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氨合成的负载型钴团簇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186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66858.0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氨合成的负载型钴团簇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属于合成氨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用于氨合成的负载型钴团簇催化剂包含载体和活性组分,其中载体为氮掺杂碳纳米片,活性组分为高分散形式的钴团簇,钴金属的负载量为氮掺杂碳纳米片载体质量的0.8~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负载型钴团簇催化剂用于合成氨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制备工艺安全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制备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制备。

    一种聚合物改性导电浆料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4670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269822.0

    申请日:2022-10-18

    Inventor: 晏成林 周希 钱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改性导电浆料,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导电填料50‑70%;粘接剂5‑10%;分散剂20‑35%;助剂0.5‑2%;稀释剂0.1~5%;所述稀释剂为聚乳酸改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通过选用特定的稀释剂与导电填料、粘接剂、分散剂等进行复配使用,稀释剂不仅具有稀释、降低黏度的作用,还可参与交联并降低有机物的挥发,有利于提高导电浆料的固体成分含量,可以增强浆料固化后的力学性能。

    一种利用天然煤粉制备空气稳定锂金属负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31766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1310138.0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天然煤粉制备空气稳定的锂金属负极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煤粉干燥后置于真空条件下以除去氧气得除氧煤粉;(b)使金属锂转化成熔融锂,向所述熔融锂中加入所述除氧煤粉,搅拌、混合后进行反应得煤粉‑锂混合物;(c)将所述煤粉‑锂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即可。利用煤粉来合成空气稳定的金属锂负极,将煤与锂充分混合反应,利用煤的优势大大提高金属锂在空气中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电池的推广。

    一种漏液自修复锂金属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2416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0029274.9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钱涛 晏成林 刘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漏液自修复锂金属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锂盐,有机溶剂包括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第一溶剂为选自碳酸酯类溶剂、醚类溶剂、羧酸酯类溶剂、砜类溶剂和腈类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第二溶剂为氰基丙烯酸酯类溶剂。本发明通过将氰基丙烯酸酯类溶剂与常用液态电解液和锂盐混合,在电池发生破损时,破损处暴露在空气中的电解液可以发生迅速聚合,终止漏液的持续发生,防止液态电解液的持续氧化和挥发;既能保持高离子电导率和对电极的亲和性,又提高了电池安全性,杜绝了电解液持续漏液;有助于在锂金属表面形成均匀稳定的SEI,促进锂均匀沉积,有效抑制枝晶生长,增加电池的实际循环寿命;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有效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一种高库伦效率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2438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472347.X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库伦效率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醚类有机溶剂、锂盐和酯类添加剂,所述酯类添加剂为选自碳酸酯和亚硫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采用特定的添加剂与醚类有机溶剂、锂盐进行混合,从而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与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发生反应,进而抑制多硫化物的来回穿梭,有效的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库伦效率。

    一种强极性聚合物粘结剂、合成方法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700013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0971296.0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晏成林 刘杰 钱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极性聚合物粘结剂、合成方法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它的化学结构通式为:或。本发明强极性聚合物粘结剂具有较强极性、高粘结性的特点,同时存在很强的电化学极性,能够吸附产生于锂硫电池循环过程中的极性的多硫化物,使用该粘结剂制备的极片的电池具有循环性能优异和库伦效率高的特点;该粘结剂绿色环保,对锂硫电池的多种正极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实验表明,使用该粘结剂的锂硫电池在0.5C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最高可达91%。

    一种利用豆渣制备钠离子电池电极碳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3667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152359.5

    申请日:2015-04-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豆渣制备钠离子电池电极碳材料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浓硫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硫酸溶液,向其中加入豆渣粉末置于高压釜中预碳化,干燥后置于惰性气体气氛中高温碳化1~5小时得碳化产物;(b)取高锰酸钾溶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随后向其中加入所述碳化产物;随后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再向其中加入双氧水,反应至不产生气泡;(c)用去离子水稀释所述剥离产物溶液,随后向其中加入乙二胺在60~90℃反应3~10小时即可。利用豆渣制备钠离子电池电极碳材料的方法,利用废弃物豆渣来制备碳材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制备出质量较好的石墨烯,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无污染产生,过程较为简单,有利于保护环境。

    使用冶金级硅制备多孔硅纳米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4520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767151.X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晏成林 刘杰 钱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冶金级硅制备多孔硅纳米线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冶金级硅浸入不同有机溶液中,分别超声处理15~30分钟;(b)将超声处理后的冶金级硅浸入氧化溶液中,在50~90℃条件下反应0.5~5小时得氧化冶金级硅;(c)置于质量浓度为10~30%氢氟酸溶液;(d)真空溅射30~60秒得到银沉积冶金级硅;(e)将所述银沉积冶金级硅浸入氢氟酸与强氧化物的混合溶液中,在40~80℃条件下超声1~5小时后取出放入管式炉中通含氟气体2~3小时并进行干燥;(f)表面进行剥离得到多孔硅纳米线。一方面离子溅射仪沉积的银纳米粒子颗粒均匀,有利于在硅纳米线上形成孔径均匀的多孔结构;另一方面缩短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该发明简单易行,适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螺旋线形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9103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38669.6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线形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制备方法,包括非线形超级电容器是将沉积有石墨烯的细丝缠绕在沉积有CNT/PPy复合材料的正极上制得的,在比电容、能量和功率密度及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利用高度分散的聚吡咯(PPy)修饰碳纳米管(CNT) 提高了碳纳米管(CNT)的溶解性,有利于复合材料在纤维基质上均匀分散。而且,线形超级电容器通过掺杂聚吡咯(PPy)纳米颗粒,性能也有所改善。本文所用的方法可制作出可快速充放电、低成本、环保的灵活的线形超级电容器,该超级电容器可应用在微型储能设备上。

    探究锂离子电池产气量与循环寿命关系的原位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43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352251.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晏成林 张鹏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探究锂离子电池产气量与循环寿命关系的原位测试方法,涉及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电极片;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电极片;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将锂离子正极电极片、隔膜、锂离子负极电极片多层叠片,并封装进已经冲壳后的铝箔中,注入电解液,密封,静置4小时。本发明通过原位微分电化学质谱仪实时监测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充放电循环程序中的产气量探究其与电池寿命和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而为提高锂离子的使命寿命和安全性提供研究思路,这一测试方法适用范围广,测试结果直观明细,能够精准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