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快速干燥-干筛法分析新拌混凝土配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08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62477.5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快速干燥‑干筛法分析新拌混凝土配比的方法,通过微波快速干燥‑干筛法分离出新拌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细骨料、细粉以及胶凝材料,并通过水量修正系数、砂石骨料修正系数、骨料中细粉对胶凝材料的影响系数,以及取样均匀性修正系数,计算新拌混凝土中水、胶凝材料以及砂石骨料的用量配比。通过微波快速干燥法以及干筛法,再结合不同配比参数的修正系数,可在2‑3小时内快速、准确的测定新拌混凝土的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砂用量以及石子用量,同时快速计算出出水胶比和砂率。

    承载-防火一体化预制预应力钢混组合次梁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0944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73449.4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承载‑防火一体化预制预应力钢混组合次梁及制作方法。该组合次梁包括中部型钢组件及位于中部型钢组件的底端的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条带、混凝土组件;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条带与中部型钢组件同向延伸;位于H型钢的上翼缘及下翼缘之间布置泡沫混凝土防火薄板;H型钢上翼缘通过上翼缘栓钉连接件与混凝土组件相安装;补强箍筋与上翼缘栓钉连接件焊接连接,补强箍筋面向H型钢的上翼缘部设有与补强箍筋正交布置的次梁纵筋;现浇混凝土浇筑于H型钢的上翼缘。本发明利用先张预应力,并减去H型钢腹板两侧混凝土,形成大跨、轻量的预制预应力次梁,有利于发挥材料强度,提高现场吊装效率,降低建造成本。

    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80993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1121215.4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首先在渗漏的外墙内侧凿除内表面10~15cm厚度,对渗漏位置进行临时止水,对于非地下室外墙在墙体上打斜孔,外低内高排水;清理基层,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接着在凿除墙面内,距离边缘2~5cm处,粘贴遇水膨胀止水条;再在凿除墙面位置植入钢筋5,布置分布筋;然后采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新旧材料结合处预留凹槽;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后向凹槽内填充堵漏剂。本发明的治理方法具有设计合理、成本低、施工方便、操作便捷、结构补强,且无需支模,节约资源,采用内部治理,施工安全性高,有效解决了现今外墙渗漏的难题并使外墙渗漏内部治理同时补漏补强。

    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

    公开(公告)号:CN105347100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510808481.3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包括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上盘挑梁、下盘底梁、F形变辐管和下盘中心转轴;所述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上盘下底座板自上而下连接在一起;所述F形变辐管通过连接板和上盘挑梁、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连接;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下部设置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内设有下盘中心转轴,下盘中心转轴的下端与多个径向的下盘底梁固定连接组成底座;下盘中心转轴的上端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拆卸,节约了器具的存放空间,同时极大地方便放线盘的运输和存放,损坏后容易维修,本发明还可以调整轮辐直径,满足施工现场的不同要求。

    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

    公开(公告)号:CN105347100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08481.3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49/18 B65H7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装式拉索放线盘,包括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上盘挑梁、下盘底梁、F形变辐管和下盘中心转轴;所述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和上盘下底座板自上而下连接在一起;所述F形变辐管通过连接板和上盘挑梁、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连接;所述上盘下底座板下部设置有平面轴承,平面轴承内设有下盘中心转轴,下盘中心转轴的下端与多个径向的下盘底梁固定连接组成底座;下盘中心转轴的上端上盘上轮辐盘、上盘中轮辐盘、上盘下底座板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拆卸,节约了器具的存放空间,同时极大地方便放线盘的运输和存放,损坏后容易维修,本发明还可以调整轮辐直径,满足施工现场的不同要求。

    高强底筋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25689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596055.8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底筋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梁、梁底部受力钢筋、U形键槽、芯梁架立筋、矩形密闭箍筋、芯梁和梁顶普通钢筋;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梁端留有U形键槽且梁底部受力钢筋采用高强钢筋,所述梁底部受力钢筋上方U形键槽范围内设置有芯梁架立筋,通过芯梁架立筋在U形键槽内增设环绕梁底部受力钢筋的矩形密闭箍筋,形成芯梁;所述梁底部受力钢筋伸出梁端,并向上弯起形成弯钩,伸出部分侧弯避开预制混凝土柱主筋,锚固于梁柱连接节点核心区内。本发明结构增强预制装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提高构件生产及现场节点安装的普适性,并且符合推广使用高强钢筋的大趋势。

    装配剪力墙结构预制内墙板竖向混合连接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3945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252099.0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装配剪力墙结构预制内墙板竖向混合连接结构及方法,在结构上,上、下层预制内墙板构造边缘构件通过竖向钢筋U型闭合筋搭接、闭合环内设置水平加强筋及局部现浇混凝土实现等同于现浇混凝土的边缘构件,构件中部竖向分布钢筋采用留置金属浆锚管的浆锚钢筋间接搭接连接,形成整体剪力墙。混合连接所形成的边缘构件部位的局部现浇混凝土湿接缝和竖向分布钢筋部位坐浆和灌浆的干接缝,提高了预制内墙板水平拼缝处的抗剪能力和刚度;边缘构件底部预留的浇筑孔解决了局部现浇混凝土浇筑问题;竖向分布钢筋采用的浆锚间接搭接连接,方便了墙板在混凝土楼面上的安装及临时固定。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内墙板的混合连接结构保证其整体性能,并施工便利。

    一种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319517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33268.8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包括预制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梁,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相适配安装并形成梁柱节点;所述预制混凝土梁朝向预制混凝土柱的端部设置有U型凹槽,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尾段从U型凹槽的空腔内伸出、其尾端设置有压花锚,所述压花锚锚固在梁柱节点内或该梁柱节点的其他U型凹槽内,所述梁柱节点通过梁柱节点区域混凝土浇筑固定。本案充分利用梁端部凹槽内钢绞线的柔软性,使得钢绞线可以避开柱筋和梁筋直接锚入梁柱节点区,提高预制装配框架节点的延性,可实现强柱弱梁,简化施工,降低造价,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连接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266101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75196.9

    申请日:2012-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采用带镦头竖向钢筋,并在矩形空腔管内搭接,矩形空腔管内、搭接竖向钢筋外侧设置连续矩形螺旋箍筋,在矩形空腔管内灌注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实现边缘构件的可靠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边缘构件连接构造,不仅实现了竖向钢筋的受力连续性,并显著增强了混凝土的约束性能,确保了边缘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从而为剪力墙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及延性能力。

    索杆结构单根环索撑杆顶撑张拉节点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62279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037575.7

    申请日:2011-0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刘家彬 郭正兴

    Abstract: 一种环索为连续单索的弦支穹顶顶撑法张拉节点,包括撑杆(1)、撑杆底座(2)、调节螺母(3)、调节螺杆(4)、螺杆底关节(5)和索夹(6);半球形球铰(9)通过沉头螺栓(10)与凹位球窝(11)连接构成螺杆底关节(5)。螺杆底关节(5)使撑杆(1)与索夹(6)形成了球铰式转向机构。这种构造既可使调节螺杆(4)从撑杆底座(2)中伸出一定长度实施撑杆张拉环索,索夹(6)又能够绕撑杆(1)中心轴转动,使撑杆(1)的调节螺杆(4)与索夹(6)之间能够适量偏摆。当弦支穹顶和索穹顶索杆系中环索为连续单索条件下采用环索撑杆张拉法时,本发明的张拉节点解决了在安装和张拉过程中索夹平面与撑杆轴线间夹角变化产生的不利附加扭矩和附加弯矩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