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33528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73633.8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耗能内芯板、传力部件、筋材和端板,传力部件包括内约束传力部件、中间约束传力部件以及外传力部件;耗能内芯板一端固定在内约束传力部件的上下侧面,耗能内芯板的另一端与外传力部件固定连接,中间约束传力部件套在内约束传力部件和耗能内芯板外并与内约束传力部件和耗能内芯板在周向留有间隙,外约束传力部件套设在中间约束传力部件外并与外约束传力部件在周向留有间隙;在内约束传力部件内设置有第一组筋材通过第一组端板固定,在中间约束传力部件和外传力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组筋材通过第二组端板固定。本发明可以使支撑的变形能力增大到筋材极限弹性变形范围的数倍,更容易满足结构设计的需要。

    局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777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176258.6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周臻 瞿韬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局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评估方法。由于局部预应力结构往往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使用已有的理论方法一般难以得到良好的预测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局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评估方法,基于结构和材料基本参数,在假定的三折线极限状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子结构的位移协调和受力平衡条件,同时考虑塑性铰区域的影响,能够较好地解决局部预应力结构由于几何及物理不对称性带来的困难,得到较为可靠的局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子结构的极限位移和极限抗力,并进一步用于评估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基于最大熵法可靠度理论的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89544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194723.5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最大熵法可靠度理论的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获取隧道初期支护的点云数据;计算在时间上相邻的点云面之间相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在一特定时长内的隧道同一位置的支护的位移量,得到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产生的位移矩阵;利用最大熵法基于所述位移矩阵进行计算得到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概率密度函数,确定隧道监控量测指标,根据量测指标绘制其收敛时间曲线确定隧道变形是否收敛,据此判断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是否满足各阶段施工要求。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变形量的分析,且分析结果误差小,能准确的体现支护的实际变形程度。

    设有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的微预应力自复位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503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54881.5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有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的微预应力自复位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基础梁,设于该基础梁上的若干水平墙体,贯穿若干水平墙体及基础梁并将二者相连接的预应力筋,所述若干水平墙体之间以及水平墙体与基础梁间设置变摩擦阻尼器进行连接固定;施工时在基础梁上预留预应力筋通道并设置中摩擦板,在对应的若干水平墙体上设置内摩擦板或者中摩擦板,将若干水平墙体之间及水平墙体与基础梁连接固定,设置预应力筋后微张拉。该自复位墙在地震作用下,设于墙体间、墙体和基础梁间的变摩擦阻尼器不仅能够通过摩擦大量消耗地震动输入能量,且能够实现变摩擦阻尼器自复位,并结合预应力筋的设置,进一步能够提供自复位力消除墙体的残余变形。

    腹板摩擦型形状记忆合金杆自复位钢框架梁-中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7386439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493173.5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李灿军 周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板摩擦型形状记忆合金杆自复位钢框架梁‑中柱节点,包括中柱、两根位于中柱两侧的梁、横穿过中柱的形状记忆合金杆、位于梁翼缘内侧的L型支架、位于梁腹板中间的摩擦耗能器;摩擦耗能器包括连接中柱翼缘和梁腹板的槽钢、填充于槽钢和梁腹板之间的耗能摩擦片、以及穿过梁腹板并将槽钢、耗能摩擦片、梁腹板连接在一起的高强螺栓。本发明通过引入摩擦耗能器,以显著提升节点的稳定耗能能力;同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杆的超弹性,以实现节点的自复位性能;通过合理设计节点构造,以提高节点处楼板布置的便利性和构件的可更换性,并加强梁翼缘抵抗局部屈曲变形能力。

    基于最大熵法可靠度理论的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8954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2010194723.5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最大熵法可靠度理论的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获取隧道初期支护的点云数据;计算在时间上相邻的点云面之间相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在一特定时长内的隧道同一位置的支护的位移量,得到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产生的位移矩阵;利用最大熵法基于所述位移矩阵进行计算得到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概率密度函数,确定隧道监控量测指标,根据量测指标绘制其收敛时间曲线确定隧道变形是否收敛,据此判断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是否满足各阶段施工要求。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隧道施工初期支护变形量的分析,且分析结果误差小,能准确的体现支护的实际变形程度。

    翼缘摩擦型形状记忆合金杆自复位钢框架梁-中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7217744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493171.6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李灿军 周臻 赵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缘摩擦型形状记忆合金杆自复位钢框架梁‑中柱节点,包括中柱、两根分别位于中柱两侧的梁、横穿过中柱的形状记忆合金杆、位于梁翼缘内侧的L型支架、位于梁腹板中间位置的剪切板、位于梁翼缘外侧的摩擦耗能器;摩擦耗能器包括梁翼缘外侧的钢板、填充于钢板和梁翼缘之间的耗能摩擦片、穿过梁翼缘将钢板、耗能摩擦片、L型支架连接在一起的高强螺栓。本发明通过引入摩擦耗能器,以显著提升节点的稳定耗能能力;同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以实现节点的自复位性能;通过合理设计节点构造,以提高节点处楼板布置的便利性和构件的可更换性,并加强梁翼缘抵抗局部屈曲变形的能力。

    一种自定心系统端部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85138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824234.7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定心系统端部连接装置,包括两根连接板,连接两根连接板无约束端的摩擦内板,连接在摩擦内板两侧的摩擦外板,位于两根连接板之间的夹层橡胶端板。夹层橡胶端板包括橡胶垫,设置在橡胶垫朝向摩擦内板一侧的端板,设置在橡胶垫另一侧的内垫板和两块外垫板。摩擦内板上沿连接板的纵向设有槽孔,使得摩擦内板和摩擦外板可沿着槽孔相对滑移。自定心系统端部连接与自定心系统的连接方式为:两根连接板的约束端与自定心系统的外套管焊接,外垫板与自定心系统的外套管接触,内垫板与自定心系统的内套管接触,设置在内套管中的预拉杆在施加预应力后锚固在端板上。

    一种自定心屈曲约束支撑端部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84727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824235.1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定心屈曲约束支撑端部连接装置,包括夹层橡胶端板,穿过夹层橡胶端板的工字形连接板,连接在工字形连接板无约束端腹板两侧的摩擦板。夹层橡胶端板包括橡胶垫,设置在橡胶垫朝向摩擦板一侧的端板,设置在橡胶垫另一侧的外垫板和两块内垫板。工字形连接板无约束端腹板上沿其纵向设有槽孔,使得工字形连接板和摩擦板可沿着槽孔相对滑移。自定心屈曲约束支撑端部连接装置与自定心屈曲约束支撑的连接方式为:工字形连接板的约束端分别与核心板一端和外套管焊接,外垫板与外套管接触,内垫板与内套管接触,设置在内套管中的预拉杆在施加预应力后锚固在端板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