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69702A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200410038628.7
申请日:2004-04-27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1/08 , B29C33/02 , B29D11/00009 , C03B11/005 , C03B2215/60 , C03B2215/72 , C03B2215/80 , C03B2215/87 , Y02P40/57
Abstract: 一种压模成形设备,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上部和下部成形模(413a,413b),以及分别感应加热所述上部和下部成形模的上部模和下部模加热装置,所述上部模加热装置包括上部模感应加热线圈(410a),上部模电源(416a)和上部模温度控制器(417a)。所述下部模加热装置包括下部模感应加热线圈(410b),下部模电源(416b)和下部模温度控制器(417b)。所述电源在振荡频率上是不同的。所述上部和下部成形模被独立地进行温度控制和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64667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135606.1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本忠幸
IPC: C03B11/08
Abstract: 一种冲压成型装置,能高效率可靠地进行成型模具的分解组装。成型模具插入成型模具保持件的收容孔,成型模具具备从上下插入的上模具及下模具,下模具具有受到插入限制的大径部。筒形模具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筒形模具构成,在高温区域进行冲压成型的一次冲压部,将上模具向下压至被第二筒形模具限制移动的位置,在温度下降区域进行冲压成型的二次冲压部,将上模具向下压至被第一筒形模具限制移动的位置。冲压成型后,在分解组装部将筒形模具从上向下按压形成各筒形模具由于成型模具保持件的筒形模具限制部而受到向下移动限制的状态,使从下支承各下模具的台座向下移动。各下模具通过筒形模具限制部从对应的模具导向孔及收容孔向下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12351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80043660.9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本忠幸
IPC: C03B11/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模具的分解组装装置,能够以廉价的构成效率良好且可靠地进行多个成型模具的分解组装。在本发明的成型模具的分解组装装置中,将多个成型模具插入成型模具保持件的多个收容孔,各成型模具具有从上下插入筒形模具的模具导向孔的上模具以及下模具,下模具具有向模具导向孔的插入受到限制的大径部。成型模具保持件具有向各收容孔内突出的环状的筒形模具限制部,筒形模具限制部抵接于筒形模具的下端面,限制筒形模具向下方的移动,并且,允许下模具的大径部通过。在通过固定单元固定成型模具保持件的状态下,形成通过按压单元从上方向下方按压多个筒形模具,各筒形模具的下端面向下方的移动受到筒形模具限制部的限制的状态的同时,使从下方支撑多个下模具的台座向下方移动,从而使各下模具从所对应的模具导向孔以及收容孔向下方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968618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480007531.1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1/122 , C03B11/02 , C03B11/125 , C03B11/16 , C03B2215/06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了由于在模压处理期间产生的模具单元和玻璃材料的温度分布的不均而导致的形状不良(像散)的发生。玻璃成型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自转机构(14),其设置在模压室(26)以外的各处理室,用于使模具单元(8)间歇地自转;以及控制部(15),其用于控制自转机构(14)的停止角度位置和在停止角度位置的停止时间,在缓冷步骤或加热步骤的至少一个中,通过自转机构(14)使模具单元(8)间歇地自转,控制部(15)控制自转机构(14),与模具单元(8)在初始相对角度位置处停止的停止时间相比,模具单元(8)在与初始相对角度位置不同的相对角度位置处停止的停止时间更长,所述初始相对角度位置是刚运入到各处理室之后相对于输送路径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96657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1196297.9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本忠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57 , C03B11/02 , C03B11/125 , C03B35/005 , C03B2215/46 , C03B2215/72 , G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其可实现高表面精度和高生产性的双方。制造方法是以下这样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采用光学元件的制造装置,在导入部10中导入模具单元,进行第1运送,利用第1冲压成型部6进行成型,进行第2运送,以冷却部进行冷却,利用第2冲压成型部8进行成型,进行第3运送,冷却部由第1成型部与第2成型部之间的运送路径2构成,第1至第3运送同步地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968618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80007531.1
