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90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11885.8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丛枝菌根提升含厨余垃圾生态修复基材固碳能力的基材及方法,包括干喷生态修复基层和湿喷面层。面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成成分:厨余垃圾生态修复基材固碳混合剂A、种植土、土壤粘合剂、保水剂、生物炭、复合肥;基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成成分:厨余垃圾生态修复基材固碳混合剂B、种植土、土壤粘合剂、过100目玉米秸秆、生物炭、复合肥。该方法不仅有效减少了厨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充分发挥了厨余垃圾中丰富养分的资源价值,厨余垃圾圾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以及丛枝菌根调节渗透平衡等作用,可改善盐碱地区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碱性环境的同时提高植株耐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09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79789.9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河道底泥为原材料构建的河岸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底层堤岸加固结构、过渡层关联结构和表层生态修复结构;三层结构以底泥为原材所制备;底层由坡面生态实心砌块组成,砌块表面有卯结构;过渡由生态空心砌块组成,砌块表面有贯穿孔结构,底部放置吸水膨胀包,两端分别有卯结构和榫结构;表层由底泥制备的生态种植基喷射形成;在坡脚位置的生态空心砌块上表面设计鱼鳞状凸起,砌块侧面设计贯穿孔道。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对坡面生态实心砌块与生态空心砌块、生态空心砌块和生态种植基材之间进行关联性设计,将传统的独立式结构结合为一体化结构,最终实现坡面的加固、防冲刷和植被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581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960439.2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库滨带岸坡的净水支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沿坡面竖直方向等间隔分布的若干层支护结构,且相邻的支护结构相互平行,每层所述支护结构皆呈连续波浪线形状布置;每层所述支护结构的波顶和波底处皆设有开孔有隙竹筒,所述开孔有隙竹筒嵌设于坡面内,且开孔有隙竹筒通过膨胀颗粒与坡面内部形成固定配合;每个开孔有隙竹筒内皆填充有膨胀颗粒,开孔有隙竹筒的中间皆嵌设有中空净水锚杆,中空净水锚杆的锚固段贯穿膨胀颗粒并通过膨胀颗粒与开孔有隙竹筒内壁形成固定配合;每层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连续并竖立布置的双层土工网,所述双层土工网依次穿过同层的支护结构的所有开孔有隙竹筒,减少水土流失,加强防护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383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98795.1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全自动化灌溉系统及方法,包括设于边坡顶部的电热器和多探头温湿度变送器,所述电热器与边坡的软管相连接,并通过水管与边坡顶部的过滤器、施肥罐、变频恒压水泵以及储水罐连接;所述多探头温湿度变送器通过探头来监测边坡的温湿度指标,并控制变频恒压水泵的水泵压力和电热器的开启与关闭;所述边坡软管设有弹簧压力滴头,弹簧压力滴头能够设置开启压力,通过控制管道水压来控制弹簧压力滴头的开启与关闭。此系统将地暖系统和滴灌系统相结合,兼具基材补水与抗冻功能。通过多探头温湿度变送器对边坡的监控,从而对电热器和变频恒压水泵发出不同的指令,实现对基材的补水功能与抗冻功能的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48090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249208.1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nventor: 刘振忠 , 刘黎明 , 王明 , 宋岩松 , 李春雷 , 黎雪云 , 敬淼淼 , 廖鑫捷 , 伍锡鑫 , 何新科 , 莫天明 , 柏理想 , 徐林 , 詹金圣 , 谢海平 , 白永鹏 , 董怡伽 , 李豪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格室式水肥一体化的护坡养生防护系统及其实施方法。该系统包括监测系统、供给系统和格室装置;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与控制器;供给系统包括储水箱、泵送装置和通水管;格室装置铺设于坡面上,形成网状结构。格室装置的内外两侧为高强度打孔膜片,中间部分由微渗管和吸水棉组成;水肥由储水箱通过泵送装置和微渗管进入格室装置并最终被植物吸收。传感器埋置于护坡基材中,控制器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实时反馈至终端设备,控制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射的信号后,控制泵送装置进行坡面水肥的调节。