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8794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563108.2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12R1/385 , C02F103/16 , C02F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重金属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保藏号为CGMCC No.6820的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cus)和保藏号为CGMCC No.6821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活化后分别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得菌液A和菌液B;(2)将菌液A和菌液B混合后接种至固体发酵培养基上,28~38℃通风搅拌发酵24~48小时,真空干燥后得耐重金属微生物制剂。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不仅可去除部分重金属离子,还可以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209759114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122853.0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IPC: C02F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点升流式进水布水的水解装置,包括进水管和水解池,所述水解池顶部多点分布升流式布水器,每个升流式布水器通过对应的进水支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所述升流式布水器包括:均水筒;位于所述均水筒中心的进水筒,所述进水支管贯穿均水筒底部或侧壁接入该进水筒,所述进水筒顶部溢流出水;均水孔,位于所述均水筒底部且环绕所述进水筒均匀分布;布水管,上端连接对应布水孔、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水解池的池底,所述布水管上均匀分布布水孔。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解决升流式水解池进水的均匀化问题,使升流式水解池的反应区域有效利用达到最大化,使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化。(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011478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572069.1
申请日:2015-07-31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水解酸化反应器,反应器包括:反应筒体,该反应筒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悬浮污泥层、填料生物膜层和出水区;布水系统,包括位于反应筒体内顶部的至少一个点对点布水器和均匀分布于反应筒体内底部的若干布水点,各布水点均通过布水软管连接至点对点布水器;微生物投加系统,位于反应筒体外且与所述点对点布水器连接;污水进水管,连接至点对点布水器;排泥管,设置于反应筒体内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将高效专性微生物菌剂、点对点布水系统与泥膜共生系统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复合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3878023U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20228384.8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溶氧生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低溶氧生化池、沉淀池和出水池,还包括:回流池,分别于出水池和低溶氧生化池连通;气提回流装置,安装于所述回流池中,该气提回流装置通过空气管外接供氧风机;进水管,连接至所述低溶氧生化池;出水管,连接至所述出水池。本装置不借用动力设备的同时将废水均匀的回流至生化系统中,同时提供低溶解氧,能有效的提高废水的除氮能力,大大减少整个生化处理系统的运行费用和设备投资,并且利于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203474558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517729.7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的达标末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吸附池、氧化池、混凝池、加砂池、过滤区和沉淀池,所述吸附池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吸附池、氧化池、混凝池和加砂池中均设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集吸附、氧化、过滤及加药沉淀为一体,提高末端废水的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222570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20225297.2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IPC: C02F3/34 , C02F3/32 , C02F1/28 , C02F101/16 , C02F103/08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利用生态的理念,通过将植物、微生物、生物质基质与传统的物理(增氧)化学(过滤吸附)法相结合,对围塘海产养殖废水进行多级循环处理,使养殖废水达到了深度净化处理,减少了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污染风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海产养殖废水处理的技术难题,提出的生态处理方法和水循环理念,并配合智慧控制系统,更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759232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123851.3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制品废水的多元化集成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曝气氧化装置、微电解装置、调节池、压滤装置、中间水池、一级多元电解装置、反应沉淀池A、二级多元电解装置、反应沉淀池B、均质池、UASB、A2/O池和固液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多种处理手段集成,处理低水量高浓度的竹制品加工废水,各处理手段之间相互协同,提高处理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307033U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821821594.2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通风强化的生物滤床装置,包括:滤床床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基质过滤层、强化辅助曝气层和功能强化基质层,强化辅助曝气层包括竖向开孔的空心砖、由空心砖间隔而成的若干个强化曝气区、设于所述强化曝气区内的曝气装置;自通风设备,包括若干通气短管和若干通气长管,所述通气短管一端插入所述过滤基质层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基质层上方,所述通气长管一端连通所述强化爆气区、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基质层上方;所述通气长管和通气短管兼做药剂投加通道。本实用新型引入自通风系统和辅助通风系统等方面对传统的生物滤床技术进行效果强化,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增大了水力和污染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206915948U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20622989.9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位脱氮除磷河道修复的装置,包括顺次设置的高负荷生物脱氮组件、混凝剂反应组件、磁加载强化反应组件、沉淀池和磁粉分离组件;高负荷生物脱氮组件包括顺次设置的脱氮缺氧池和脱氮好氧池;所述混凝剂反应组件包括混凝剂反应池和加药组件;磁加载强化反应组件包括磁加载强化反应池和磁粉投加组件,所述磁加载强化反应池的进水口与混凝剂反应池的吹水口相连、出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进水口。本实用新型克服河道天然形成的缺陷,利用岸边合适位置放置修复装置,是一种河道因地制宜的修复方法,高效处理河水,节省占地,节约投资,运行操作简单,处理高效,处理成本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898109U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20462219.X
申请日:2012-09-12
Applicant: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旁路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无氧池、缺氧池、给氧池和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排泥管与无氧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还包括一旁路生物反应器,所述旁路生物反应器内分隔为相互连通的调整池和搅拌反应池;所述调节池通过污泥减量管与所述沉降池的排泥管连通,所述调节池通过管路连通第一给氧装置;所述搅拌反应池通过混合液回流管与所述无氧池、缺氧池、给氧池中的至少一者连通,所述搅拌反应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将沉降池排除的污泥在旁路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然后循环至生化池中,达到减量的目的,从源头上控制污泥的排出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