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36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524346.0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IPC: H02J3/24 , H02J3/32 , H02J3/30 , H02J3/46 ,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一种降低火电机组调频损耗的混合储能双层优化配置方法,属于火电机组混合储能技术领域,设计了混合储能配置双层模型,底层模型由计及储能荷电状态恢复的混合储能控制策略与火电‑混合储能调频响应模型组成,为上层模型提供各调频资源出力和储能SOC状态;上层模型是以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收益之差最小和AGC综合评判指标Kp最大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为底层模型的控制策略提供储能功率和能量约束。引入优劣解距离法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该双层模型,避免了传统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在Pareto解集中确定全局最优的偶然性。本发明既能提高机组的调频性能,也能降低火电机组调频损耗,实现降低储能全周期寿命成本的混合储能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45205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751867.0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分布式储能集群划分方法,其特点是:包括构建储能集群控制结构,确定集群划分原则及指标,基于遗传算法对配电网储能集群划分。本发明考虑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构建了配电网集群控制架构,在集群划分的逻辑性原则与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气距离的模块度指标及有功功率平衡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综合性能的集群划分指标,通过利用二进制编码的方式来表示配电网集群划分过程中各支路的开断情况,并利用遗传算法的求解方式进行优化求解,相较于传统快速社区算法避免了集群划分过程中因节点合并可能造成的局部解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0711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720226.9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评估方法,包括选取指标、将光伏渗透率变化情况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的内容,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多地区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可再生能源占比、波动特性、负荷特性与调节能力的关系,对于指导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储能系统规划、运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0711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19292.4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是一种基于电价驱动的光储系统控制策略,其特点是,包括建立负荷聚类模型、设计负荷转移调整策略、设计电价驱动策略、设计对不同产业的负荷调整策略,能够综合考虑电价驱动对于用户侧用电量的影响,利用电价驱动通过调整分时电价政策,使得在光伏出力高的时刻电价较低,吸引用户在此时用电,而光伏出力较低或不出力的时刻电价较高,避免用户在此时用电,驱动负荷曲线形状贴合光伏出力形状,以达到减少使用储能,提高系统经济性的目的。其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
-
公开(公告)号:CN11350711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19175.8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双层控制的光储联合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建立指标;以及根据所建立的指标构建光储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目标函数模型F,所述模型F以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性最优为目标;设计光储联合系统的双层控制,外层控制能够在保证可靠供电的前提下保证经济性最优,并能通过内层控制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保证储能单元的寿命和效率最优,确保能够找到光储联合系统的最优配置;遵循一定约束配置光储联合系统的容量,并实施如上所述控制方法,根据目标函数F,确定当F取最小值时唯一的光储联合系统配置。本发明在保证系统全寿命周期经济性最优的同时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能为光储电站的建设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3972917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193064.8
申请日:2014-05-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领域,是一种基于全钒液流氧化还原电池与电化学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其特点是:针对全钒液流氧化还原电池与电化学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考虑全钒液流氧化还原电池分组控制的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根据风电场预测出力设计混合储能系统的总充电功率,设定电化学电容器的动作区间以降低对全钒液流氧化还原电池的损耗,通过排序法实现对全钒液流氧化还原电池系统各单元快速、合理的调控,适用于优化风电并网性能储能系统的运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0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5294.2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氢复合储能系统实时反馈优化方法。本发明的电‑氢复合储能系统实时反馈优化方法包括:构建电‑氢复合储能系统能量自适应调整的实时反馈优化模型;构建电‑氢复合储能系统运行约束,包括电化学储能运行约束和氢储能运行约束;并计算电化学储能和氢储能充放电功率;借助氢储能和电化学电池单元能量状态的在线量测,设计基于量测反馈的电‑氢复合储能系统实时反馈优化策略。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风电功率波动平抑需求和电化学储能系统和氢储能系数的物理运行特性,得到电‑氢复合储能系统的较佳控制结果,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74867.2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及日最大放电能量需求的变时段火‑储月度调度方法,其包括获取连续的多个时段的净负荷功率预测均值;对所述净负荷功率预测均值进行聚类处理;将所述净负荷功率预测均值属于同一类别的相邻时段合并为同一机组启停决策时段;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储能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和最小可充电功率,构建储能系统的储能充放电约束;基于所述储能充放电约束,根据调度模型确定所述机组启停决策时段内的启停方案。本发明通过对净负荷预测均值进行聚类分析以缩减了机组启停决策时段数,减小了月度调度模型,同时构建了最极端条件下的储能充放电约束,从而达到优化调度模型规模,同时满足极端净负荷场景下储能的充电需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297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13445.5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碳捕集‑储能协同多区域互联系统分布式求解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调度优化领域;包括的内容有:碳捕集电厂电碳解耦、含碳捕集‑储能协同多区域互联系统分布式经济调度模型搭建、信息网络拓扑结构搭建、分布式迭代优化求解框架设计和建立评估指标,并对碳捕集装置的捕碳强度进行对比分析。本发明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260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27083.2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调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计及节点频率分布混合储能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混合储能优化选址定容双层模型;S2、求解混合储能选址定容双层模型;S3、分析不同方案的有效性,所述S1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建立混合储能选址层模型;S1.2、建立混合储能定容层模型,所述S1.1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1、建立网络节点频率波动计算模型12、确定选址层目标函数。通过建立混合储能选址定容双层模型;在定容层面上构建混合储能双层配置模型,解决了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导致系统频率不稳定和波动分布不均衡和大规模集中式混合储能并网对系统潮流的影响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