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95819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384833.2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C07D251/54 , D06M13/358 , D06M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丝抗皱剂,为以下结构的化合物,其中,A为或B为或该抗皱剂可应用于真丝,该真丝抗皱剂通过抗皱剂分子中异活性的多官能团与真丝纤维大分子之间发生化学交联,产生网络结构,阻止纤维大分子之间的滑移,从而达到提高真丝绸的耐洗抗皱性的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真丝抗皱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需原料简便易得,合成工艺相对简单,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不高,易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366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27843.9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6M11/79 , D06M15/53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涤纶织物增深中的应用,该织物增深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二氧化硅分散液50~150份;水50~300份;聚乙二醇0.075~13.5份;其中,所述的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二氧化硅的固含量(重量百分数)为20%~40%。织物增深剂的快速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二氧化硅分散液以水稀释,再加入聚乙二醇(PEG),混合均匀,得到织物增深剂。本发明通过将二氧化硅颗粒分散液与适量聚乙二醇(PEG)掺混而制备,制备方法简单快速,易于实施。通过简单浸渍工艺整理涤纶织物,后经焙烘,织物增深效果明显且具有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13400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12286.4
申请日:2014-08-20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6M11/79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减反射涂层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涤纶织物中应用。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且制备的减反射涂层液固含量高。包括:在乙醇中加入一种市售的商品二氧化硅水分散液和硅烷偶联剂,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3~8,升温至20~50℃,反应为12~40h。最终,得到表面具有烷氧基团的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涂层液。本发明制备的表面具有烷氧基团的纳米二氧化硅减反射涂层液可用于涤纶织物的增深整理,在织物表面构筑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减反射膜,使织物获得浓色效果,提高增深持久性,并不改变织物的吸湿性和穿着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16275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303496.0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宇达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8F220/18 , C08F220/14 , C08F2/44 , C08K9/06 , C08K3/36 , D06M11/79 , D06M15/263 , D06M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用增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和乙醇混合,在10~35℃反应16~30h,得到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溶液;2)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置换乙醇,加入丙烯酸丁酯、十六烷以及水混合均匀后,再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混合,经分散后得到乳状液;3)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将乳状液升温至50~90℃,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引发聚合反应,在50~90℃反应2~4h,得到织物用增深剂,该方法制备简单,易于实施,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织物用增深剂,二氧化硅颗粒通过其表面硅烷偶联剂与聚合物相连,染料的发色效率提高,染色织物的颜色加深,并具有优良的耐洗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46475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10203417.9
申请日:2012-06-18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C08F293/00 , C08F220/54 , C08F220/56 , C08F220/28 , C08F212/14 , C08F220/36 , C08F212/08 , C08F220/18 , C08F226/02 , C08F2/24 , B01J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异氰酸酯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为式I结构的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异氰酸酯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式II结构的化合物与形成链节D的水溶性单体进行第一步共聚反应,再与异氰酸酯基团的单体B与疏水型单体A进行第二步反应,得到式I结构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等特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异氰酸酯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化合物在制备聚合物微球中的应用,使得异氰酸酯基团在聚合物微球的表面富集。
-
公开(公告)号:CN101564668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98979.X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B01J1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二氧化硅颗粒、带有乙烯基的单体、带双键的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后,密闭状态于40~70℃搅拌反应1~24小时,再加入油溶性交联剂和油溶性引发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分散剂和去离子水制得悬浮体系,氮气氛围中于60~80℃在50~300rpm转速下聚合2~6小时,再升温至95℃熟化1小时,然后经冷却、酸洗得到复合粒子,加入过得氢氟酸,经浸泡去除复合粒子内部的二氧化硅,再经中和、水洗、干燥得到多腔室的微胶囊。该制备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对微胶囊形态结构的可控性好,不涉及有机溶剂,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得到微胶囊结构强度高、空腔室多、缓释效果可控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250818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61268.0
申请日:2008-03-20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大学 , 杭州求是实业有限公司
IPC: D06M23/12 , D06M13/02 , D06M15/263 , D06M15/564 , D06M101/06 , D06M101/28 , D06M101/32 , D06M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温型功能纱线的制备方法。将相变微胶囊分散液,加入粘合剂和增稠剂,搅拌均匀制成具有粘稠度的相变微胶囊功能整理剂。其中粘合剂含量为整理剂重量的0.5~5%,增稠剂含量为整理剂含量的0.5~5%。制成的相变微胶囊功能整理液经过二浸二轧或浆纱工艺将其整理到纱线上,而后通过织造技术制得调温纺织品。选用的胶囊为水分散液,环境友好;胶囊的尺寸为100nm左右,仅为纱线细度的十至百分之一,因此可在大大提高其在纱线中用量的同时保持纱线原有机械性能的不变;此外,采用二浸二轧或浆纱工艺,加工方便灵活,可操作性强,且基本不影响织物手感和透气性。通过性能检测表明,整理后纺织品具有明显的蓄热调温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305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77917.0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F7/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硅产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制备方法,通过水解反应、裂解反应、催化反应、精馏提纯、螯合杂质的步骤制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并通过反应合成、环化反应、产物提纯的步骤制备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特别是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环四硅氧烷产物分别输送到精馏塔中,进行间歇精馏以及加入螯合剂和高温蒸汽。本发明基于间歇精馏工艺,我们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的提纯过程中,方便将螯合剂以多点喷雾的方式分布到精馏塔内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或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精馏时全程接受螯合剂,提高金属杂质的分离效率,使产物纯度得到提高,能够突破到99.1%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90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197914.0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体分散染料技术领域,具体设涉及一种高浓度液体分散染料的制备方法,将高分子乳液和有机硅乳液混合作为分散稳定剂,配合高温密封剪切和旋转蒸馏浓缩,得到膏状的高浓度液体分散染料。本发明所制备出的高浓度液体分散染料颗粒粒径≦90nm,分散性好,具有粒径小,稳定性优良等特点,使用过程中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稀释,易于储存、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97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149237.1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D06M15/643 , D06M15/263 , D06M15/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用增深乳液,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为:20~30份氨基硅油、1~4份乳化剂、8~20份聚合物纳米颗粒乳液、0.3~1.0份pH调节剂和20~40份去离子水。制备方法为:将氨基硅油、乳化剂混合加入反应容器中,在室温下以600~1200rpm的转速搅拌,接着边搅拌边滴加适量聚合物纳米颗粒乳液和水,等待滴加结束后加入pH调节剂,继续搅拌,由此制得乳白色均匀分散的增深乳液。后整理方法为:按上述配方所配置的增深乳液加入水稀释40~80g/L,采用一浸一轧或二浸二轧方式对织物进行增深整理,在150~190℃环境下烘焙90~150s。与对比例1(非离子胶乳SW‑3)和对比例2(阳离子胶乳PUC56)相比,本发明的产品兼具增深效果好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