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与锚固浆液界面极限承载力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1925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37191.4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杆与锚固浆液界面极限承载力的检测装置,包括锚杆、浆液管和可调节支撑装置,所述锚杆一侧通过锚固浆液锚固在浆液管内,所述锚杆在浆液管外一端设置有穿芯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连接数控液压系统,所述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端部支撑装置和若干浆液管管身支撑装置,所述端部支撑装置与浆液管端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若干浆液管管身支撑装置间隔支撑浆液管管身。本发明可以给出锚杆在锚杆与锚固浆液界面破坏的极限承载力,得出锚杆与锚固浆液界面的锚杆拉拔特性,能更好的模拟现场锚杆真实特性,提高了试验精度与准确性。

    一种带有电涡流耗能装置的智能核电站复合隔震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083592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042606.0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电涡流耗能装置的智能核电站复合隔震基础,包括桩、位于桩上面的隔震垫层、位于所述隔震垫层上的筏板、位于所述筏板上的上部结构裙房及安全壳体;所述的桩和所述隔震垫层之间设置有电涡流耗能装置;在桩里面选取检测桩安装传感器系统;所述电涡流耗能装置和所述传感器系统都与控制系统通过数据传输连接;首先,基于有限元计算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传感器系统输入与电涡流耗能装置最优电流输出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当发生地震动时,传感器系统实时记录桩底振动输入。振动数据输入控制系统,系统优化最优电流输出,调整电磁铁中电流强度,从而控制电磁铁磁场强度,进而实现核电站振动的最优控制。

    一种带有翼板的现浇重力式吸力式沉箱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0670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29049.0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翼板的现浇重力式吸力式沉箱基础,包括加翼吸力式沉箱基础和设置在所述加翼吸力式沉箱基础顶部的桶舱;所述加翼吸力式沉箱基础的下端设有开口且上端设置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钢柱、排水通道和钢套管,所述钢柱的上部与导缆孔连接;其中所述排水通道位于所述钢管套内且端部与负压管连接固定;所述翼吸力式沉箱基础的上部周边设有翼板;所述翼板为板块状或环型翼缘状;在吸力式沉箱基础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重块,通过现浇使混凝土重块重块与加翼吸力式沉箱基础形成一整体。本发明利用混凝土自重大大提高吸力式沉箱基础的竖向抗拔承载力,利用翼板大大提高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水平承载力。

    一种重力式劲性复合吸力式沉箱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067061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28256.4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式劲性复合吸力式沉箱基础,包括吸力式沉箱基础、顶部预制混凝土重块与水泥土固体组成重力式劲性复合吸力式沉箱基础。所述吸力式沉箱基础的下端开口,且上端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导缆孔以及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与吸力式沉箱基础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吸力式沉箱基础顶部设有混凝土重块。本发明通过吸力式沉箱基础下沉前的地基处理,使吸力式沉箱基础与水泥土固体形成整体,并在吸力式沉箱基础顶部设有预制混凝土重块,达到提高吸力式沉箱基础的竖向与水平承载能力。

    海上风电钢管桩基础防冲刷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263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95899.3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钢管桩基础防冲刷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防冲刷结构包括围设在钢管桩外侧的形成浅层加固区的加固体、铺设在加固体上方用于过滤的反滤层、位于反滤层上方用于直接冲刷防护的防护层。本发明在钢管桩外设置加固体,并在加固体上设置反滤层和防护层,对海上钢管桩加固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钢管桩防冲刷能力,提高风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858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30374.X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内套管、负摩擦管和外套管的装置,负摩擦管与内套管通过底部的橡胶密封圈以及周围一定间距的垫块相连,所述负摩擦管呈倒锥形,所述负摩擦管与内套管之间的缝隙通过卵石和细砂填充。该方法利用倒锥形负摩擦管可提高竖向受荷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负摩擦管桩径比桩基直径大又可以增加桩基抗水平承载能力,同时利用负摩擦管和内套管组合装置,使桩基与负摩擦管相对滑动,消减因桩周土过大沉降引起的负摩阻力,可有效降低桩基附加荷载及附加沉降,解决软土区桩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该方法应用范围广,具有节约资源,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交通运营安全和建筑安全使用等优点。

    一种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83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80197.4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冲击试验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散体/软体材料的霍普金森杆冲击试验,包括护筒(1)、固定试样垫块的螺母(2)、排气部件、试样垫块(4)和护筒支撑部件,试样垫块(4)分别位于护筒(1)内部的左右两侧,在两块试样垫块(4)之间为样品室,固定试样垫块的螺母(2)分布于护筒(1)的筒壁上;所述的排气部件为排气孔(3)或者排气槽(9);该装置主要解决了散体/软体材料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冲击试验中无法固定,且在高速冲击护筒中的试样时其内空气无法排出而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同时能展现试验过程中试样状态,且制作工艺简单,可靠,使用方法简便,便于操作。

    一种用于模型桩拟双向循环荷载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6246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14727.8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型桩拟双向循环荷载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该用于模型桩拟双向循环荷载加载装置包括用于填土固定模拟桩的模拟箱、第一钢丝绳以及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两端通过钢丝绳卡头连接在所述的第一钢丝绳上并且两个钢丝绳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模拟桩的两端,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弹簧测力计连接固定支座,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连接用于放置质量块的托盘。该装置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弹性,通过在托盘中增加质量块和减少托盘中原来的质量块形成水平循环荷载;通过控制托盘中增加质量块和减少质量块的速度来控制循环的频率。以此加载方法来研究桩在水平循环荷载下受加载频率、循环次数、循环周期的影响,分析桩的承载特性。

    一种底板带压浆装置的吸力式沉箱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0740117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541600.2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底板带压浆装置的吸力式沉箱基础,包括负压筒和压浆装置,负压筒的下端开口,负压筒的上端设有封盖,封盖上设有导缆孔、排水阀与引线孔,排水阀、引线孔与负压筒的内腔连通;负压筒内设置有若干层十字钢板,十字钢板处设有交叉式压浆管道;交叉式压浆管与竖向压浆管连接,竖向压浆管上部穿过引线孔与压浆装置相连,底层竖向压浆管道沿负压筒外壁对称布置,其他各层竖向压浆管道沿负压筒内壁对称布置,且内外竖向压浆管道设有保护性钢管;竖向压浆管道不开设注浆孔洞,交叉式压浆管道开设多个压浆孔洞。本发明可以通过筒内筒底的注浆加固作用,使浆液与十字板固结成整体,增加负压筒内土体的重量及端阻力,从而提高了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承载力。

    一种隔震刚性桩复合桥梁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79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31926.9

    申请日:2018-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震刚性桩复合桥梁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隔震刚性桩复合桥梁基础,包括:沉箱、位于所述沉箱底部的垫层、位于所述垫层底部的桩;所述的桩与所述的垫层之间设置有土工格栅,所述的钢‑混凝土组合底板由钢‑混凝土组合底层板和钢‑混凝土组合侧壁板组成凹槽型,所述垫层位于钢‑混凝土组合底板的凹槽内。本发明可以减小桥梁的竖向沉降,防止垫层刺入破坏,吸收地震能量,水平位移可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