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液粘度现场自动测量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24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53916.6

    申请日:2024-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液粘度现场自动测量装置,包括:透明管、两个槽型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透明管底部密封,顶部设有待测油液入口;所述槽型光电传感器分别设置在透明管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两个槽型光电传感器相连,用于接收槽型光电传感器的时间信号,通过时间差进行油液粘度的测量;所述显示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油液粘度的测量值。本发明用于远洋大型船舶机械设备润滑油的理化性能监测,综合考虑了包括温度、时间差、油液性质的影响,得到的测量数值快速准确。

    高温汽水混合过程的烟黑颗粒物取样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6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64996.2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汽水混合过程的烟黑颗粒物取样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取样管组件、低压级联撞击器、真空泵组件、旋风分离器、连接管以及加热保温装置。在取样测试系统中,增设旋风分离器、连接管以及加热保温装置;利用旋风分离器将取样管组件提取的待测烟气中的液态水滴分离并保留在旋风分离器,随后将已分离出液态水的待测烟气输送至低压级联撞击器内,进行颗粒物浓度测试。并且,全程利用加热保温装置将上述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维持在水的气化以上温度,使气态水始终处于气态,避免在取样测试过程中,因为环境温度导致气态水液化造成试验误差,达到提升取样测试结果精度的目的。

    一种硅钢薄带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动态拉伸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240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61413.3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一种硅钢薄带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动态拉伸测试方法,涉及机械性能测试领域。硅钢薄带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动态拉伸测试方法是在被测试样的两侧粘贴双向电阻应变计,在双向电阻应变计上粘贴沿被测试样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布置的接线端子;将两个防侧弯导向板连接于被测试样两侧,以测试件屈服强度Rp0.2的预设值作为应力峰谷值进行动态循环拉伸试验,采用正弦波波形采集第1周期至第100周期范围内的完整波形对应轴向应力变化数据,在动态循环拉伸试验开始时采集双向电阻应变计检测轴向应变数据和横向应变数据,计算得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硅钢薄带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动态拉伸测试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硅钢薄带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一种基于加速结晶固结的岩石3D打印成型试样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747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8358.2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加速结晶固结的岩石3D打印成型试样后处理方法,其包括将岩石成型试样放入压力容器中;向压力容器中注入围压液体,并施加围压至设定压力值;从岩石成型试样的流入端向岩石成型试样中注入饱和化学溶液;待饱和化学溶液在岩石成型试样中达流动平衡后,改变压力容器的内部温度;从岩石成型试样的流出端而向岩石成型试样中注入饱和化学溶液;待饱和化学溶液在岩石成型试样中达流动平衡后,改变压力容器的内部温度;重复步骤S5至步骤S7中的操作;对岩石成型试样进行扫描监测,当岩石成型试样的孔隙度达到目标值时,停止结晶固结后处理操作。该方法操作方便,后处理过程不改变岩石化学组成,制备出来的岩石试样与真实岩石高度相似。

    一种金属材料高温蠕变性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167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1534802.7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高温蠕变性能测试系统,包括待测金属测试件、光纤复合传感器、热力加载装置、计算机和解调仪;所述待测金属测试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热力加载装置内,热力加载装置用于对待测金属测试件加热拉伸;所述待测金属测试件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光纤复合传感器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光纤复合传感器通过传输光纤与解调仪相连,解调仪与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对温度和应变进行同时测量,可以有效剔除传统应变测量中的温度交叉影响,也降低了对被测试件的要求,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对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适用于电子探针分析的N-标样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82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0392745.7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探针分析的N‑标样的制备方法,适用于铁基合金体系。本发明使用氮化铁和金属铁的混合微粉作为起始原料,以超高压力作为辅助的烧结条件,通过固相反应法获取了Fe‑N块状样品。本发明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首先证实样品是由单一物相构成,同时获取物相晶体的晶格参数,通过晶格参数与N含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N含量。样品的元素分布进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证实N元素的分布是完全均匀的。本发明进一步证实并且建立了“N百分含量—探针信号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此线性关系表明,应用本发明制备的Fe‑N样品可以作为电子探针N元素含量分析的标样,应用于铁基合金体系的N元素定量分析,特别是钢铁领域。

    一种环锻件超声检测的扫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14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010992182.0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锻件超声检测的扫查装置,包括支架、环扫工作台、径向定位装置、定扫装置和探头,环扫工作台设置于支架上,径向定位装置设置于环扫工作台上,定扫装置设置于径向定位装置上,探头设置于定扫装置上。本发明实现自动化扫查,避免了人工扫查的操作误差,提高了扫查的效率和精度。

    一种负载金属纳米粒子的氮硫共掺杂多孔石墨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8442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789725.8

    申请日:2022-07-05

    Inventor: 奚江波 张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金属纳米粒子的氮硫共掺杂多孔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含氮硫化合物溶解于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干燥成膜后进行高温退火,得到N、S共掺薄膜前驱体;然后浸渍于金属盐水溶液中,进行负载反应,再经洗涤、干燥得到。本发明首先在氮硫共掺杂的同时构建石墨烯薄膜的多孔结构,然后采用简单的浸渍法,通过金属离子与杂原子间的电荷转移以及金属离子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金属纳米粒子在石墨烯片层表面和片层间的均匀负载;所得石墨烯薄膜具有结构多孔、柔性、自支撑、电催化性能优异等特点;适用于电催化生物传感等领域;且涉及的制备方法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反应条件温和可控,生产成本低,适合推广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