申请日:2014-02-21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1/122 , C03B11/02 , C03B11/125 , C03B11/16 , C03B2215/06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了由于在模压处理期间产生的模具单元和玻璃材料的温度分布的不均而导致的形状不良(像散)的发生。玻璃成型体的制造装置(1)具备:自转机构(14),其设置在模压室(26)以外的各处理室,用于使模具单元(8)间歇地自转;以及控制部(15),其用于控制自转机构(14)的停止角度位置和在停止角度位置的停止时间,在缓冷步骤或加热步骤的至少一个中,通过自转机构(14)使模具单元(8)间歇地自转,控制部(15)控制自转机构(14),与模具单元(8)在初始相对角度位置处停止的停止时间相比,模具单元(8)在与初始相对角度位置不同的相对角度位置处停止的停止时间更长,所述初始相对角度位置是刚运入到各处理室之后相对于输送路径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769224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0510106301.3
申请日:2005-09-21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本忠幸
IPC: C03B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1/02 , C03B11/005 , C03B2215/60 , C03B2215/65 , C03B2215/66 , Y10S425/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施加成型压力于包含成形材料的模具以执行压模的压模成形设备,包括保持气密的装载室(换言之,气密室)P1。装载室P1连接至减压室,所述减压室包括:抽气件14和13,设置在连接至装载室P1的抽气通道7中,用于抽空装载室P1中的气体;以及多个阀11和12,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抽气通道7中。当抽空装载室P1时,减压室在减压过程中改变减压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663244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80009886.9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1/08 , C03B2215/60 , C03B2215/72 , C03B2215/80 , Y02P40/57
Abstract: 提供一种玻璃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模压成形装置,在模压成形装置(1)中,在上母模具(5)上支承体模具(4),在体模具(4)上以能够上下移动而移动不被上母模具(5)限制的状态支承上模具(2),在使下模具(3)上升而装入体模具(4)中在向玻璃原料(PF)施加冲压负荷之前,由于保持为体模具(4)、上模具(2)相对于上母模具(5)能够移动的状态,因此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摩擦或啃咬。当将下模具(3)插入体模具(4)内时,体模具(4)的下端面(4g)与下模具(3)抵接,成为它们无倾斜地被定位的状态。由此,冲压成形开始后上下模具(2、3)及体模具(4)维持正确的姿势,以此状态冲压成形。在冲压成形结束时仍在体模具(4)上作用冲压负荷来保持成形模具的定位状态。因此,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制造高精度的光学元件等成形体。
-
公开(公告)号:CN1318330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410048417.1
申请日:2004-06-03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11/125 , C03B11/08 , C03B11/122 , C03B11/16 , C03B2215/80
Abstract: 本发明的模压成形装置,其设有对置的上下成形模和对该上下成形模进行加热的加热手段,其中,其还分别设有:至少具有一对的上述上下成形模的复数对上下母模型102a、102b、104a、104b,分别支承该复数对上下母模型的复数对上下加压轴110、112,支承上述复数对上下加压轴的上下支承构件114、116,为了使上述上下成形模相对接近及离开而使上述上下支承构件的至少一方移动的驱动手段,设置于上述上下支承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冷却水路116a、116b的调温手段。这样,能够防止支承多个母模型的支承构件的热变形,提高光学元件的偏心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234631C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02141885.3
申请日:2002-08-27
Applicant: HOYA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0B15/34 , B29C33/08 , B29C33/24 , B29C43/021 , B29C43/36 , B29D11/00413 , B29K2709/08 , B29L2011/0016 , C03B11/08 , C03B11/125 , C03B2215/60 , C03B2215/72 , C03B2215/80 , Y02P4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多个物质同时进行压模操作以获得多个光学元件的压模成型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上端母模和至少一个下端母模,各个母模具有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外形;至少一个上端母模和至少一个下端母模上沿所述方向分别对正的多个上端成型表面和多个下端成型表面;加热器;支承部件;驱动轴;其中:各个上、下端母模满足公式关系:L·α·ΔT/t<0.0008 (1)其中L表示母模沿所述方向的长度;t表示母模的厚度,其中所述母模的长度和厚度的计量单位为mm;α表示母模的热膨胀系数,其计量单位为/℃;ΔT表示压模成型操作步骤中母模沿厚度方向在两端之间产生的温差,其计量单位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