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衣撑架、干衣机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85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96960.4

    申请日:2024-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撑架、干衣机及控制方法,涉及干衣机技术领域,解决了衣物烘干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该干衣撑架包括置于密闭空间内的衣架,衣架为中空结构,内部具有气流腔;衣架上设置有与气流腔连通的若干个通气孔;还包括抽吸组件,抽吸组件一端与气流腔连通,另一端与密闭空间连通,通过抽吸组件能在气流腔内形成负压环境。本发明利用抽吸组件对气流腔进行抽负压,从而使得位于密闭空间内的热气会经通气孔进入到衣架内部,然后又抽吸组件送回密闭空间内,该热气流通形式使得位于衣架上的衣物能够被均匀加热干衣,保证了干衣均匀性。

    一种温度调节方法、温度调节系统及电暖器

    公开(公告)号:CN1161260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25984.6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温度调节方法、温度调节系统及电暖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温度调节空间的空间体积值和期望的目标温度值;按照预设时长采集所述温度调节空间的当前环境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值以及所述目标温度值从预设温度控制策略集合中确定当前控制策略,其中,所述预设温度控制策略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温度区间对应的控制策略,在所述控制策略中配置有运行功率与在所述运行功率下的运行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当前控制策略调节温度调节装置的运行状态。可实现温度调节装置在不同大小的场所空间下,精确计算供暖量或制冷量并且温升/降温稳定以及恒温效果更好,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取暖或制冷体感。

    判定电加热管发热均匀性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2472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80653.7

    申请日:2014-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定电加热管发热均匀性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承载模块,承载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管支架,一个电加热管固定设置在一个电加热管支架上;供电模块,供电模块与电加热管电连接;检测模块,包括检测电加热管在通电状态时电加热管的不同区域所发出的热信号的温度感应装置或检测电加热管在通电状态时电加热管的不同区域的磁信号的磁场感应装置,检测模块与供电模块电连接;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与供电模块、检测模块均电连接,主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判定电加热管是否合格;警报装置,警报装置与主控制模块电连接,警报装置在主控制模块确定电加热管不合格时发出警报。本发明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一种热水器及控制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33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43184.3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水器及控制方法,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热水器温升不线性、骤冷骤热的技术问题。该热水器,包括筒体、微气泡发生装置、进气管、蒸汽发生装置、出水管、进水管、气体循环管、气体收集盘;微气泡发生装置安装在筒体底部;气体收集盘设置在筒体顶部;气体循环管设置在筒体内,且一端与气体收集盘连通,另一端与筒体外部环境连通;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进气管与微气泡发生装置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筒体内腔连通。本发明采用内沸腾式加热,通过高温微气泡对水进行加热,换热面积大幅度提升,不仅提高了加热效率,通过对多余的热蒸汽进行循环利用,充分换热避免了骤冷骤热的现象的发生。

    养生壶控制装置、养生壶及养生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031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591529.4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养生壶控制装置、养生壶及养生壶控制方法,养生壶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模块;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对养生壶的底座进行加热,主控制模块与加热模块连接,以控制加热模块的工作状态;重量检测模块,重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位于底座上方的壶身及壶身内部的物料的实时重量,主控制模块与重量检测模块连接,以用于接收重量检测模块的实时重量检测结果;提醒模块,主控制模块与提醒模块连接,以在实时重量检测结果等于预设重量时控制提醒模块发出提醒信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养生壶时无法控制煎药前所加的水和药材的重量之比的问题。

    压装电机转子铁芯端部绝缘的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475326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310743183.1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装电机转子铁芯端部绝缘的工装,包括底板、转子铁芯定位模和压接装置,压接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接装置分别置于转子铁芯定位模的两侧;压接装置包括气缸、气缸支架、端部绝缘定位模和防转机构;气缸支架、转子铁芯定位模和防转机构均固定在底板上,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上,转子铁芯定位模用于固定转子铁芯,防转机构用于阻止气缸的活塞杆转动;端部绝缘定位模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绝缘定位模用于放置转子铁芯的端部绝缘,端部绝缘在气缸的作用下被安装到转子铁芯上。本发明的压装电机转子铁芯端部绝缘的工装,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试装置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1805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109703.8

    申请日:2014-03-21

    Inventor: 钱正君 高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用于电容耐久性的测试,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控制开关和二极管,所述控制开关、二极管和被测电容依次串联在电路中,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和被测电容后连接至电源的负极或正极,所述二极管和被测电容的相应公共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三端;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时,所述被测电容充电;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导通时,所述被测电容放电。其防止了被测电容间的相互干涉,避免了对故障电容的错误判断,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量化控制交流接触器走线余量的方法及交流接触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33228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17821.2

    申请日:2013-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49/00 H01H5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化控制交流接触器走线余量的方法及交流接触器,所述量化控制交流接触器走线余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线圈绕制好后,预留一定长度的引出线;S2、将所述引出线穿过所述走线槽,用棒将所述引出线穿出所述走线槽的部分靠压在所述线圈骨架表面上;S3、将所述引出线的端部缠绕在所述接线端子上,从而在所述走线槽与所述接线端子之间的所述引出线上形成弯曲形余量段;S4、将所述引出线的端部与所述接线端子焊接。本发明的量化控制交流接触器走线余量的方法,既能有效控制走线余量,又便于操作和检验,以杜绝因走线余量控制不当导致的交流接触器售后线圈开路问题。

    电机刷握铆接装置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22696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715032.5

    申请日:2013-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J15/14 B21J15/38 B21J15/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刷握铆接装置,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在气压机或液压机的带动下能够相对下模组件上下运动;上模组件包括模架上模、顶块和滑块,模架上模用于与气压机或液压机的输出轴连接,顶块与模架上模连接,顶块置于模架上模的下方,顶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滑块的V形槽,使得滑块能够沿着V形槽内壁移动,滑块用于对工件的凸点进行铆接,下模组件用于承载工件。本发明的电机刷握铆接装置,通过改变工件凸点的受力方向,解决了刷握架在铆接过程中变形的问题,取消用止规来保证铆接过程中刷握架的变形,解决了刷握与刷握固定板铆接松动的问题,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空气炸锅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56622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22865223.1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本实用空气炸锅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箱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温度调节开关,所述控制箱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时间调节开关,所述箱体的前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有壳体烹饪腔,本实用解决了空气炸锅与网罩结合后,空气炸锅可根据食物的具体重量及位置,在食物上方伸出固定食物支架,防止食物乱跑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