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2150043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332760.1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IPC: A61B8/00 , A61B5/145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健康监测头环,能在日常生活场景下使用,包括能够佩戴于用户头部的骨架组件;设置在骨架组件中对应于用户颞部的探头组件;设置在骨架组件中对应于用户前额的若干近红外光极。遮光垫以围绕所有近红外光极的方式连接在骨架中部内侧面,至少部分骨架组件能适应性弯折并以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的形式将探头组件和近红外光极贴合于用户头部,以使得探头组件和近红外光极被正确地配置在用户头部相应的监测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脑健康监测头环能对用户的多种脑健康指标进行监测,其头环的形式具备便捷性,利于日常化的脑功能评估,使用户摆脱了必须入院才能进行相关的脑功能检查的现状。
-
公开(公告)号:CN219699902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23267426.2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红外脑功能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外罩体(10)、可调节内罩体(20)、若干光极(30)和若干接收光极(40),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上设置有若干光极(30)和若干接收光极(40),中,若干所述光极(30)内至少包括红外灯珠与紫外灯珠,所述红外灯珠和紫外灯珠通过并联且支路可切换的电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若干接收光极(40)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可调节内罩体(20)以可拆卸地方式与所述外罩体(10)相固定。通过近红外光与紫外光的切换,本发明能够使得采集装置进行紫外消毒,使得消毒不留死角。
-
公开(公告)号:CN215275234U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20846315.3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IPC: A61M1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后呼吸功能康复堵管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堵管支架(1);至少一个可充放气的环形内气囊(2),其贴合于堵管支架(1)的内壁;和至少一个可充放气的环形外气囊(3),其贴合于堵管支架(1)的外壁,当环形外气囊(3)充气时,将堵管支架(1)密接固定于气管切开套管的内壁;夹持结构(4),其设置于堵管支架(1)的一端,当堵管支架(1)插入气管切开套管时,夹持结构(4)夹紧气管切开套管的外壁。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呼吸功能康复时,能够在保证密闭性和牢固性的条件下灵活调节气管切开套管的开度,使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呼吸条件调节通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215193464U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21058955.4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设备,其包括驱动装置、背部安置装置、腿部辅助装置、坐垫装置、反馈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驱动装置被配置为调节背部安置装置、坐垫装置以及腿部辅助装置之间的转动角度,以实现从包括站立模式、坐起模式和卧躺模式在内的多个体位训练模式中选择的体位训练模式。反馈装置用于获取人体的核心肌力参数。控制装置与反馈装置和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获取核心肌力参数,并向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上述康复训练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体位训练模式,且能够根据核心肌力参数调节体位训练模式,实现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核心肌力及平衡,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221980725U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20332761.6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颅内压监测装置,包括:视觉刺激部,用于向用户眼部发送视觉刺激信号,包括支撑架;脑电采集部,用于收集和记录脑电,包括佩戴于用户头部的固定架以及与固定架连接的位于用户额部两眉间的第一参考电极、位于用户发际位置的第二参考电极和位于用户枕部枕骨粗隆两侧的记录电极。视觉刺激部的支撑架与用户鼻梁和耳廓背面相接触,且支撑架与固定架通过调节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将视觉刺激部和脑电采集部进行结合,减少了监测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的数量,无创且可操作性强。此外,头戴式的监测装置体积较小,适合社区或家庭使用,利于日常生活场景下的连续监测,避免用户频繁到院检查。
-
公开(公告)号:CN218918456U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21785575.5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康复移动服务小站,包括:用于容纳诊疗设备的第一功能单元和用于容纳第一功能单元的第二功能单元,第一功能单元被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以使其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的覆盖,第二功能单元配置有用于诊疗的悬吊天轨,悬吊天轨包括连接至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的轨道以及接合于轨道的行走机构,第一功能单元的部分实体脱离第二功能单元的覆盖以使设置于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的悬吊天轨所对应的第二功能单元的底部脱离第一功能单元的覆盖进而在第二功能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患者的内部空间以使患者能够伴随行走机构沿轨道移动,第一路径伴随其所连接的移动机构移动以使第一路径与地形构造机构相对以覆盖地形构造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217040139U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20484627.4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IPC: A61B5/256 , A61B5/273 , A61B5/291 , A61B5/369 , A61B5/386 , A61B5/00 , A61L2/10 , A61L2/18 , B08B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脑部信号的采集系统,包括佩戴于被采集者头部的帽体,能够设置于帽体上预留的定位孔中的用于对被采集者的脑部信息进行采集的脑部信号采集装置,覆盖于帽体上方的壳体及设置于壳体上的用于向脑电极的电极孔中注入包括导电膏和/或清洗液的工作物质的注射装置,其中,脑部信号采集装置至少包括若干脑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装置内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设置有至少两层能够暂存不同工作物质的空腔结构,所述注射装置的若干射出口在所述若干脑电极的电极孔上方以固定或活动的方式与所述脑电极连接,使得所述注射装置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通过至少两层空腔结构从射出口向所述脑电极的电极孔中注入工作所需的工作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216258145U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21058667.9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设备以及康复训练系统,康复训练设备包括基座、支撑平台、扰动机构以及控制装置。支撑平台经由扰动机构支撑于基座的上方且连接到对象支承部,以便对象支承部随支撑平台运动而运动;扰动机构适配于基座和支撑平台,且构造为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推动支撑平台相对基座执行至少包括倾斜运动和转动运动两者的运动;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扰动机构推动支撑平台。解决了目前需要通过治疗师手动突发地推动或晃动等方式向患者施加外力干扰,实现患者在无需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平衡训练,节省了人力成本,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平衡功能的训练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212262296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0925756.8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呼吸康复训练系统及装置,属于呼吸训练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呼吸参数采集单元、信息存储单元和人机交互单元;信息存储单元与控制单元双向连接,呼吸参数采集单元输出端与控制单元连接,人机交互单元与控制单元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获取患者的呼吸功能基本信息,根据该基本信息为该患者匹配对应的常规呼吸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呼吸康复训练;通过更换插设在呼吸参数采集管另一端的不同阻力值的呼吸阻力片,以匹配当前患者当前呼吸康复训练模式下的训练强度,实现了呼吸阻力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221060650U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22193654.8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监护仪的显示装置,装置布置于监护床,监护床设置有至少用于布置装置的第一端面和至少用于布置患者并与第一端面以设定角度相交的第二端面。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其以活动可调的方式布置在监护床的第一端面上;数据线集成组件,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监护床的第一端面上并相对监护床的第一端面保持静止。显示组件与数据线集成组件通过集成数据线保持连接。本申请的装置用于解决显示组件需要活动调节与连接数据线集成组件的数据线需要稳定布置之间的矛盾,可显著降低连接线路在显示组件活动调整的过程中发生缠绕、干涉以及接触不良等问题的概率,使得装置能够优化监护仪的线路连接以提升监护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