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373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833739.4

    申请日:2017-09-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F24F5/001 F24F5/0089 F24F1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射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辐射板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辐射板贴合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朝向室内的侧面上。本发明提供的辐射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微通道换热器和辐射板,能够实现辐射换热与自然对流换热,提高用户的舒适性,而且通过设置辐射板,能够提升辐射效率和舒适性,实现了为太难搞换热器的外观美化,简化了安装及后期维修难度,因为直接将冷媒引入室内,增大换热的温度范围,而且通过设置红外热像仪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室内温度、用户身体温度和用户身体状态来智能调节压缩机的频率和/或调节阀的开度,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换热器,提高辐射换热的效率。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65536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21393097.2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辐射板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辐射板的一侧上,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用于将所述辐射板升温或降温,所述辐射板通过辐射使其周围环境升温或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换热器的结构及传热方式,通过增加辐射板提高了辐射效率,并且采用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同时对室内进行升温或降温,使房间可以快速升温、降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采暖散热器
    2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32748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0920281.1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暖散热器,包括: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联箱管、至少一个散热管和多个连接管,所述联箱管设置于所有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处,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联箱管上,每一个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联箱管连通,所述散热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为胀接。本实用新型的采暖散热器采用在联箱管与连接管连接,并以连接管胀接固定在散热管一端的方式,将联箱管与散热管连通,使联箱管与散热管的连接不需要通过焊接连接,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也使安装质量得到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高,还减小了热阻,提高了导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辐射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688320U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721186302.8

    申请日:2017-09-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辐射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包括辐射板和微通道换热器,所述辐射板贴合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朝向室内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辐射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微通道换热器和辐射板,能够实现辐射换热与自然对流换热,提高用户的舒适性,而且通过设置辐射板,能够提升辐射效率和舒适性,实现了为太难搞换热器的外观美化,简化了安装及后期维修难度,直接将冷媒引入室内,增大换热的温度范围,而且通过设置红外热像仪和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室内温度、用户身体温度和用户身体状态来智能调节压缩机的频率和/或调节阀的开度,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换热器,提高辐射换热的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统及换热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8901508U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21610924.3

    申请日:2018-09-29

    Inventor: 杨慧斌 刘晋鸿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统及换热设备,涉及热泵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对流换热器或辐射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辐射换热器或对流换热器;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换热器打开或关闭以调节室内温度。设置双换热器对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设置的所述对流换热器以及所述辐射换热器配合使用,保证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单独开启所述辐射换热器,以在实现制冷或制热的前提下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吹风感,提高使用空调过程中的舒适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除湿系统和空调系统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425328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919529.1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除湿系统包括多级除湿子系统和多个相互间耦合的热泵子系统;多级所述除湿子系统和多个所述热泵子系统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热泵子系统均为与之对应的所述除湿子系统提供热量和冷量。多个热泵子系统间的耦合,解决了除湿子系统中除湿侧和发生侧冷热量间的不匹配问题,充分利用冷热量,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通过不同温度的冷热量匹配对应的不同浓度的除湿器和再生器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节约能源。(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接水设备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07014U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21642692.X

    申请日:2018-10-10

    Inventor: 刘晋鸿 杨慧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水设备,包括:外壳和盖板,外壳的前侧面设有带出水口的接水腔,盖板覆盖所述接水腔且可转动打开,外壳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为定位面,盖板可转动打开至靠拢在定位面上;接水腔内设有位于出水口下方的接水板,接水腔内由上至下间隔设有至少两组安装结构,每组安装结构均可与接水板匹配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盖板能靠拢在定位面上,使用方便且不易损坏,接水板的高度可调,灵活适应不同高度杯子的接水需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热交换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08238598U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20752973.4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热交换装置包括管路组件和翅片,管路组件用于通入冷媒,翅片为多个,多个翅片与管路组件相连接,当向管路组件内通入冷媒时,相邻两个翅片之间形成对流风道,以使翅片可与外界气流进行热交换。通过将多个翅片与管路组件相连接,使得相邻的翅片之间形成对流风道,使得对流风道内的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经负压的作用下排出并引入新的空气,同时多个翅片与扁管由于与室内物体有温差,可发生辐射传热,进而在完全无送风作用的前提下实现自然对流结合辐射传热的换热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机构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210425483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808520.3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的防凝露机构及空调,所述防凝露机构包括:辅助风机,设于空调的内换热器与空调的出风口之间;湿度传感器,与所述辅助风机通讯连接,用于感应空调的安装环境的湿度参数,所述辅助风机根据所述湿度参数开启或关闭;以及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辅助风机通讯连接,用于感应所述内换热器的换热管的温度参数,所述辅助风机根据所述温度参数调整运行功率。湿度传感器、辅助风机和温度传感器三者结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对内换热器和出风口的冷热均匀性、气流流速和内换热器的换热均匀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避免了空调出风口凝露的发生,提高了换热效率和换热一致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热泵机组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86941U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21673987.3

    申请日:2018-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循环连通的主连接管;第一节流部件,设置于所述主连接管;压缩机,设置于所述主连接管;室外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并与所述压缩机一侧的所述主连接管连通;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并与所述压缩机另一侧的所述主连接管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还设置于室内空间,并可直接与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以及第二节流部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之间。在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时,直接通过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使热泵机组只进行一次换热,降低了系统能耗,同时又提高了室内温度的控制精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