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自动组装装置及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360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23730.X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自动组装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模具识别控制单元和模具安装单元;所述模具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中的零部件;所述基板中设置有与模具类别一一对应的标志码;所述模具识别控制单元中存储有各个类别模具及对应的装配图;所述模具识别控制单元对基板中的标志码进行识别,得出所述基板对应的类别;所述模具识别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类别对应的装配图,控制模具安装单元将模具类别对应的零部件安装在基板中设定位置。本申请可以自动将模具中基板和其他零部件装配在一起,提高了模具组装效率和精准度,进而提高模具性能的稳定性。

    CNC工件定位装置及使用该夹具的机床

    公开(公告)号:CN11021650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910356309.7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NC工件定位装置及使用该夹具的机床,包括基板和用于装夹工件的至少一个夹具,夹具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基板上,夹具定位工件的Y轴坐标和Z轴坐标,定位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在X轴方向上抵接工件一端的定位杆。本发明提供的CNC工件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夹具在装夹工件时,工件在空间上的两个坐标轴的坐标已经被确定下来了,只有夹具的装夹口开放端的坐标需要测量和校正,解决小件工件的人工校正低效和人工分中碰数低效的问题。对于长条形的特殊工件,需要多个油压虎钳对同一工件进行装夹,解决了解决特殊工件(长条工件)(56)对比文件CN 208163132 U,2018.11.30CN 209919373 U,2020.01.10JP 2019509184 A,2019.04.04KR 101505814 B1,2015.04.07CN 103600235 A,2014.02.26CN 204053556 U,2014.12.31CN 207205898 U,2018.04.10CN 207372724 U,2018.05.18GB 1367632 A,1974.09.18JP 2003117777 A,2003.04.23JP 2006167903 A,2006.06.29JP S63272414 A,1988.11.09US 2015202695 A1,2015.07.23US 2017282319 A1,2017.10.05CN 108422214 A,2018.08.21CN 208428011 U,2019.01.25宋之东.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的设计.机械工程师.2014,(第03期),35-36.

    一种活塞防转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27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183846.9

    申请日:2023-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防转组件及热流道系统,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活塞容易发生回转,导致阀针装配不到位的技术问题。该组件包括:活塞止转结构和止转辅助件,活塞止转结构设置于活塞上,止转辅助件的一端部穿设于活塞止转结构内并与活塞止转结构形成止转配合。在活塞上设置活塞止转结构,同时设置止转辅助件穿设于活塞止转结构内与活塞止转结构形成止转配合,从而可以对活塞进行固定,使活塞不易发生回转,在阀针装配时,避免了活塞与阀针同时发生回转,进而保证了阀针能够装配到位,避免了阀针装配不到位使阀针位置偏低而造成胶口断点高的缺陷。

    一种凸包成型的冲模方法、冲压模具及生产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5329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73254.1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一种凸包成型的冲模方法、冲压模具及生产设备,包括冲压成型和至少一次回拍成型,所述冲压成型包括在料带经送料机送入第一工位时,由第一冲压模具将料带冲压成型形成凸包,所述回拍成型包括在经过冲压成型后具有凸包的料带经送料机送入第二工位时,由第二冲压模具将凸包回拍以使凸包的圆角R变小、深度H变矮和斜度K变小,直至形成具有圆角R目标、深度H目标和斜度K目标的目标凸包。本发明通过增大首次冲压成型的凸包深度、圆角和斜度,再通过至少一次回拍以逐次减少凸包的深度、圆角和斜度,使得每一次的成型难度都远小于直接一次成型到位,有效解决了凸包成型过程中开裂、回弹、端面不平等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双层风叶的进浇方法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01324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711060212.9

    申请日:2017-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风叶的进浇方法,所述双层风叶包括轮毂、内层叶片和外层叶片,所述内层叶片套设在轮毂的外侧,所述外层叶片套设在内层叶片的外侧,所述进浇方法包括:a、在所述轮毂上和所述外侧叶片上均设置进浇口;b、先打开所述轮毂处的所述进浇口进行进浇,并在设定时间后打开所述外侧叶片上的所述进浇口。本发明提供的双层风叶的进浇方法,通过在轮毂和外层叶片上均设置进浇口,能够减小注塑时需要的压力,而且能够使外层叶片和内层叶片同时打满,保证了双层风叶的尺寸指标、重量指标、变形指标、动平衡指标均符合要求。

    热流道加热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885900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14241.3

    申请日:2018-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流道加热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模具。热流道加热嘴结构包括:加热嘴本体,加热嘴本体具有流道;感温部,感温部与加热嘴本体相连接,感温部用于检测加热嘴本体的温度;加热部,加热部与加热嘴本体外表面相连接,加热部用于对加热嘴本体进行加热以提高流道内熔体的温度。可以通过加热部对热流道加热嘴结构实现加热,以提高热流道加热嘴结构流道内的熔体的温度。该热流道加热嘴结构上还设置感温部,通过感温部可监控加热嘴结构处的温度。这样设置能够保证熔体的生产温度始终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避免了具有该热流道加热嘴结构的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