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4123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10003886.9
申请日:2017-01-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01N21/952 , G01B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视频图像动态检测生丝细度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两个视频图像传感器、两块背景板和安装有生丝细度检测应用程序的计算机;该方法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视频图像传感器,分别实时检测生丝的两个丝径图像,通过计算机将采集的丝径图像与已知丝径的两标准圆形截面丝的图像进行对比,再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获得所测生丝的长短丝径和其它相关指标,最终计算得到所测生丝的截面积。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地实时检测缫丝过程中各绪生丝的细度,便于现场即时调节纤度感知器,可以有效减小生丝的绪间偏差,提高生丝品质;本发明通过对卷绕中的生丝进行细度检测,获取生丝细度序列,便于生丝匀度的在线检验,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客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2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03886.9
申请日:2017-01-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01N21/952 , G01B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952 , G01B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视频图像动态检测生丝细度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两个视频图像传感器、两块背景板和安装有生丝细度检测应用程序的计算机;该方法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视频图像传感器,分别实时检测生丝的两个丝径图像,通过计算机将采集的丝径图像与已知丝径的两标准圆形截面丝的图像进行对比,再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获得所测生丝的长短丝径和其它相关指标,最终计算得到所测生丝的截面积。本发明可快速有效地实时检测缫丝过程中各绪生丝的细度,便于现场即时调节纤度感知器,可以有效减小生丝的绪间偏差,提高生丝品质;本发明通过对卷绕中的生丝进行细度检测,获取生丝细度序列,便于生丝匀度的在线检验,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客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9632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15733.5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鲜茧缫生丝与干茧缫生丝的联合检验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白度检验:调试好分光测色仪,取试样丝绞,在所述试样丝绞上进行测量,得试样的白度;含胶率检验:从所述试样丝绞中取两份小试样,并烘干,分别记下干量作为脱胶前干量,对两份小试样进行水煮脱胶,然后烘干,分别记下干量作为脱胶后干量,即得含胶率;联合判断与鉴别:所述白度≥30,且含胶率≥26%的为鲜茧缫生丝;其余范围为干茧缫生丝。该方法检测效果好,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725804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25358.X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机械性能的多通道导电性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丝素纳米纤维膜;制备导电性聚吡咯/丝素纳米纤维膜;制备丝素纤维编织外层单通道编织导管;制备多通道导电性SF/PPy复合导管;将不锈钢圆柱芯棒沿膜的长度方向对齐放置,在湿态下将膜沿芯棒卷曲,制备芯棒堆叠成稳定结构,嵌套进单通道编织导管中,烘干定型,抽取出不锈钢圆柱,形成多通道导电性神经导管。本发明建立了根据外导管内径、导管内径、通道数、导电膜厚度等参数确定内通道导电膜尺寸的方法,从而建立了标准化与精准化的多通道导管制备方法,制备的导管通道圆整、成形齐整。
-
公开(公告)号:CN11640769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0282015.0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生界面的涤纶/丝素复合血管支架覆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芯棒表面纺制丝素纳米纤维,然后快速浸渍于混合有柔性交联剂的改性丝素蛋白混合溶液,经旋转烘干并重复此步骤数次后形成血管支架覆膜的内层;(2)采用编织技术在支架覆膜内层的基础上编织涤纶管状织物,形成血管支架覆膜的芯层;(3)将支架覆膜的芯层浸渍于混合有柔性交联剂的改性丝素蛋白混合溶液,旋转烘干并重复数次,形成层层紧密结合的血管支架覆膜,最后浸泡于去离子水中溶蚀纳米纤维,形成具有紧密连接的扁平岛状微观形貌的覆膜内表面,得到具有仿生血管内膜界面的能快速诱导内皮化的涤纶/丝素复合血管支架覆膜。
