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93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19154.8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件,包括:由多个加热棒和多个不发热棒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而组成的棒束阵列,多个加热棒包括多个热棒,和多个冷棒,冷棒的发热功率小于热棒的发热功率,棒束阵列在垂直于加热棒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正方形棒束排列,其中心位置为不发热棒,正方形棒束排列包括围绕中心位置的不发热棒的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和位于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外围的至少一个外圈正方形棒束排列,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的四边与外圈正方形棒束排列的四边平行,在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中,多个热棒和多个不发热棒交替排列。本发明可合理模拟双冷壁结构的燃料组件CHF试验现象,为研究复杂双冷壁效应对CHF的影响提供了试验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50563.4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核反应堆燃料组件交混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核反应堆的燃料组件进行模型计算,得到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e;第二步骤,采用子通道分析方法,在相同工况下,对燃料组件进行模型计算,得到相同工况下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p;第三步骤,调整子通道分析方法中的交混系数的值,使得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p与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e的差异小于预定值,从而获得子通道分析方法中使用的交混系数的值。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获得燃料组件的交混系数TDC,以便为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CHF关系式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167986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324404.5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堆首循环启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在役的核电厂的运行周期和新建核电厂的首次装料计划,确定通用型二次中子源组件的入堆时间;利用在役的核电厂提供辐照条件,将通用型二次中子源组件经在役核电厂辐照后,装入首次运行的新建核电厂,替代核电厂首次启动时所需的一次中子源。采用更容易获取的通用型二次中子源组件,利用在役的核电厂提供辐照条件,将通用型二次中子源组件经在役核电厂辐照后,装入首次运行的核电厂,从而替代核电厂首次运行时所需的一次中子源,从而解决一次中子源的供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82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10684.2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化的高功率密度反应堆燃料排列结构,涉及反应堆燃料技术领域,包括:堆芯下板、堆芯上板和燃料棒本体,所述燃料棒本体底端内插在堆芯下板,燃料棒本体的顶端内插在堆芯上板,所述燃料棒本体采用三角形紧密排布,有利于减小压力容器尺寸,提高功率密度。所述堆芯下板与堆芯上板边缘皆均匀设置有流水孔,所述燃料棒活性区底部和顶部设置非活性区。本发明燃料棒非活性区为扭转设计,可达到搅混冷却剂的效果,使得堆芯冷却剂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取消了额外复杂的搅混部件设计,有效增加反应堆经济性,同时也取消搅混结构与燃料棒之间的应力,有效提升了反应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2876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53412.X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燃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空的十字扭转型耐高温燃料棒,包括燃料棒本体,燃料棒本体活性区底部截面为扭转“十”字形状,且燃料棒本体内部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燃料棒本体活性区域的外部由底部截面沿中轴线向上延伸并绕中轴线旋转,所述燃料棒本体的上下端均设有同心圆管;本发明通过燃料棒自身扭转达到搅混冷却剂作用,减少了堆芯复杂的搅混装置(如格架、绕丝等);同时燃料棒本体内部设计为中空结构,能够使冷却剂在燃料棒本体内部流动,进而可有效冷却燃料棒,保证了高功率密度反应堆以及事故期间的燃料棒安全性;燃料棒两端采用同心圆管结构,方便对燃料棒进行安装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283783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24701.9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省旁流的控制棒和导向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管和控制棒由底端向顶端延伸方向的横截面棒径同步线性减小,所述控制棒全部插入时,导向管和所述控制棒之间环缝宽度保持恒定,所述导向管底端内径为最大值,所述导向管顶端内径为最小值,所述控制棒底端外径为最大值,所述控制棒顶端外径为最小值。当控制棒完全拔出时,对应环缝摩擦阻力系数达到最大,此时旁通流量达到可实现的最小值,从而达到了节省旁通流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45637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401428.2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核电厂钢制安全壳热移出过程的比例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钢制安全壳热阱分为蒸发区子热阱、干壁区子热阱和过冷区子热阱;(2)确定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投入前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投入后的蒸发区子热阱、干壁区子热阱和过冷区子热阱的面积;(3)对蒸发区子热阱、干壁区子热阱和过冷区子热阱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分析,并计算各个热阱的传输质量比例群和能量比例群。本发明适用于AP600、AP1000和CAP1400等非能动核电厂安全壳系统热移出过程的比例分析,可以评价任一时刻下钢制安全壳传热传质过程对安全壳系统热移出能力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217008661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220239229.0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反应堆堆内温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全自然循环一体化反应堆进出口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的内部安装有堆芯支撑下板,所述堆芯支撑下板的上方设置有反应堆堆芯;铂电阻温度计,布置在所述压力容器的肩部且远离所述反应堆堆芯处,所述铂电阻温度计能够测量所述反应堆堆芯的出口温度;K型热电偶,布置在反应堆堆芯的活性区以下和所述堆芯支撑下板以上,所述K型热电偶能够测量所述反应堆堆芯的入口温度。本实用新型可以准确、可靠地测量反应堆进出口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205016253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794893.1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辐照的模拟燃料组件,包括上管板部件、导向管与内插管部件、格架、燃料棒和下管板部件;导向管与内插管部件包括导向管、内插管和测量杆;上管板部件通过导向管与下管板部件相连;格架连接在导向管上;燃料棒连接在格架上;导向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管端塞和第二导向管端塞;内插管设置在导向管的内部;内插管的一端与第一导向管端塞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内插管端塞;测量杆的一端与内插管端塞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二导向管端塞。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辐照用模拟燃料组件包含导向管、格架、燃料棒等燃料组件关键结构部件,可涵盖大部分燃料结构关键特征和材料,可实现对多种燃料组件关键结构和材料的辐照考验。
-
公开(公告)号:CN216487330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1721642.2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堆燃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空的十字扭转型耐高温燃料棒,包括燃料棒本体,燃料棒本体活性区底部截面为扭转“十”字形状,且燃料棒本体内部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燃料棒本体活性区域的外部由底部截面沿中轴线向上延伸并绕中轴线旋转,所述燃料棒本体的上下端均设有同心圆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燃料棒自身扭转达到搅混冷却剂作用,减少了堆芯复杂的搅混装置(如格架、绕丝等);同时燃料棒本体内部设计为中空结构,能够使冷却剂在燃料棒本体内部流动,进而可有效冷却燃料棒,保证了高功率密度反应堆以及事故期间的燃料棒安全性;燃料棒两端采用同心圆管结构,方便对燃料棒进行安装定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