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39278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010586500.X
申请日:2010-1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9C1/10 , C02F3/34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矿化固结铜离子的微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此微生物制剂由双组分组成,即尿素和巴氏芽胞杆菌。使用配比为:巴氏芽胞杆菌0.2~0.6g/L,尿素CO(NH2)25~10g/L,混合后喷洒至铜离子污染区域。采用巴氏芽胞杆菌,利用微生物在尿素诱导下的酶化作用,分解产生碳酸根离子,可在1h内将溶液中的Cu2+有效矿化固结为CuCO3和更稳定的Cu2(OH)2CO3,Cu2+的有效去除率达到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726439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63290.8
申请日:2009-12-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应力-化学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通过预应力方式对试件施加恒定压应力,通过匹配密封装置提供特定化学腐蚀作用,其既可以对混凝土施加拉力又可以同时施加常见化学作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施监测混凝土内部应力,通过二次张拉预应力以维持压应力恒定,在混凝土试件中部配套密封装置提供化学作用,避免化学介质对加载装置的腐蚀作用,密封箱中可以提供碳化、硫酸盐侵蚀、碱集料反应、氯离子侵蚀、溶蚀一种或多种化学侵蚀环境。该装置为串状结构,可以同时方便为多个混凝土试件施加不同条件压应力-化学耦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96319C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10156941.9
申请日:2008-09-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碳酸盐矿化菌固化土壤的方法,步骤为:第一步,制备高浓缩菌液:将菌株巴氏芽胞杆菌Bacillus pasteurii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里,每升培养液含有蛋白胨4~6g、牛肉膏2~4g,并控制pH为6~8,于30℃下培养16~24h,取出以5000~8000rpm下离心5~8min得到高浓缩菌液,菌株浓度为2×109~2×1011cell/mL;第二步,土壤混合:按每100g干土加2~3mL高浓缩菌液和0~50mL新制培养液的量将第一步制备的高浓缩菌液和新制培养液,所用干土质量的3%~7%的石灰和2%~6%质量分数的尿素拌入烘干的土样中,搅拌均匀后培养0.5~8天;第三步,压模成型:将第二步经过培养的土壤在混合土料最佳含水率下压模成型,脱模并放至恒温室20℃恒温养护。7天后土壤固结,抗压强度达1.0MPa以上,相对素土提高38%。
-
公开(公告)号:CN100523116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90972.1
申请日:2007-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2 , C04B40/0641 , C04B2103/0071 , C04B2103/0089 , C04B2111/343 , Y02W30/92 , C04B14/04 , C04B14/06 , C04B18/08 , C04B20/0048 , C04B22/008 , C04B2103/007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采用预填埋相变材料降低水泥基材料内部温升的方法,将相变温度为28~40℃、储能密度为170~290J/g的相变材料在高于相变点的温度下注入管道中,封装后降温到相变点温度下,使相变材料变为固态,在浇筑过程中将含有固态相变材料的管道填埋到水泥基材料中,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材料内部温度升高至相变点时,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吸收大量的热,其中相变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Mp=(CρQ(Mc+KMF)α)/(Cρ[C1(T-t0)+q-C1′T]+C1(1-α)(Mc+KMF)Q)根据要求来设计PCM的填埋量,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升速率,避免了因温升过高引起的混凝土开裂。PCM经过预先封装,避免直接掺加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降低水泥基材料内部温升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319105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810022634.1
申请日:2008-07-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9D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包油乳液脱漆剂,组分为,以重量百分比计:2%~20%的亲核单体,20%~60%的大分子溶剂,3%~10%的γ-丁内酯,3%~15%的烷基二醇丁醚,0.5%~3%的表面活性剂,其中按质量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2∶3至3∶2之间,2%~5%的增稠剂,1.5%~4%的缓蚀剂,余量为水。它不含挥发性的氯代或其它卤素的有机溶剂,不含强酸强碱;含另作用温度为常温,无须加热;且不形成油膜,即不二次涂装。
-
公开(公告)号:CN101302484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810019165.8
申请日:2008-0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基材料裂缝的修复方法及培养液和修复营养液。一种利用微生物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方法,是将菌株巴氏芽胞杆菌接种至装有含尿素底物的培养基上,在25~37℃下进行振荡培养后取出培养菌液,离心去除上清液,用培养液收集菌株细胞,菌株细胞浓度控制在2×109~2×1011cell/mL范围内,然后在每毫升收集得到的菌株细胞溶液内添加标准砂、尿素、以及Ca(NO3)2·4H2O混合物,将其混合并拌合成浆体,注入到水泥石裂缝中,修复营养液的注入次数不少于2次,最后进行养护。在上述培养液中,每升培养液含有蛋白胨4~6g、牛肉膏2~4g及尿素20~60g。本发明充分利用自然界微生物资源,通过微生物酶化分解出的CO32-可与基材中的Ca2+螯合,矿化沉积出碳酸钙,与基材结合紧密,稳定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187265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90972.1
申请日:2007-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2 , C04B40/0641 , C04B2103/0071 , C04B2103/0089 , C04B2111/343 , Y02W30/92 , C04B14/04 , C04B14/06 , C04B18/08 , C04B20/0048 , C04B22/008 , C04B2103/007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采用预填埋相变材料降低水泥基材料内部温升的方法,将相变温度为28~40℃、储能密度为170~290J/g的相变材料在高于相变点的温度下注入管道中,封装后降温到相变点温度下,使相变材料变为固态,在浇筑过程中将含有固态相变材料的管道填埋到水泥基材料中,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材料内部温度升高至相变点时,相变材料发生相变,吸收大量的热,其中相变材料用量按(A)式计算:根据要求来设计PCM的填埋量,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升速率,避免了因温升过高引起的混凝土开裂。PCM经过预先封装,避免直接掺加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降低水泥基材料内部温升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448440A
公开(公告)日:2003-10-15
申请号:CN03113237.5
申请日:2003-04-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改性道路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适用于重交通、高速和城市道路路面的聚合物改性道路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道路沥青采用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改性剂加入到沥青中,其中改性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重量占混合后的改性沥青的3~6%。其制备方法是将占改性沥青总重量3~6%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剂与沥青在加温至160℃~180℃的情况下高速剪切30~50分钟形成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网状结构的改性沥青。该改性道路沥青能克服现有改性剂在改性沥青物理性能和抗老化、抗紫外线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1920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10479138.4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抗泛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的泛碱均匀度预测评估方法,对试件进行加速泛碱处理,紧接着采用图像法并且配合着劳尔色卡来参比泛碱物质颜色,经加速泛碱处理后,得出试件表面泛碱面积率和泛碱均匀度,从而得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抗泛碱性能的定量评价指标。本发明可以实现加入微生物抗泛碱剂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制品的定量评估,评估周期短且精度高,同时可以对该类水泥制品泛碱均匀度的精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8661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6441.8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16C60/00 , G01N25/20 , G01K17/00 , G06F30/1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温量热与等效龄期相结合的热源函数计算方法。在求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热传导方程中,目前通常采用绝热温升试验转换而来的放热量作为热源函数,其最终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为提高温度场计算精度,本发明采用等温量热仪测量3个温度下胶凝材料的反应热,得到对应温度下1d、3d和7d的胶凝材料累计放热量,再代入#imgabs0#中。然后,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分段优化的方法,求出3个未知参数Q’max、A和Ea。于是,热传导方程#imgabs1#中的热源函数Q就可转化为#imgabs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