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140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384105.6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5/257 ,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反应堆用换热器及支撑结构,换热器涉及反应堆用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高温热管和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两端均安装有换热器端板;热管反应堆用换热器支撑结构,包括换热器支座和支撑底板,所述换热器端板通过换热器壳体支撑在支撑底板上。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温热管与气体的热量传输,并通过支撑结构允许换热器壳体因轴向膨胀而轴向移动;在热管反应堆正常运行期间,本发明可实现将反应堆的热量通过高温热管和热管换热器传递给热动转换系统的工作介质;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将热量以自然对流的方式传输到环境空气,从而带出堆芯衰变热,以非能动形式实现余热排出,确保反应堆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804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129842.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 F28F9/24 , F28F9/22 , G21C15/18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堆核电源的余热排出换热器及热管堆核电源,热管堆核电源的余热排出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腔体和与腔体相通的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水口;多个套管,布置在腔体内且沿轴向延伸,每一套管内形成沿轴向延伸的通道;以及多个热管夹持部,布置在壳体沿轴向的两侧,其中每个通道两端各与一个热管夹持部相邻,每一热管适于穿过一个通道以及通道两端的热管夹持部。本申请提供的余热排出换热器及热管堆核电源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堆芯余热的有效导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3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34913.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的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循环回路,与所述反应堆连通,所述循环回路具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隔离阀;熔盐储能回路,包括熔盐冷罐、熔盐热罐、熔盐换热器和控制阀,所述熔盐换热器接入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熔盐冷罐和熔盐热罐与所述熔盐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熔盐冷罐的高度高于所述熔盐热罐,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熔盐冷罐与所述熔盐换热器;气体排热回路,接入所述第二支路。本申请提供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即能够保证堆芯运行正常时余热的回收利用,又能保证在极端工况下安全排出堆芯余热,保障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3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29383.X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天红科技有限公司
IPC: C30B3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尺寸单晶硅的径向匀照装置及方法,包括桶体、设置在所述桶体外侧的中子屏、设置在桶体内的至少一个反射块以及设置在桶体内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放置硅碇的桶体外侧的中子屏,以及在桶体内的至少一个反射块和旋转驱动机构;中子屏周向上开设有缝隙,进行辐照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中子屏中的硅碇不停旋转,硅碇径向外侧部分不断交替进入不同程度的中子通量区域;反射块位于硅碇的端部,进入反射块中的中子,经过散射,从端面对硅碇进行辐照。在单晶硅外部位置放置中子屏和反射块,从而改变中子进入硅碇的位置和方向,辐照中配合对硅碇进行转动,实现对大尺寸单晶硅辐照掺杂的径向均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93331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10789572.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核反应堆反应性自动控制的装置,它包括一定长度的全封闭耐高温管壳,所述全封闭耐高温管壳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锂蒸汽汽腔和惰性气体气腔,所述锂蒸汽汽腔与所述惰性气体气腔之间设置有液态金属锂;无需控制驱动机构,能够根据堆芯温度变化全自动、非能动地引入或降低反应性,实现反应堆反应性自动控制;体积小、结构简单,所需的液态金属锂装量很少;金属锂汽化引起的体积变化大,反应性引入速度快,中子吸收体位移及反应性负反馈大;可在不同温度下工作,通过预充压力调节,控制液态锂汽化膨胀的起始温度点;温度反应性负反馈大小可调,通过初始气腔体积,可控制单位温度变化液态锂在堆芯的位移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60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1422901.1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反应堆电源,反应堆容器底部设置有液态碱金属,反应堆堆芯有一定数量的燃料棒,在堆芯中心安装有控制棒,堆芯外围有径向反射层,径向反射层内有一定数量的控制鼓,所述液态碱金属在燃料棒表面吸液芯表面吸收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后汽化,进入燃料棒之间的空隙,并向上流动到高压蒸汽腔,随后进入碱金属热电转换器;所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位于堆芯径向反射层外侧,所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沿所述堆芯径向反射层周向布置,高压的碱金属蒸汽直接通过所述碱金属热电转换器进行发电。本发明利用碱金属相变传热,采用吸液芯提供液态碱金属循环动力,结构简单,布置灵活、发电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242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15214.X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三种流体同时换热的高效紧凑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外管、内管、下封头、上封头,所述壳体为中空的柱形结构,外管、内管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下封头、上封头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并与壳体通过焊接固定,壳体、下封头、上封头形成密封闭合的空间;所述下封头上设置有内管出口,在上封头上设置有内管进口;所述外管套在内管外侧,在壳体内设置有内管管板和外管管板;所述内管与内管管板相互胀接,外管与外管管板相互胀接;所述内管管板和外管管板均设置有两块,且内管管板设置在外管管板的外侧;在同一端的内管管板、外管管板之间的壳体上设置有环形通道进口,另一端对应设置有环形通道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11205257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88363.9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浮动网格的核‑热‑力多物理耦合计算方法,包括建立燃料棒几何模型,进行核‑热‑力多物理迭代计算流程,开展平面传热计算、平面力学计算和平面中子输运计算和进行轴向一维中子扩散计算。本发明基于可以变形的浮动网格耦合求解中子学、热工水力、机械力学问题,模拟燃料棒在反应堆内极端环境下的热传导、机械变形、中子输运、核素燃耗等行为,同时获取燃料棒的温度、应力、变形、棒内压力、中子群通量、功率、燃耗、同位素密度等多物理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98131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016509.9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无铍熔盐氧化铍慢化的熔盐堆堆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栅格和反射层栅格;所述反射层栅格设置在所述燃料栅格的外部,环绕所述燃料栅格设置;所述燃料栅格选用氧化铍作为慢化剂。本发明提供的无铍熔盐氧化铍慢化的熔盐堆堆芯,氧化铍中的铍具有(n,2n)中子增殖反应,提高了堆芯中子经济性,实现高增殖钍基熔盐堆堆芯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928064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10012278.6
申请日:2013-01-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铅或铅铋合金中间回路的热动转换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回路,一回路包括设置在主容器内依次连接的冷池、主泵、堆芯、热池、中间热交换器;二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二回路循环泵、中间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三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给水泵、蒸汽发生器、汽轮机。所述一回路工质为液态金属钠,二回路工质为液态金属铅或铅铋合金,三回路为传统水-蒸汽回路。该系统可以安全、高效的把堆芯产生的热量带出反应堆,使其在蒸汽发生器中产生高温蒸汽,并推动汽轮机做功,将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