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弯曲管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9507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15079.3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锁式弯曲管装置,包括前接圈、后接圈和多个连接圈,每个连接圈的两端分别有凹槽和凸槽,连接圈的凹槽与连接圈的凸槽匹配对应,多个连接圈通过连接圈的凹槽和凸槽连接组合成连接圈组件,前接圈的后端具有凸槽,前接圈的凸槽与连接圈的凹槽匹配对应,后接圈的前端具有凹槽,后接圈的凹槽与连接圈的凸槽匹配对应,前接圈、后接圈和多个连接圈均可弯曲。采用了本发明的自锁式弯曲管装置,在具备自锁式弯曲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在大角度的弯曲下不受外力或与体腔的碰撞;或影响采集标本的精准定位,提高检查和做微创手术的准确性。具有自锁式弯曲管是预先装配组合形成质量可控、安全可靠的关键部件。

    自锁式外鞘管及相应的柔性内窥镜

    公开(公告)号:CN10983302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0188378.1

    申请日:2019-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锁式外鞘管,包括:硬质管体,用于与内窥镜的插入部相套接;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的硬质管体的一端,所述的连接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连接头与内窥镜主体相连接的锁紧机构和实现避免所述的外鞘管重复使用功能的自毁机构。采用了本发明的自锁式外鞘管,配合柔性内窥镜使用,外鞘管的硬质管体套在柔性内窥镜插入部的柔性软管上,便于柔性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患者腔体内;使用过的外鞘管,通过旋转外鞘管使易撕环开裂,硬质管体与连接头的主体分离,破坏外鞘管的结构,强制自毁,实现避免所述的外鞘管重复使用的功能。

    负压控制阀及相应的内窥镜

    公开(公告)号:CN111365487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98446.2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控制阀,包括中空阀体,侧壁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阀芯,可移动地安装于中空阀体内腔,阀芯包括与所述的第一接口相匹配的第一配合口、与第二接口相配合的第二配合口、以及将第一配合口和第二配合口相连通的通道,阀芯设置与第一接口相配合的第一挡块以及与第二接口相配合的第二挡块;负压控制阀设置成具有闭合状态和贯通状态,在闭合状态,第一接口与的第一挡块相对应,第二接口与第二挡块相对应,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不连通;在贯通状态,第一接口与第一配合口相对应,第二接口与第二配合口相对应,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连通。

    自锁式外鞘管及相应的柔性内窥镜

    公开(公告)号:CN10983302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88378.1

    申请日:2019-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锁式外鞘管,包括:硬质管体,用于与内窥镜的插入部相套接;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的硬质管体的一端,所述的连接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连接头与内窥镜主体相连接的锁紧机构和实现避免所述的外鞘管重复使用功能的自毁机构。采用了本发明的自锁式外鞘管,配合柔性内窥镜使用,外鞘管的硬质管体套在柔性内窥镜插入部的柔性软管上,便于柔性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患者腔体内;使用过的外鞘管,通过旋转外鞘管使易撕环开裂,硬质管体与连接头的主体分离,破坏外鞘管的结构,强制自毁,实现避免所述的外鞘管重复使用的功能。

    基于CMOS的高清医用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公开(公告)号:CN211408974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1990260.2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CMOS的高清医用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基于CMOS的高清摄像模组、高清采集和处理板及主控制板;高清摄像模组包括微型高清镜头、微型高清CMOS图像传感器及微型电路板;高清采集和处理板包括小型转接板、高清图像采集板和高清图像处理板;主控制板包括控制电路、温度和压力电路、按键面板、接口电路和高清存储模块;高清摄像模组使用微型、低功耗、高清图像传感器技术;图像传感器采用高清1280×720、全高清1920×1080两种分辨率宽屏及其他多种技术,和符合高清标准的各种医用电子内窥镜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图像处理器达到了高清、微型的效果,满足医院对高清电子内窥镜的需求。

    可视喉镜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641958U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20113473.X

    申请日:2010-0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视喉镜,包括目镜组件、物镜组件和图像传递元件,物镜组件通过图像传递元件连接目镜组件,较佳地,图像传递元件是光导纤维束,目镜组件是可调式目镜组件,目镜组件设置有LED光源,可视喉镜还包括数码摄像机,数码摄像机与目镜组件连接,可视喉镜还包括先端头,物镜组件设置在先端头中,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喉镜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观察到的图像清晰,不易损坏,也可连接数码摄像机和通过网络传递图像,便于远程会诊和观察操作的实时性,设计独特,结构简洁,使用方便安全,寿命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负压控制阀及相应的内窥镜

    公开(公告)号:CN212389798U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20562669.0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控制阀,包括中空阀体,侧壁设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阀芯,可移动地安装于中空阀体内腔,阀芯包括与所述的第一接口相匹配的第一配合口、与第二接口相配合的第二配合口、以及将第一配合口和第二配合口相连通的通道,阀芯设置与第一接口相配合的第一挡块以及与第二接口相配合的第二挡块;负压控制阀设置成具有闭合状态和贯通状态,在闭合状态,第一接口与的第一挡块相对应,第二接口与第二挡块相对应,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不连通;在贯通状态,第一接口与第一配合口相对应,第二接口与第二配合口相对应,使得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连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用于调整角度的装置及相应内窥镜、可视喉镜

    公开(公告)号:CN209996290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196120.1

    申请日:2019-0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整角度的装置,包括固定杆、与所述的固定杆相平行设置的活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的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的方向杆,所述的活动杆设置成沿所述的活动杆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的固定杆可移动,所述的方向杆设置成分别与所述的固定杆和活动杆相铰接,通过所述的活动杆的移动距离调整所述的方向杆与固定杆之间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相应的内窥镜、可视喉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整角度的装置及相应内窥镜、可视喉镜,通过单拇指的简单动作,驱动活动杆的移动,而调整方向杆的方向,实现可视喉镜插片的向上翘起功能,弥补和取代现行可视喉镜所不能实现的功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内窥镜和内窥镜延伸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445794U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20092403.3

    申请日:2015-0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和内窥镜延伸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内窥镜延伸成像装置活动穿设于内窥镜工作通道内,所述内窥镜延伸成像装置包括活动穿设于内窥镜工作通道内且能探出所述工作通道的延伸管,以及内设于所述延伸管内的传像单元和导光单元。在进行活检时,相比现有的内窥镜的套管直径较大,只能伸入到有限的部分组织,将现有内窥镜活检通道口指向活检组织方向,穿刺针穿刺后活检钳钳取组织的过程,内窥镜已经无法观察到,钳取不够精准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内窥镜进一步地在工作通道内装配的内窥镜延伸成像装置能够伸入到更细的活检体中进行探测检查,不会出现钳取不当的问题。

    数码相机显像连接装置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492399U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20209162.0

    申请日:2009-09-04

    Inventor: 赵彤 汤竹君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相机显像连接装置,包括相机连接部、连接主体和目镜连接部,相机连接部的中心具有通孔,目镜连接部的中心具有穿孔,连接主体中空,相机连接部通过连接主体与目镜连接部连通,较佳地,相机连接部和目镜连接部分别与连接主体可拆卸连接,相机连接部通过相机卡接结构与相机的镜头端连接,目镜连接部通过目镜卡接结构与内镜的目镜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分别与内镜目镜部和数码相机的光学摄入面相连,将医疗诊断时获取的图像传递至CCD的成像面,设计巧妙,结构新颖,使用简便,既能让更多人直接观察图像,又能够对图像进行保存,而且外形还十分小巧,携带极为方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现有光学内镜单一的使用模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