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构造体以及模具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7009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80087618.2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蜂窝构造体以及模具。蜂窝构造体(1)具有中心区域(11)以及外周强化区域(12)。与假想直线(L)正交的蜂窝中心侧的中壁(3a)的壁厚小于蜂窝外周侧的外壁(3d)的壁厚的基准边界单元格(21),具有除了中壁(3a)以及外壁(3d)以外的剩余4个单元格壁(3)中、壁厚与其他3个不同的基准壁(3c)。蜂窝构造体(1)具有由基准壁(3c)、外壁(3d)以及单元格壁(3g)形成的基准三叉单元(31)。蜂窝构造体(1)具有多个朝向与基准三叉单元(31)相同方向的三叉单元(310)。蜂窝构造体(1)在中心区域(11)以及外周强化区域(12)的全部的三叉单元(310)中,针对每个三叉单元(310)将单元格壁(3)的壁厚设为相等。

    蜂窝构造体以及模具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5598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80087757.5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蜂窝构造体以及模具。蜂窝构造体(1)具有中心区域(11)以及外周强化区域(12)。与假想平行线(L1)平行的两条边的单元格壁(3)的壁厚不同的基准边界单元格(21)为,薄壁(3a)厚t1<厚壁(3c)厚t3、中壁(3b)厚t2<外壁(3d)厚t4、t1与t2相等、t3与t4相等。蜂窝构造体(1)具有由薄壁(3a)、中壁(3b)、单元格壁(3e)、单元格壁(3f)形成的基准十字单元(31)、以及由厚壁(3c)、外壁(3d)、单元格壁(3c)、单元格壁(3g)形成的基准十字单元(32),具有多个从以基准单元格顶点(311)为出发点而每次跳过一个地配置的单元格顶点(330)朝四方延伸的十字单元(33)。在中心区域(11)以及外周强化区域(12)的全部中,针对每个十字单元(33)将单元格壁(3)的壁厚设为相等。

    蜂窝状结构体和设计蜂窝状结构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14737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510386452.2

    申请日:2015-06-30

    Inventor: 林真大

    Abstract: 蜂窝状结构体具有主单元和主单元壁,所述主单元具有管状形状。每个主单元由主单元壁包围。虚拟基础结构体具有基础单元壁和基础单元。蜂窝状结构体具有通过改变虚拟基础结构体的结构而得到的改进结构。基础单元壁在此相交的每个基础相交点通过利用半径矢量r和偏转角度θ的极坐标(r,θ)确定。每个主相交点在极坐标(r’,θ)上形成,所述极坐标(r’,θ)利用偏转角度θ和通过半径矢量r乘以常数放大倍数而不改变偏转角度θ而得到的主半径矢量r’。单元密度变化区域改变其单元密度并且在蜂窝状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中形成。本发明还涉及设计蜂窝状结构体的方法。

    蜂窝状结构体和设计蜂窝状结构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1473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386452.2

    申请日:2015-06-30

    Inventor: 林真大

    Abstract: 蜂窝状结构体具有主单元和主单元壁,所述主单元具有管状形状。每个主单元由主单元壁包围。虚拟基础结构体具有基础单元壁和基础单元。蜂窝状结构体具有通过改变虚拟基础结构体的结构而得到的改进结构。基础单元壁在此相交的每个基础相交点通过利用半径矢量r和偏转角度θ的极坐标(r,θ)确定。每个主相交点在极坐标(r’,θ)上形成,所述极坐标(r’,θ)利用偏转角度θ和通过半径矢量r乘以常数放大倍数而不改变偏转角度θ而得到的主半径矢量r’。单元密度变化区域改变其单元密度并且在蜂窝状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中形成。本发明还涉及设计蜂窝状结构体的方法。

    蜂窝结构体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107516U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20027866.7

    申请日:2014-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窝结构体,其具有中心部分、外周部分和边界分隔壁。中心部分具有中心基本单元壁和中心增强单元壁。外周部分具有外周基本单元壁和外周增强单元壁。所述蜂窝结构体满足R1/P1≥0.5、R2/P2≥0.5、T10≥T20、T11>T21、T3>T10、T3>T20、T3≥T11和T3>T21,其中R1表示从边界分隔壁开始朝向蜂窝结构体的径向向内方向的距离,P1表示中心部分中的平均单元间距,R2表示从边界分隔壁开始朝向蜂窝结构体的径向向外方向的距离,P2表示外周部分中的平均单元间距,T10表示中心基本单元壁的平均厚度,T20表示外周基本单元壁的平均厚度,T11表示中心增强单元壁的平均厚度,T21表示外周增强单元壁的平均厚度,T3表示边界分隔壁的平均厚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