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946962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1811553159.0

    申请日:2018-12-18

    Inventor: 符增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该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组合形成压缩室,动涡旋盘背面设有背压腔,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上设有可连接背压腔和压缩室的连接通道,静涡旋盘上设有增焓连通孔,增焓连通孔仅在所述连接通道关闭以后且压缩室处于压缩过程中才打开补气。本发明改进了静盘上的增焓通道设置位置,避免增焓补气的气体进入到动盘背面的中间压力腔,确保中间压力腔压力稳定,不会出现压缩机运行不稳定,而导致压缩出现可靠性的问题。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211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37871.2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其中的涡旋压缩机,包括静盘、动盘、支架,支架上形成有背压腔,支架上还形成有支架引流通道、节流腔,支架引流通道的一端能够与静盘的排气口形成连通,节流腔通过其具有的节流出口与背压腔连通,节流腔内设置有螺纹型节流销,节流腔具有多个节流入口,多个节流入口沿着螺纹型节流销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架引流通道的另一端能够可选择地与多个节流入口中的一个连通,且支架引流通道内的气流压力越高,连通的节流入口与节流出口之间的螺纹型节流销的长度越短。本发明保证泵体在不同的运行工况平稳运转的前提下使静盘与动盘尽量贴合,提高了压缩机容积效率和压缩效率。

    涡旋压缩机
    23.
    发明公开
    涡旋压缩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1995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43998.6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排气腔与背压腔之间具有调压管道,还包括处于调压管道内的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包括阀芯以及弹性部件,调压管道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第二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弹性部件远离排气腔的一端且弹性部件的第二端固定设置在第二气流通道内,阀芯的外壁与第一气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节流流道,阀芯处于第一气流通道内的长度能够在排气腔流出气流的压力以及弹性部件的相互作用力下被调整。本发明可以使压缩机能适应更宽范围的工况运行,提升压缩机的应用领域,能逐步泄压使得背压较为稳定,防止背压波动大造成压缩机跳停的情况发生。

    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9469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53159.0

    申请日:2018-12-18

    Inventor: 符增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及卧式增焓涡旋压缩机。该压缩机增焓补气结构,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组合形成压缩室,动涡旋盘背面设有背压腔,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上设有可连接背压腔和压缩室的连接通道,静涡旋盘上设有增焓连通孔,增焓连通孔仅在所述连接通道关闭以后且压缩室处于压缩过程中才打开补气。本发明改进了静盘上的增焓通道设置位置,避免增焓补气的气体进入到动盘背面的中间压力腔,确保中间压力腔压力稳定,不会出现压缩机运行不稳定,而导致压缩出现可靠性的问题。

    压缩机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0986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92144.9

    申请日:2018-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包括:外壳,包括壳本体,及对所述壳本体进行封盖的至少一个端盖,所述壳本体和所述端盖围成容置腔;泵体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包括静件,及相对所述静件运动、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动件;所述静件的材质强度比所述壳本体的材质强度大。压缩机通过泵体组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由于并不需要将压缩机的全部部件的材质强度都设置的很大,一方面可以满足压缩机关于轻量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将静件的材质强度设置为比所述壳本体的材质强度大,可以使得压缩机内的制冷剂采用更大压力的制冷剂,一方面满足强度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更大的制冷制热量。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8050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280963.1

    申请日:2017-12-05

    Inventor: 符增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涡旋压缩机,包括:动盘;静盘,动盘与静盘相啮合以形成压缩腔,压缩腔为多个,多个压缩腔包括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静盘具有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关于静盘的几何中心相对地设置,第一预设区域用于形成第一压缩腔,第二预设区域用于形成第二压缩腔;其中,静盘上设置有导通结构,当第一压缩腔压缩预设角度且第二压缩腔处于吸气结束后预设时间内,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通过导通结构连通,以使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的压力平衡。采用该结构的压缩机,能够有效地平衡相对的压缩腔内部的压力,提高了该压缩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挡圈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34057U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20808671.9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挡圈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包括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体和第三弧体,所述第一弧体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三弧体的自由端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一弧体和所述第三弧体的连接位置朝向所述开口弯折形成第二弧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圈及具有其的压缩机,通过在连接处设置第二弧体,利用第二弧体的形变增加挡圈的整体弹性幅度,进而方便将挡圈设置在对应结构上,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第二弧体的形变能够积蓄更多的弹性势能,从而使挡圈的弹性更强,有效的固定在对应结构上,提高可靠性。

    分体式曲轴及蜗旋压缩机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45864U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21818182.3

    申请日:2018-11-05

    Inventor: 符增辉 吕浩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曲轴及蜗旋压缩机,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曲轴一体式结构存在其基体部位强度过剩、材料浪费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基体部和曲轴销部,其中,基体部与曲轴销部两者为可拆卸连接,压缩机的偏心套能套设在曲轴销部上,曲轴销部采用的材质的强度大于基体部采用的材质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用于满足曲轴强度的同时避免材料的浪费。

    卧式压缩机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996958U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821664048.2

    申请日:2018-10-12

    Inventor: 符增辉 吕浩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形成适于容置卧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及电机的容置腔;接线柱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位于高于所述容置腔高度中心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压缩机通过将其接线柱组件设置位于高于压缩机容置腔高度中心的位置上,可使得接线柱组件远离压缩机内部的油液面,解决了压缩机在不运行时其绝缘电阻值急剧下降的问题,进而保证了压缩机的电气安全,且通过抬高接线柱组件的设置位置,也使得空调系统中压缩机装配过程中接线比较方便,容易操作。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91867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576033.X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其中的涡旋压缩机,包括静盘、动盘、支架,支架上形成有背压腔,支架上还形成有支架引流通道、节流腔,支架引流通道的一端能够与静盘的排气口形成连通,节流腔通过其具有的节流出口与背压腔连通,节流腔内设置有螺纹型节流销,节流腔具有多个节流入口,多个节流入口沿着螺纹型节流销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架引流通道的另一端能够可选择地与多个节流入口中的一个连通,且支架引流通道内的气流压力越高,连通的节流入口与节流出口之间的螺纹型节流销的长度越短。本实用新型保证泵体在不同的运行工况平稳运转的前提下使静盘与动盘尽量贴合,提高了压缩机容积效率和压缩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