-
公开(公告)号:CN11204387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0781130.9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L31/10 , A61L31/14 , A61L31/16 , A61L27/34 , A61L27/54 , A61L27/58 , A61L33/12 , C07K14/435 , C07K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丝抗凝血管支架覆膜及其制备方法,将家蚕蚕丝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通过加捻合并获得丝线组,另一组为单丝组,然后均采用去离子水煮沸进行脱胶。丝线组采用编结机编结成管状结构,单丝组蚕丝溶解于溴化锂中性盐溶液制备丝素蛋白溶解液,然后将丝素溶解液灌注于透析袋内,将灌注了家蚕丝素溶解液的透析袋置于盛有去离子水的容器内,持续透析,得到纯化后的家蚕丝素蛋白水溶液,然后采用旋转蒸发器浓缩丝素蛋白水溶液,然后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反应并层层浸渍涂层丝素管状编结物,其间多次交替或混合浸渍涂层抗凝药物水蛭素,获得蚕丝抗凝血管支架覆膜。该覆膜具有卓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持久的抗凝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6217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67042.0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园生态系统固碳核算的建模方法,包括利用桑园基本种植信息及伐桑量数据计算用于薪材燃烧的桑枝总生物质量,以建立考虑碳抵消与燃烧时温室气体排放的伐桑桑枝用于薪材燃烧的固碳核算模型;建立了桑叶原地堆肥的碳释放模型,以求出堆肥的碳残留量,得到伐桑桑叶的固碳核算模型;建立了蚕丝纤维、蚕蛹100年评价期内的固碳量模型;建立考虑堆肥温室气体排放、蚕呼吸排放二氧化碳的蚕砂与食剩叶中固碳量核算模型;建立桑果、地下生物质的固碳量核算模型等七条碳循环路径建模。本发明对光合作用碳的七条循环路径的碳损失、碳抵销进行了分别建模,探索了精准、可靠的桑园固碳核算模型,对桑园固碳展开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786965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1112709.X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锭编织法制备多通道抗菌神经导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根内导管编织纱编织于内填芯材料的外部,形成一根导管,导管包括内填芯材料和套设于其外部的管体;内导管编织纱与内填芯材料的颜色差异明显,内填芯材料呈实心圆柱状,表面光滑,其中,内导管编织纱的根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其中,m代表内导管编织纱的根数,dy代表内导管编织纱的直径,R代表外导管的内径,n代表多通道抗菌神经导管中内导管的个数,r代表内导管的内半径;0<k≤1,0<λ≤1;将导管分成n根管,并将n根管并排起来作芯材,将外导管编织纱编织于芯材的外部,以在芯材外部形成外导管,然后将内填芯材料去除,得到多通道抗菌神经导管。
-
公开(公告)号:CN11187074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82997.6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L27/22 , A61L27/50 , A61L27/58 , C07K14/435 ,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蚕丝置于温水中进行预处理,再置于65~95℃的水中处理,干燥,得到初处理的蚕丝;B)将所述初处理的蚕丝在中性盐溶液中处理,将得到的丝素丝胶蛋白复合溶解液再纯化,得到丝素丝胶蛋白复合溶液;C)将所述丝素丝胶蛋白复合溶液浓缩后与添加剂反应后干燥,得到复合蛋白膜;所述添加剂为水溶性的柔性链小分子和生物交联剂,或水溶性的柔性链小分子生物交联剂。本申请采用温和脱胶、一步溶解法制备了丝素丝胶蛋白复合溶液,利用该种丝素丝胶蛋白复合溶液制备了高强度和柔韧性的复合蛋白膜。
-
公开(公告)号:CN11078696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12709.X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锭编织法制备多通道抗菌神经导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根内导管编织纱编织于内填芯材料的外部,形成一根导管,导管包括内填芯材料和套设于其外部的管体;内导管编织纱与内填芯材料的颜色差异明显,内填芯材料呈实心圆柱状,表面光滑,其中,内导管编织纱的根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其中,m代表内导管编织纱的根数,dy代表内导管编织纱的直径,R代表外导管的内径,n代表多通道抗菌神经导管中内导管的个数,r代表内导管的内半径;0<k≤1,0<λ≤1;将导管分成n根管,并将n根管并排起来作芯材,将外导管编织纱编织于芯材的外部,以在芯材外部形成外导管,然后将内填芯材料去除,得到多通道抗菌神经导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