开问题解决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96841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81255.0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换热芯体和接口组件,换热芯体内部设置有多个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X轴流道贯穿连通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Y轴流道贯穿连通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Z轴流道贯穿连通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不连通,接口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且与换热芯体的侧面密封;本发明通过在换热芯体上设置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并通过接口组件向流道接入不同的工质,增加了换热器内最大同时运行的工质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换热功能包括多级回热、自我温度均匀化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722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826965.1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涡流发生器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能量转换系统,该涡流发生器包括筒体、两个封头和多个涡流管,筒体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具有高温流体出口和低温流体出口,且筒体的侧壁上具有流体进口。通过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涡流发生器和第二回热器耦合到整个能量转换系统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压缩空气流经涡流发生器,压缩空气的压力势能被转化为高温能源和低温能源,分别用于sCO2能量转换系统的预热和预冷,有助于提高系统sCO2工作介质的热端温度、降低系统sCO2工作介质的冷端温度,从而实现压缩空气能量的高效利用,提升sCO2能量转换系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28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093673.X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换热器包括管箱和换热芯体,管箱上开设有高温流体介质进口、高温流体介质出口、低温流体介质进口以及低温流体介质出口;换热芯体用于将流经高温流体介质进口、第一换热板、高温流体介质出口的高温流体介质的热量传递给流经低温流体介质进口、第二换热板、低温流体介质出口的低温流体介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上均开设换热通道以及设置有位于换热通道内的翼型翅片,翼型翅片和换热通道用于对流经换热通道内的高温流体介质或者低温流体介质进行正向导流和逆向阻流。本申请旨在通过具有逆向阻流功能的换热器代替止回阀,解决基于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换热系统中设备空间布置松散、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8740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705486.4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通截面积可调节的紧凑板式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换热器的微流道的流通截面积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箱体、换热组件和若干个流道调节机构,换热箱体包括第一介质进口、第一介质出口和第二介质进口;换热组件包括第一介质流道板和第二介质流道板,第一介质流道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介质通道和介质通孔一,第二介质流道板开设有若干个介质通孔二,相互重叠的介质通孔一和介质通孔二形成第二介质通道。流道调节机构能够沿第二介质通道的轴心方向作直线运动,以使第二介质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变大或变小。本申请能够实现换流器整体的换热效果和温度分布达到均匀,避免换热器出现热应力过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423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906692.5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流结构、换热芯体和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换热芯体由层叠设置的多个换热板焊接而成,集流结构包括多条联通流道、至少一个集流口和至少一个集流罩,集流口开设于换热芯体的侧壁上,部分换热板的侧边开设有缺口,多个缺口依次连接形成集流口,其余换热板上开设有与缺口对位配合的多个联通孔,多个联通孔沿换热板的侧边顺序间隔设置,各换热芯体的联通孔对位配合并联通形成联通流道,联通流道与集流口相连通,集流罩设于集流口处并与位于集流口外侧的换热板的侧壁密封连接。本发明提出的集流结构、换热芯体和换热器,使换热芯体和换热器更加小巧和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6181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42543.3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分流布雷顿循环方法及循环系统,将液态循环工质经压缩机压缩、经回热器预热后,进入喷射器中;液态循环工质在喷射器中充分混合并升压后,进入到高温回热器中预热至堆芯入口温度,进入热源吸收热量,在热源出口达到循环最高温度后进入透平膨胀做功;做功后的高温流体依次进入高温回热器和低温回热器后进入分流器分流,一部分流体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后经压缩机压缩,流经低温回热器升温后进入喷射器作为工作流体,一部分进入喷射器作为引射流体。本发明采用非能动的喷射器在不引入压缩机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回热器出口的分流,构建再压缩循环,可以保证循环系统的性能,对系统进行简化,加工难度小、加工成本极低,重量和体积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0797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963287.2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接设备的加热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在焊接本体的内表面对应的加热区域中设置加热件和温度检测件,从而对位于加热腔中的待焊接件进行多区域均匀加热;并且,通过调节每个加热区域中的加热件的电流,使每个加热区域的温升率在不超过阈值的同时无限靠近所有的加热区域的平均温升率,从而使每个加热区域对待焊接件的加热焊接效果尽可能一致,以保证待焊接件在加热腔中尽可能的均匀受热,避免出现因焊接过程中受热不均匀而导致待焊接件发生变形或者焊接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减小产品失效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875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9723.4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量纲特征参数的流动传热模型构建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弯折类微通道结构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弯折类微通道结构的无量纲特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法,根据弯折类微通道结构,得到流动传热参数;根据流动传热参数和无量纲特征参数,对构建的流动传热半经验关系式进行拟合,得到流动传热模型,所述方法能够提高流动传热模型的普适性和建模速度,从而简化换热器的设计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