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9215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752848.X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2F3/28 , C02F101/16 , C02F101/20 , C02F101/34 , C02F101/38 , C02F103/06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水环境中污染物去除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使用强酸,对碳纤维毡进行酸改性,得到微生物载体的第一前体;(2)使用含有亲水官能团的有机物,对所述第一前体进行有机物改性,得到所述微生物载体的第二前体;(3)使用含有(NH4)2S2O4的硫酸,对所述第二前体进行亲水改性,得到所述微生物载体的第三前体;(4)在400‑500℃的环境下,对所述第三前体进行热改性,得到所述微生物载体。该方法制备的微生物载体可以强化微生物附着与电子传递,以促进微生物去除有机物、营养盐、重金属。
-
公开(公告)号:CN11249977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24330.8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2F3/34 , C02F3/28 , C02F101/20 , C02F101/38 , C02F103/06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中吡啶与钒的联合去除方法、接种物及应用,该方法包括:将接种物接种到生物反应器中,所述接种物为攀枝花钒污染场地的沉积物;对所述接种物进行驯化;将至少含有五价钒和吡啶的第一合成地下水注入到含有驯化后的所述接种物的生物反应器中,以进行五价钒和吡啶的共去除反应;其中,所述共去除反应至少进行12小时;在所述共去除反应期间,保持所述生物反应器内为厌氧环境,所述生物反应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为23‑27℃。
-
公开(公告)号:CN110156172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10441919.7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2F3/34 , C02F3/28 , C02F103/0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生物混养去除地下水中五价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微生物以及用于作为所述微生物还原地下水中五价钒时的电子供体的微生物混养材料投放到含有离子态的五价钒的地下水中,以使所述微生物将所述五价钒还原成的可沉淀的四价钒,所述微生物混养材料中至少包括有机电子供体和无机电子供体。如此,通过构建微生物混养环境,可以更加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五价钒。
-
公开(公告)号:CN11069507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833898.3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注入系统及工艺,系统包括燃烧器、燃烧井、保温井和水平井,燃烧器与燃烧井连通,燃烧井分别与保温井和水平井连通,水平井的水平段位于保温井的下方,水平井的井壁上开有注气孔。本发明采用高温的CO2、N2和水蒸气与有机污染物地层直接接触,利用气体驱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对有机气体溶析特性,对复合有机物进行原位热驱脱附;分布式水平井在地下呈水平蛇形分布,循环加热复合有机物污染地层;抽提井吸出的复合有机物热气体两次利用——第一次对地层保温、第二次加热空气提高燃烧气体能量;同一套工艺可实现燃气热脱附、化学/氧化还原、微生物修复多工艺耦合修复污染地层,采用分段筛管形式用于热注入。
-
公开(公告)号:CN11015617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41919.7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2F3/34 , C02F3/28 , C02F103/0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生物混养去除地下水中五价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微生物以及用于作为所述微生物还原地下水中五价钒时的电子供体的微生物混养材料投放到含有离子态的五价钒的地下水中,以使所述微生物将所述五价钒还原成的可沉淀的四价钒,所述微生物混养材料中至少包括有机电子供体和无机电子供体。如此,通过构建微生物混养环境,可以更加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五价钒。
-
公开(公告)号:CN10631599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0911045.3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处理人粪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人尿液进行磷酸铵镁结晶预处理,得到结晶预处理液;将所述结晶预处理液和人粪经微生物脱盐池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所述磷酸铵镁结晶预处理过程中的镁离子和尿液中磷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9~2):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仅需添加少量的镁离子即可完成对人类尿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尿液中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4.4%,对磷酸盐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
-
公开(公告)号:CN10604496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65649.7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2F1/469 , C02F1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9 , C02F21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同步脱盐脱色的方法:将印染废水在电场作用下,进行同步脱盐脱色处理;所述电场由阳极系统和阴极系统提供,所述阳极系统包含阳极电解液和阳极电极,所述阴极系统包含阴极电解液和阴极电极;所述印染废水与阳极系统之间设置阴离子交换膜,所述印染废水与阴极系统之间设置有阳离子交换膜。本发明通过外加电压形成电场,促进阴阳离子的定向迁移,去除印染废水中的盐;借助废水中常共存的氯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到达极室的氯离子在电极上发生反应,形成的氯自由基和次氯酸氧化剂进入到印染废水中对染料进行氧化,进而实现染料的去除。本发明对染料的去除率能够达到70~85%,对盐的去除率能够达到85~97%。
-
公开(公告)号:CN222618625U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20999297.6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解析土壤固相组分影响钒迁移转化的装置,包括:填料柱,所述填料柱设置有N个,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所述填料柱呈两端导通的中空管状;筛网,所述填料柱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覆盖有一筛网,所述筛网沿垂直于所述填料柱轴线的方向完全封闭所述填料柱的开口;盖板,覆盖在所述填料柱的开口处,用于将所述筛网固定在所述填料柱的端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流动口,用于钒溶液的流入和流出。本申请的优点是:该装置能够解析土壤固相组分对钒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7297441U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21445387.8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2F3/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硝基酚去除装置及系统。该硝基酚去除装置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厌氧柱和呈中空结构的好氧柱;所述厌氧柱下端设置有第一底板、上端设置有第一顶板;所述好氧柱下端设置有第二底板,上端设备有第二顶板,且所述好氧柱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取泥口,所述第一取泥口贯穿所述好氧柱的侧壁,且连通曝气装置;所述第一底板具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用于接收含有硝基酚的第一污水;所述第一顶板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底部的进水口,使得经过所述厌氧污泥和所述第一载体填料的所述第一污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底部的进水口进入到所述好氧柱。
-
公开(公告)号:CN210816696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466034.4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注入系统,包括燃烧器、燃烧井、保温井和水平井,燃烧器与燃烧井连通,燃烧井分别与保温井和水平井连通,水平井的水平段位于保温井的下方,水平井的井壁上开有注气孔。本实用新型能使高温的CO2、N2和水蒸气与有机污染物地层直接接触,利用气体驱动,特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对有机气体溶析特性,对复合有机物进行原位热驱脱附;分布式水平井在地下呈水平蛇形分布,循环加热复合有机物污染地层;抽提井吸出的复合有机物热气体两次利用——第一次对地层保温、第二次加热空气提高燃烧气体能量;本注入系统可实现燃气热脱附、化学/氧化还原、微生物修复多工艺耦合修复污染地层,采用分段筛管形式用于热注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