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9635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0611022.7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昔格达组地层岩质边坡的地震惯性力计算方法,属于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了岩体参数的等效计算方法模拟了昔格达组地层岩体分布的不均匀性,采用了三角形单元实现了岩质边坡的空间离散,同时将地震波假设为简谐正弦波,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岩体分布的不均匀性、地震波传播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昔格达组地层岩质边坡地震惯性力的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本发明获取的昔格达组地层岩质边坡地震惯性力较传统的方法获取的结果更加精确、便捷;可将其应用于昔格达组地层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分析中,可为边坡设计提供可靠、准确的地震惯性力,该方法是对岩质边坡地震惯性力计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121607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010892385.2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破碎岩体隧道工程支护快速支撑装置,包括移动轮、底座、基座、支撑结构、联动机构,所述移动轮安装在底座上,基座安装在底座上;支撑结构包括壳体、第一液压支撑杆、支护板;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两个位于壳体内的同步驱动组,同步驱动组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本发明设置支撑结构和联动机构,通过液压杆的伸缩性,将支护板快速支撑起来,以实现对隧道壁的支护,支护板由若干块组成,通过铰接可以实现收放与打开,在隧道空间具备高移动性,适用于不同高度不同宽度的隧道壁支护,适用性较强,收放自如,支护快度,支撑稳定,可重复使用,为隧道临时支护提供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651901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010610995.9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昔格达地层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时程分析方法,属于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动力学理论、极限平衡理论和非线性数学规划理论,研究地震作用下昔格达地层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本发明基于岩质边坡坡脚处的地震时程加速度采用动力学原理计算条块的地震时程加速度,建立昔格达地层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使用循环迭代方法计算昔格达地层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安全系数,获得边坡动力稳定性安全系数的时程曲线。本发明方法具有概念明确、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可将其应用于昔格达地层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52849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11422496.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溶地基中独立基础的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以独立基础、覆盖层和溶洞顶部的塌落岩体组成的岩溶地基为研究对象;进行溶洞顶部的塌落岩体的受力分析;建立溶洞顶部的塌落岩体的岩土分界面上的附加应力条件;建立求解岩溶地基中独立基础极限荷载的线性数学规划模型;求解岩溶地基中独立基础极限荷载的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得独立基础的极限荷载,使得本发明获取的独立基础极限荷载较传统的方法获取的结果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275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280565.4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福建永强岩土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间受限岩溶空洞的内轮廓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空间受限岩溶空洞的内轮廓测量装置,包括箱体,导向筒上开设有螺旋槽;设置在导向筒内的探测头,探测头的一端设置有传感器,当保护套被拉伸变形时,环形气囊膨胀包覆传感器;设置在箱体上的弹射部,用于将探测头推出导向筒;本发明对溶洞内部进行多点采样收集,确保对溶洞内部的形状进行更为直观、准确的描绘展示,整个结构不仅操作方便且成本低,便于携带者进入复杂地形进行精确的溶洞内部图像采集,简化采集步骤,尤其是对于有些溶洞入口较小,人员无法进入或者溶洞内具有湍流等危险情况时,可以有效保证对溶洞精确探测的同时,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80565.4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福建永强岩土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间受限岩溶空洞的内轮廓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空间受限岩溶空洞的内轮廓测量装置,包括箱体,导向筒上开设有螺旋槽;设置在导向筒内的探测头,探测头的一端设置有传感器,当保护套被拉伸变形时,环形气囊膨胀包覆传感器;设置在箱体上的弹射部,用于将探测头推出导向筒;本发明对溶洞内部进行多点采样收集,确保对溶洞内部的形状进行更为直观、准确的描绘展示,整个结构不仅操作方便且成本低,便于携带者进入复杂地形进行精确的溶洞内部图像采集,简化采集步骤,尤其是对于有些溶洞入口较小,人员无法进入或者溶洞内具有湍流等危险情况时,可以有效保证对溶洞精确探测的同时,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3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204128.4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三轴实验装样装置,包括:盖体、过渡箱、承载箱、装样组件、装样模具、操作模块、套接器;所述过渡箱顶部铰连接盖体,且通过伸缩的电动承载杆连接于承载箱的顶部,所述装样组件设置于承载箱内部,底部通过套接器套接装样模具,该装样模具的底部套接在承载箱内腔底部的震动模块上,所述操作模块固定设置在承载箱的外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装样装置,从样品的筛选,到最后自动装样压紧,整个过程省去了大量的人工环节,减轻了相关试验人员的工作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2229562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892541.5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L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压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压力表、连接体一、连接体二,所述压力表通过连接体二与连接体一的一端连接,连接体一的另一端与管道连接;所述连接体一包括本体、顶杆、横杆、弹簧、封堵块,所述连接体二包括筒体、螺杆一、螺杆二、十字杆、第二滑道。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体一、连接体,将压力表与管道连接分割成两部分,并且与管道连接的连接体一具有自密封结构,可代替阀门结构,测压时,利用螺杆一螺杆二的螺旋升降使自密封打开贯通水流,进而使压力表实现测压,通过本发明结构连接压力表及管道时,无需阀门频繁开启,避免出现阀门漏水密封不严的情况,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4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676356.7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昆明勘察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F30/2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分析领域,尤其是一种岩溶地区填埋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岩溶地区填埋场的勘探数据集;基于所述勘探数据集对所述岩溶地区填埋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岩溶地区填埋场的水文地质参数;依据所述水文地质参数构建所述岩溶地区填埋场的水文地质评估模型;根据所述水文地质评估模型对所述岩溶地区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模型拟合结果;通过所述模型拟合结果对所述岩溶地区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本发明构建系统性的勘探数据集,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基于水文地质参数构建评估模型来拟合反映水文地质条件,为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及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898530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1910200573.1
申请日:2019-03-16
Applicant: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云南犀鸟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铺设固定的边坡防护网,包括防护网主体,防护网主体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有固定扣,固定扣的外表面螺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的内表面底部螺接有连接锚杆,连接锚杆的内表面装配有支撑装置。本发明设置了一种带有固定扣、固定螺母、连接锚杆和支撑装置的边坡防护网安装套装,在使用时,将连接锚杆插入至锚孔内部,随后敲击锤击杆,将连接锚杆固定在预先开设的锚孔内部,随后将防护网固定在连接锚杆的外侧端,进而将边坡防护网铺设好,有效的解决了以往的边坡防护网施工麻烦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约铺设工序,尽可能的减少工人在边坡上的施工时间,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施工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