该系统能够在保证边坡强度的同时,解决边坡的生态给养问题,同时该系统要尽量做到运输方便、安装简单、养护成本低等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1749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367408.2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预埋滴灌的预埋滴灌的截水沟与格构梁的生态护坡系统及构建方法,它包括位于边坡顶部用于截流的上部截水系统;所述上部截水系统与用于滴灌的预埋滴灌系统相连,且所述预埋滴灌系统位于上部截水系统的下游位置;所述预埋滴灌系统的下游边坡设置有用于护坡的格构梁系统;所述格构梁系统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排水的底部排水沟。此系统能够保证格构梁内生态护坡基材的水分及肥力供给,做到浇灌与生态修复持续性的有机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0368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72179.9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坡面,坡面上分布有多个多功能包,多功能包的上方设有挂网,多功能包通过锚钉与坡面固定,或者多功能包固定在网片上,再通过锚钉将网片与坡面固定;挂网与坡面之间还设有植生护坡基层,挂网远离坡面一侧还设有植生护坡面层;所述多功能包是采用网围合制成的立体结构,其内填充基材及乔木和/或灌木种子,挂网与坡面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和施工方法,克服了植被护坡施工时网片和坡面距离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植被护坡中草本和乔木、灌木不能协同生长的问题,对边坡生态防护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0831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085806.5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nventor: 杨悦舒 , 马睿 , 胡昀 , 刘大翔 , 肖海 , 覃事河 , 田妍妮 , 周明涛 , 刘黎明 , 赵冰琴 , 胡旭东 , 吴彬 , 杨奇 , 夏振尧 , 许文年 , 杨磊 , 柳仲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光伏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坡面上依次设有太阳能方阵和植生方阵,所述太阳能方阵位于植生方阵上方,且太阳能方阵与植生方阵通过水平布置的不过人马道分隔;所述太阳能方阵包括若干块均匀布置的太阳能板,每块所述太阳能板皆通过中空锚杆与坡体形成可拆卸的固定配合,所述中空锚杆内设有提拉型锚固件,中空锚杆通过提拉型锚固件与坡体形成可拆卸的固定配合,太阳能方阵的所述提拉型锚固件与太阳能板形成通电配合;所述植生方阵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植生盒,所述植生盒皆通过锚固刺与坡体的坡面形成可拆卸的固定配合,修复土壤,吸附重金属,节能环保,稳固边坡。
-
公开(公告)号:CN11880831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85806.5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nventor: 杨悦舒 , 马睿 , 胡昀 , 刘大翔 , 肖海 , 覃事河 , 田妍妮 , 周明涛 , 刘黎明 , 赵冰琴 , 胡旭东 , 吴彬 , 杨奇 , 夏振尧 , 许文年 , 杨磊 , 柳仲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光伏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坡面上依次设有太阳能方阵和植生方阵,所述太阳能方阵位于植生方阵上方,且太阳能方阵与植生方阵通过水平布置的不过人马道分隔;所述太阳能方阵包括若干块均匀布置的太阳能板,每块所述太阳能板皆通过中空锚杆与坡体形成可拆卸的固定配合,所述中空锚杆内设有提拉型锚固件,中空锚杆通过提拉型锚固件与坡体形成可拆卸的固定配合,太阳能方阵的所述提拉型锚固件与太阳能板形成通电配合;所述植生方阵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植生盒,所述植生盒皆通过锚固刺与坡体的坡面形成可拆卸的固定配合,修复土壤,吸附重金属,节能环保,稳固边坡。
-
公开(公告)号:CN118441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77651.0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于松散堆积体边坡的多层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多层生态护坡结构,分别为松散堆积体边坡内部的发泡胶层与底层,松散堆积体边坡表面的基层与面层。所述基层与底层之间设有网片与注浆小导管,可通过注浆小导管向坡体内喷注发泡胶与底层材料。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坡面;铺设网片,埋设导管;配制并喷射基层材料;养护;喷注发泡胶;配制并喷注底层材料;配制并喷射面层材料;浇水养护。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提高松散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降低修复后边坡表面材料剥落的可能性,扩大修复后边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提高植被根系加筋锚固能力,解决了松散堆积体边坡修复后稳定性低,植物生长受限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