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源漏电阻高Al组分势垒GaN异质结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5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681822.0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源漏电阻高Al组分势垒GaN异质结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晶体管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衬底、复合缓冲层、沟道层、隔离层、势垒层,帽层,该帽层表面两端设置有源漏电极,在源漏电极之间设置栅电极。所述源漏电极下方,在部分区域刻蚀,形成纳米凹槽阵列结构,倾斜角度离子注入激活,在纳米凹槽附近形成N型重掺杂,在纳米凹槽中填充金属形成源漏电极。所述结构源漏电极金属直接与2DEG接触,与N型重掺杂区域一起退火后形成欧姆接触,降低接触电阻。该方法解决了高Al组分势垒GaN异质结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源漏电极接触电阻阻值大的问题,增大了GaN异质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输出电流,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效果突出。

    一种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94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42365.4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晶体管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衬底1、复合缓冲层2、沟道层3、隔离层4、势垒层5、帽层6、源电极7、栅电极8、纳米深槽阵列9和漏电极10;所述栅电极8下方,在部分区域刻蚀去除帽层6、势垒层5、沟道层3与部分III‑N复合缓冲层2,形成纳米深槽阵列结构9,在纳米深槽阵列9中填充金属并与栅电极8相连。所述填充金属并与栅电极8相连的纳米深槽阵列9能够将复合缓冲层2中积累的空穴有效抽取出去,从而抑制了关态工作时高漏极电压导致的复合缓冲层中空穴积累,提高了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效果突出。

    基于异质结空穴超注入的Ga2O3场效应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38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82890.9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质结空穴超注入的氧化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氧化镓场效应管电流密度小的问题。本发明增设了P型异质结构区,Ga2O3衬底上有Ga2O3外延层沟道,源极金属、P型异质材料区设在Ga2O3外延层沟道上两端;P型异质材料区与Ga2O3外延层沟道形成异质PN结。方法包括预处理;台面刻蚀;源极金属生长;欧姆退火;漏极异质结与电极材料生长;栅极介质的制备与开孔;栅极金属的生长。本发明的P型异质材料与沟道形成异质结,漏极金属与P型异质材料采用自对准工艺;使用p型NiO材料作为p型氧化镓材料替代,利用p‑NiO与n‑Ga2O3空穴超注入效应,提高反向击穿电压并降低正向导通电阻。可用于工作电压大于5V的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设备。

    带复合终端的高耐压Ga2O3垂直功率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25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73974.6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复合终端的高耐压Ga2O3垂直功率二极管及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氧化镓功率二极管中由于电流集边效应与电场集中效应而导致反向泄漏电流过大的问题。本发明自下而上包括:阴极、衬底、外延层、离子注入区、介质层、覆盖在介质层之上的p型NiO薄膜层、覆盖在器件表面的阳极金属层。制备步骤有:清洗外延片、制作阴极、光刻形成待离子注入区域、离子注入、淀积介质层、淀积p型NiO薄膜、淀积阳极金属层。本发明在氧化镓功率二极管中引入介质层边缘终端和离子注入边缘终端,并将p型NiO薄膜淀积在介质层之上,显著降低反向漏电,大幅提高器件耐压,在大功率、军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增强型SiC衬底GaN电力电子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90086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79662.2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SiC衬底GaN电力电子器件,包括:衬底和缓冲层,缓冲层包括隔离槽,缓冲层被隔离槽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缓冲层上设置有第一沟道层、第一势垒层、第一钝化层、第一隔离层和有源层,有源层中设置有漂移区、引出区和源区,漂移区中设置有漏区,引出区和源区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源极,漏区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漏极,二者之间设置第一栅极;在第二区域,缓冲层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沟道层、第二势垒层、第二钝化层和第二隔离层,第二隔离层上设置有第二源极和第二漏极,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栅极;第一漏极与第二源极通过第一金属互联线电连接,第一源极与第二栅极通过第二金属互联线电连接。本发明能够改善器件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