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人脸图像识别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16032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45834.4

    申请日:2017-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288 G06K9/00228 G06K9/002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人脸图像识别器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人脸原图像,所述人脸原图像是人脸正面的彩色摄影图像;根据每个所述人脸原图像生成一个训练图像,每个所述训练图像是具有相同像素数量、相同图像基点的图像,所述训练图像保留眼眉以下的人脸轮廓内的图像,将多个训练图像输入分类器,分类器根据训练图像进行学习后,生成能够对人脸图像进行分类处理的所述人脸图像识别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原始人脸摄影照片进行统一的规格化处理,并生成更多的衍生图像,为分类器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训练图片,使分类器能够建立起高效能的人脸图像识别器,满足人脸特征的分类识别要求,可应用于医学领域或其它应用领域。

    一种脑垂体腺瘤手术补片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77871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610421991.X

    申请日:2016-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脑垂体腺瘤手术补片及制作方法,补片填补在脑垂体腺瘤手术的颅底骨缺损开口处,所述补片的边缘形状与所述骨缺损开口的边缘形状吻合;所述补片是PCL‑TCP材质的片体;所述补片的制作方法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三维实体设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3D打印制成补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采用新型材料PCL‑TCP结合3D打印技术制做脑垂体腺瘤手术补片,修补骨缺损。补片制做速度快,结构性好,生物性能优良,精度高,修补严密性好,还可降低手术费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维护患者利益。

    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20873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175398.2

    申请日:2015-0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气管穿刺撑开钳,包括铰接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相对二者的铰接位置分布在两侧,以便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尾端互相靠近/远离时,二者的尖端互相远离/靠近;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尖端外侧对称地设有凸体,凸体凸出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而能够卡止于撑开部位;还具有限制体;限制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的内侧,另一端朝向第二钳臂/第一钳臂,以限制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的靠近距离。这种形式的手术钳在用于撑开并维持患者开口时,符合手掌用力习惯,还能够获得较好的张开效果,包括撑开钳进入手术部位的深度和撑开手术部位的稳定程度等。

    一种可更换刀头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刀

    公开(公告)号:CN207613836U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20316222.3

    申请日:2017-03-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更换刀头的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刀,包括刀柄、刀杆和刀头,所述刀杆设有弯折段,所述刀柄设置在所述刀杆的尾端,在所述刀杆的前端设有活动接头,所述刀头通过所述活动接头安装在所述刀杆上。所述刀头包括勾形刀头和直刀头。所述活动接头是可调整刀刃方向的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术刀可更换刀头,能够低手术成本;可采用一次性刀头,避免交叉感染;刀刃方向可调整,更有利于医师的手术操作。

    一种脑垂体腺瘤手术补片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964228U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20579072.0

    申请日:2016-06-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垂体腺瘤手术补片,补片填补在脑垂体腺瘤手术的颅底骨缺损开口处,所述补片的边缘形状与所述骨缺损开口的边缘形状吻合;所述补片是PCL-TCP材质的片体;所述补片的制作方法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和三维实体设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3D打印制成补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采用新型材料PCL-TCP结合3D打印技术制做脑垂体腺瘤手术补片,修补骨缺损。补片制做速度快,结构性好,生物性能优良,精度高,修补严密性好,还可降低手术费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维护患者利益。

    一种蛛网膜下腔长期置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951922U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20430080.4

    申请日:2015-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蛛网膜下腔长期置入装置,包括向蛛网膜下腔送药的导管,所述导管具有接收药物的接收端,所述接收端通过与注射器械连通而接收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期置入装置还包括连接部件和橡胶穿刺部件,所述橡胶穿刺部件设置为堵住所述接收端的端口,且注射器械能够穿过所述橡胶穿刺部件而与所述接收端连通,所述连接部件设置为在所述导管与所述橡胶穿刺部件之间挤紧,以使二者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入装置能够合适地容置导管的接收端,这种容置不仅有利于多次反复试验注药,而不增加感染风险,并且还可以使得导管的接收端在不进行手术时稳定地处于密封状态,从而顺利地进行手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