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02431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0810082362.4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Inventor: 池田昌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12013 , A61B50/20 , A61B50/30 , A61B2017/12018 , Y10T29/536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人员可用单手操作而结扎痔核,且误操作的可能性小的痔核结扎工具。该痔核结扎工具具有:主筒体,所述主筒体的前端部外周安装有用于结扎痔核的O型环;副筒体,其以密封且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筒体内部,并通过将其向所述主筒体的后端侧抽出,将所述痔核吸引在所述主筒体的前端侧内部;工作流体,其填充在所述副筒体内部;柱塞,其以密封且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副筒体的内部,并通过将其推进上述副筒体的前端侧,由此加压所述工作流体,并通过被加压的工作流体将所述O型环推出所述主筒体的前端侧,从而使所述O型环从所述主筒体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824339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610008611.6
申请日:2006-02-20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IPC: A61M25/00
Abstract: 一种能够可变地维持一定的突出量进而即使是弯曲的探针也能够确实的使穿刺针从前端突出的医疗用器具。该医疗用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前端安装有穿刺针(1)的内筒探针(11);将内筒探针(11)的至少一部分可进退地容纳的外筒探针(12);固定设置在上述内筒探针(11)的后端的筒状体(2);可进退地容纳上述筒状体(2)的筐体(5);可变地调整上述筒状体(2)的行程长度的调整机构(9),在使上述筒状体(2)后退时将上述穿刺针(1)容纳在上述外筒探针(12)中,在使上述筒状体(2)前进时使上述穿刺针(1)从外筒探针(12)突出,通过由上述调整机构(9)进行的行程长度的调整而可变地调整穿刺针(1)的突出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040790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610066108.6
申请日:2006-03-24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用的穿刺针,在用超声波诊断装置的观察下而向身体内进行穿刺时,能够得到直到穿刺针的刃头末端为止的更鲜明的由超声波诊断装置检测的反射波检测图像。该穿刺针由在前端部具有刃头的管状的外筒针和插入组合在上述外筒针的内腔内的内针构成,一边通过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图像观察穿刺状态,一边穿刺到身体内,其特征在于,对从上述外筒针的刃头到基端的区域的外周实施凹加工,并且,对从上述内针的前端开始至基端的区域的外周实施粗糙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528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610073866.0
申请日:2006-04-06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获得被导入到身体内的导管的前端部、即锥部在X射线透视下的可视性的医疗用导管、和在锥部的内腔侧位置精度较高地埋设X射线不透过性的环的制造方法。该医疗用导管具有导管,上述导管的前端侧具有向着前端侧直径收缩的锥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的前端侧的内腔中埋设有实质上X射线不透过性的环,并且,上述直径收缩的锥部的锥开始部分的导管壁厚比基端侧的导管壁厚要厚,而且,上述环具有比上述导管高的熔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040790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610066108.6
申请日:2006-03-24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用的穿刺针,在用超声波诊断装置的观察下而向身体内进行穿刺时,能够得到直到穿刺针的刃头末端为止的更鲜明的由超声波诊断装置检测的反射波检测图像。该穿刺针由在前端部具有刃头的管状的外筒针和插入组合在上述外筒针的内腔内的内针构成,一边通过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图像观察穿刺状态,一边穿刺到身体内,其特征在于,对从上述外筒针的刃头到基端的区域的外周实施凹加工,并且,对从上述内针的前端开始至基端的区域的外周实施粗糙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740504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580078334.3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IPC: A61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122 , A61B1/00101 , A61B1/00112 , A61B17/1222 , A61B17/1227 , A61B17/128 , A61B17/1285 , A61B2017/00477 , A61B2017/00836 , A61B2017/0086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夹具与操作线的连结操作,并且能够通过减少处理器具主体的更换频率而迅速进行操作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夹具。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100)具备:夹具(110),其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120)及卡止部(130);及处理器具主体,其具有长形护套(10)及在远位端设置有块状前端连结部(50)的操作线(20)。通过在容纳部(134)容纳有前端连结部(50)的状态下向进退方向的近位侧牵引操作线(20)而臂部(120)闭合并把持生物体组织。通过在臂部(120)闭合的状态下进一步向近位侧牵引操作线(20)而前端连结部(50)使突起部(140)向外变形来打开容纳部(134),从而能够从容纳部(134)拔出前端连结部(50)。
-
公开(公告)号:CN107405046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80078334.3
申请日:2015-08-21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IPC: A61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7/122 , A61B1/00101 , A61B1/00112 , A61B17/1222 , A61B17/1227 , A61B17/128 , A61B17/1285 , A61B2017/00477 , A61B2017/00836 , A61B2017/0086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夹具与操作线的连结操作,并且能够通过减少处理器具主体的更换频率而迅速进行操作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夹具。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100)具备:夹具(110),其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120)及卡止部(130);及处理器具主体,其具有长形护套(10)及在远位端设置有块状前端连结部(50)的操作线(20)。通过在容纳部(134)容纳有前端连结部(50)的状态下向进退方向的近位侧牵引操作线(20)而臂部(120)闭合并把持生物体组织。通过在臂部(120)闭合的状态下进一步向近位侧牵引操作线(20)而前端连结部(50)使突起部(140)向外变形来打开容纳部(134),从而能够从容纳部(134)拔出前端连结部(50)。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528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610073866.0
申请日:2006-04-06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获得被导入到身体内的导管的前端部、即锥部在X射线透视下的可视性的医疗用导管、和在锥部的内腔侧位置精度较高地埋设X射线不透过性的环的制造方法。该医疗用导管具有导管,上述导管的前端侧具有向着前端侧直径收缩的锥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的前端侧的内腔中埋设有实质上X射线不透过性的环,并且,上述直径收缩的锥部的锥开始部分的导管壁厚比基端侧的导管壁厚要厚,而且,上述环具有比上述导管高的熔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09354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880057631.3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IPC: A61B18/14
Abstract: 一种高频处置器具(200),其是在前端部具备具有一对剪刀部(10)并用于切开活体组织的高频处置器具用刀(100)的医疗用高频处置器具(200),其中一对剪刀部(10)构成为,能够通过沿互相靠近的方向转动来剪切活体组织,一对剪刀部(10)各自具有刃面(13),一对剪刀部(10)的各自的表面包括非导电性层(绝缘性被膜(12))的形成区域和在刃面(13)的表面中未形成非导电性层的电极区域(19),关于一对剪刀部(10)中的至少一个,该剪刀部(10)的板厚方向上的电极区域(19)的宽度尺寸根据该剪刀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869742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780012449.1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IPC: A61B17/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夹具安装于处置器具主体的夹具盒,所述夹具为能够容易地进行一系列的操作的结构。本发明的夹具盒(200)具备:内壳(30),具有收容夹具(110)的第一收容区域(32);外壳(40),具有供处置器具主体(90)插通的长条状的插通孔(43)和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容内壳(30)的第二收容区域(42)。处置器具主体(90)插入插通孔(43)而向前方压入操作线,由此,前端连结部与套筒的扩径部从护套突出而进入第二收容区域(42),而且扩径部扩径,通过进一步压入操作线被而前端连结部与夹具(110)呈连结状态,通过牵引操作线而内壳(30)相对于外壳(40)后退并向后方按压套筒,由此扩径部一边缩径一边被拉入护套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