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5137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96930.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D25/10 , F04D25/16 , F04D29/42 , F04D27/00 , F04D29/00 , F24F13/02 , F24F1/0033 , F24F1/0014 , F24F11/89 , F24F11/64 , F24F11/7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包括第一蜗壳、第二蜗壳、电机、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电机设置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之间,电机具有第一转轴,第一离合机构设置在第一蜗壳与第一转轴之间,第二离合机构设置在第二蜗壳与第一转轴之间;当第一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蜗壳与第一转轴同轴转动;当第二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二蜗壳与第一转轴同轴转动。空调器包括可换向双风道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模式选择指令,当通过位置传感器判断离合机构到达可结合位置则控制离合机构进入结合状态以带动蜗壳转动。相互独立的蜗壳内壁结构更简单更利于气体流动,可转动的蜗壳实现出风模式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57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1163536.7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空调器的风口较大,影响空调器整体美观性的技术问题。该风口结构包括空调出风风道和装饰壳体,装饰壳体于空调器的出风侧形成与空调器的外形相融合的缝隙状隐形出风口,空调出风风道与隐形出风口相连通。装饰壳体于空调器的出风侧形成与空调器的外形相融合的缝隙状隐形出风口,出风口不明显,与现有技术较大的风口结构相比,本发明空调器的出风口更加隐蔽,提高了空调器整体的美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1989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34612.9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35 , F24F1/0041 , F24F13/02 , F24F1/0029 , F24F1/0073 , F24F8/10 , F24F13/28 , F24F11/89 , F24F11/64 , F24F11/70 , F24F11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新风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形成风道和与风道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用于与室内连通,第二连通口用于与室外连通;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包括风叶,风叶沿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均可转动地设置,以使风道向室外排出污风或向室内引入新风;其中,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发明的新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风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4864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26150.1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14 , F24F13/02 , F24F1/0014 , F24F1/003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空调器,空调出风装置包括风道,风道包括风道壁,风道内设有控制风量大小的风量调节机构,风道壁上设有安装孔,风量调节机构被构造为能够穿过安装孔从风道外侧安装至风道内侧。本公开的空调出风装置,在风道内设置风量调节机构,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对风量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出风与工作模式和出风模式相匹配,实现上下出风量的自由调节,避免出现上下出风口风量不均衡的问题。同时,相较于风量调节机构将挡板安装在风道中间,又与风道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的方式,通过风量调节机构的模块式设计,风量调节机构以抽屉式的安装方式装入风道中,无需拆卸风道即可实现风量调节机构的快捷装配和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202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84201.1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进出风组件适用于空调器,进出风组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套设在第二管外;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用于供第一气体流动;第二管用于供第二气体流动;其中,第二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的保温管,内管用于供第二气体流动,保温管用于对内管进行保温。本发明的进出风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新风排风系统在墙体上安装时的开孔数量较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2126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010034539.4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14 , F24F1/0014 , F24F1/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部件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道部件的齿轮传动结构对出风口闭合不严,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该风道部件包括凸轮、风道挡板、弹力锁合部件和电机;所述凸轮与所述风道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凸轮、风道挡板一并转动,所述风道挡板通过转动打开或关闭风道;所述弹力锁合部件与所述凸轮抵接,并在所述风道挡板关闭所述风道时达到最大弹力状态。本发明通过凸轮与弹力锁合部件配合进行自锁,在风道挡板作用下打开或关闭风道,对上出风口或下出风口进行了紧密闭合,实现柜机的单独上出风或下出风,凸轮的工作可靠,能维持较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95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539010.9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20 , F24F13/28 , F24F1/0073 , F24F1/005 , F24F8/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本发明的进风结构包括:进风面板,进风面板沿竖直方向延伸,进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本发明的进风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5658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0190005.5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38 , F24F1/0073 , F24F1/0033 , F24F8/10 , F24F8/90 , F24F13/14 , F24F13/28 , F24F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新风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构造有新风驱动腔,所述新风驱动腔具有新风引入口、新风排出口,所述新风引入口与新风引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新风引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室外风口组件,所述室外风口组件的新风进口处设有室外过滤件,还包括室内风口件,所述室内风口件上构造有与所述新风排出口连通的第一风口以及与空调器室内机具有的送风风道贯通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第二风口中的一个处于关闭状态时,另一个处于贯通状态。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送风风道中的气流对所述室外过滤件实现自清洁,防止集尘对新风进风量的不利影响,降低了用户对空调器的维护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21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41880.X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07 , F24F1/0063 , F24F1/0076 , F24F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杀菌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杀菌组件包括杀菌部件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传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杀菌部件连接,以使杀菌部件对蒸发器组件的不同位置杀菌。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杀菌部件的杀菌范围较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80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90029.0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38 , F24F1/0033 , F24F1/0073 , F24F13/02 , F24F13/10 , F24F13/28 , F24F11/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新风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构造有新风驱动腔、污风驱动腔,所述新风驱动腔、污风驱动腔相互独立,所述新风驱动腔具有新风引入口、新风排出口,所述新风驱动腔内设有第一风叶,所述污风驱动腔具有污风引入口、污风排出口,所述污风驱动腔内设有第二风叶。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所述新风装置在能够将外部环境中的新风引入室内的同时,还能够将室内污风排放至室外环境中,更加高效地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同时,由于将新风驱动腔以及污风驱动腔同时构造于所述装置壳体内,还使所述新风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