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4418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82463.0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造林地植被的管理控制方法,涉及林分质量精准提升和珍贵树种目标树大径材培育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块状铲草抚育:针对新造林地,以苗木为中心块状的铲除杂草杂灌,清理出坑面;(2)扩垦松土抚育:对所述坑面翻土成块,使上下土层间的毛细管联系切断;(3)全面割灌除草抚育:当扩垦松土抚育完成后,设置一个间隔期,间隔期之后对所述坑面的周围杂草杂灌进行割灌除草。本发明能显著降低营林成本,经营成本比传统全铲抚育降低3倍以上。同时,减小了对林地破坏,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了林地生产力长期维护和提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344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82293.6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木反坡水肥综合管理平台的营建方法和管理方法,涉及林分质量精准提升和珍贵树种目标树大径材培育技术领域。林木反坡水肥综合管理平台的营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林木地径周边,刨挖出坑面,所述坑面沿着山地上坡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林木的栽植位置在所述坑面的最低侧与最高侧之间的位置。本发明能显著提高目标林木的生产量,林分生产力提升2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30%以上。同时,减少了人为干扰,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林地生产力长期维护和提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1044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942607.6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林改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马尾松人工林中的部分林木采伐,开建林窗,调整马尾松的密度,得到处理后的马尾松林;(2)在处理后的马尾松林的林窗内补植乡土阔叶树种;(3)在补植乡土阔叶树种2~3年后,在乡土阔叶树种的林下种植经济作物。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马尾松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对马尾松人工林实施近自然化改造,充分利用自然力维持地力、改善林分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达到了林地的连续覆盖、森林的多目标经营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之目的,实现人工林的多目标培育和可持续经营。
-
公开(公告)号:CN11160627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25667.1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B6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陡坡山地双绞盘双索循环反坡集材方法,步骤如下:将双绞盘集材拖拉机开至林区道路进行锚固;选择三根锚固木Ⅱ、Ⅲ和Ⅳ作为缆索的三个支点,并在锚固木Ⅱ、Ⅲ和Ⅳ上依次安装相应的两个导向滑轮Ⅰ、两个导向滑轮Ⅱ和一个导向滑轮Ⅲ,将牵引索Ⅰ的索端和牵引索Ⅱ的索端分别依次绕过两个导向滑轮Ⅰ和两个导向滑轮Ⅱ;将回空索的一端通过铁环Ⅰ与牵引索Ⅰ的索端连接,将回空索的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Ⅲ后通过铁环Ⅱ与牵引索Ⅱ的索端连接,使得牵引索Ⅰ、牵引索Ⅱ和回空索形成闭合的缆索,并且回空索的两端在牵引索Ⅰ或牵引索Ⅱ的回收作用下分别在林区道路和集材点上下移动转运木材。
-
公开(公告)号:CN10956621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343456.2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林木营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营林控制方法。采用速生树种桉树与珍贵树种格木营造同龄混交林的方式,借鉴林窗理论构建定向调控林分内部光照条件的块状混交模式,借此平衡格木生长及其虫害的关系。利用桉树构建林窗,营造一种适当荫庇的环境,格木在林冠下生长,其虫害发生率下降50%以上,格木生长提高15%左右;混交种植的速生树种桉树6-8年可砍伐,提高短期单位面积经济收入,实现以短养长的珍贵树种经营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850628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194234.3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29 , Y02A40/243 , Y02P60/218 , Y02P60/2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方法,包括:林地准备:将林地内的采伐剩余物切碎并保留,整地后挖植穴,植穴排布时,按照每两行窄行与一行宽行作为一组,多个相同组依次排布,挖完植穴后,在每个植穴中施用有机肥;造林:选用无性系桉树和乡土树种进行造林,在窄行上种桉树,宽行上种乡土树种;造林后抚育;施肥;采伐与复层林构建。本发明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改进施肥和抚育方式以及更新采伐模式等手段,显著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碳储量,增加了桉树人工林的减排增汇能力,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林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实现了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
公开(公告)号:CN209210261U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21699894.8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式缆索集材机,主要由拖拉机主机、后置减速箱总成和两组缆索绞盘总成组成;所述的后置减速箱总成设置在拖拉机主机后方,并且在后置减速箱总成的两侧分别安装一组缆索绞盘总成;所述的缆索绞盘总成由卷筒绞盘机构和卷筒离合操纵机构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卷筒双离合分立驱动模式,可实现双卷筒同时工作,或交替工作,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采用的卷筒离合操纵机构利用杠杆原理推动在心轴伸出臂上滑动的卷筒,实现牙嵌式离合器的闭合,本方案与常规使用花键和导向平键连接从动轴并且轴向移动与主动轴闭合的技术相比较,具有联接可靠性强、抗扭能力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维护的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559378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0837753.9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B66F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陡坡山地双绞盘自动回空反坡集材装置,其中,双绞盘集材拖拉机通过绷索进行固定,双绞盘集材拖拉机的尾部并排安装有两个绞盘机,两个导向滑轮Ⅰ并排安装在锚固木Ⅱ的下部,两个导向滑轮Ⅱ并排安装在锚固木Ⅲ的下部;导向滑轮Ⅲ安装在锚固木Ⅳ上;牵引索Ⅰ的固定端和牵引索Ⅱ的固定端分别与两个缠绕卷筒连接,绕牵引索Ⅰ的索端和牵引索Ⅱ的索端分别依次绕过两个导向滑轮Ⅰ和两个导向滑轮Ⅱ,回空索的一端通过铁环Ⅰ与牵引索Ⅰ的索端连接、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Ⅲ后通过铁环Ⅱ与牵引索Ⅱ的索端连接使得牵引索Ⅰ、牵引索Ⅱ和回空索形成形成闭合的缆索;该装置解决了当前绞盘机集材效率不够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024037U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21699923.0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伐区集材用抓木爪,主要由笼式导向锥和杠杆夹木机构组成;笼式导向锥主要由大圆环、小圆环和导向杆组成;大圆环和小圆环相互平行,并且导向杆均匀布置在大圆环和小圆环之间;杠杆夹木机构主要由夹头、夹臂、拉环、拉杆和杠杆组成;夹头固定安装在夹臂的一端,夹臂的另一端与杠杆的一端刚性连接,杠杆的另一端与拉杆的一端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拉环的一端铰接;夹臂与杠杆的连接处设有圆孔;大圆环穿过圆孔与夹臂铰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绞盘机缆索牵引集材过程中的辅助人员,不仅可节省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能大幅提高缆索集材效率,将对绞盘机缆索集材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重要促进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980191U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821699307.5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IPC: B66C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叶型抓木爪,主要由锥环(2)、爪叶(3)、中心拉环(4)和拉杆(5)组成;所述的爪叶(3)的一端与锥环(2)铰接;所述的爪叶(3)由连接叶片和抓木叶片组成,并且连接叶片和抓木叶片的连接部呈向外弯曲状;所述的拉杆(5)的一端与爪叶(3)的连接叶片和抓木叶片的连接部的内侧面铰接,另一端与中心拉环(4)铰接。所述的爪叶(3)设有三个,并且均匀分布铰接在锥环(2)上。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绞盘机缆索牵引集材过程中的辅助人员,不仅可节省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能大幅提高缆索集材效率,将对绞盘机缆索集材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重要促进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