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69926A
公开(公告)日:2002-09-18
申请号:CN02103370.6
申请日:2002-01-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M4/525 , H01M6/164 , H01M2300/0025 , H01M2300/004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中,含有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高电导率的环状羧酸酯、用于抑制上述环状羧酸酯还原分解的具有至少一个碳碳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和用于抑制上述具有至少一个碳碳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在高温条件下过度聚合反应的不具有碳碳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
-
公开(公告)号:CN1316790A
公开(公告)日:2001-10-10
申请号:CN01101737.6
申请日:2001-01-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6/164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Y02T10/7011
Abstract: 将水杨基衍生物和亚水杨基衍生物如水杨醇或水杨醛加入非水电解质中以防因溶剂分解而造成的气体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2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80023564.8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由正极与负极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电极体具有正极引线。正极引线具有:包含与正极接合的第1表面、以及与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的金属制的引线基材;和在引线基材的第2表面上,至少在隔着间隔件与负极相对的范围内形成的、以无机化合物为主成分的绝缘性的陶瓷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017247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80001451.7
申请日:2010-02-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出口正树
IPC: H01M4/62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10/058 , H01M4/131 , H01M4/36 , H01M4/5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35 , H01M4/0471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621 , H01M4/623 , H01M6/164 , H01M10/0569 , H01M2004/021 , H01M2300/0034 , Y02T10/701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及非水电解液,非水电解液包含含有氟醚的非水溶剂,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和形成于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含锂复合氧化物粒子和氟树脂,相对于含锂复合氧化物粒子的表面积的氟树脂的覆盖率为20~6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经时的倍率特性的降低、特别是在高温下保存时的显著的倍率特性的降低得到了抑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371396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780002351.4
申请日:2007-05-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 ,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2/1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含有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的负极,配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质。其中,隔膜含有包含吸电子性的取代基的材料。非水电解质含有非水溶剂以及溶解于其中的溶质,非水溶剂包含选自含氟芳香族系溶剂、含氟环状碳酸酯以及含氟环状羧酸酯之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将所述隔膜与所述非水电解质组合使用,即使在将电池于高电压和高温下保存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电池的速率特性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54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80001147.2
申请日:2010-02-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38 , H01M10/052 , H01M10/0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6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包含正极(11)、负极(12)、隔膜(14)、正极引线(15)、负极引线(16)、垫圈(17)和外装壳(18),负极(12)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2b)含有合金系活性物质,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12b)表面形成有树脂层(13)。树脂层(13)含有锂离子传导性的树脂成分和非水电解质用添加剂。由此,可以提供即使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性能也能维持高水准、电池的膨起被抑制了的安全性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
-
公开(公告)号:CN100550504C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580042678.5
申请日:2005-12-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所述非水电解质包含其中溶解有溶质的非水溶剂、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是具有供电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所述第二添加剂是具有至少一个碳-碳不饱和键的碳酸酯,并且作为所述具有供电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的偏振化因子的e值是负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223670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80025938.2
申请日:2006-07-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38 , H01G11/58 , H01G11/60 , H01G11/62 , H01M6/162 , H01M6/164 , H01M6/168 , H01M10/0566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2300/0025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非水电解液以及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电化学能量储存装置。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含有:锂盐(A);含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直链状烷基的季铵盐(B);以及溶剂(C),该溶剂(C)由选自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丁酯、γ-丁内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二甲氧基乙烷、乙氧基甲氧基乙烷以及二乙氧基乙烷之中的至少1种构成。溶剂(C)与锂盐(A)的摩尔比C/A、或溶剂(C)与铵盐(B)的摩尔比C/B为6以下,且非水电解液由单一的相构成。由此可得到具有优异的耐氧化性及耐还原性的高离子浓度的非水电解液。
-
公开(公告)号:CN101076916A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申请号:CN200580042678.5
申请日:2005-12-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所述非水电解质包含其中溶解有溶质的非水溶剂、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是具有供电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所述第二添加剂是具有至少一个碳-碳不饱和键的碳酸酯,并且作为所述具有供电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的偏振化因子的e值是负值。
-
公开(公告)号:CN1641922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510005713.8
申请日:2005-01-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9 , H01G11/58 , H01G11/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300/0025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电层电容器和二次电池(蓄电池)等电化学元件的改良的非水电解液,以及使用了这种非水电解液的双电层电容器和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用非水电解液包含常温熔融盐和氟代烃化合物。本发明的非水电解液具有难燃性且可抑制粘度升高,因此使用这种非水电解液,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电化学元件。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包含一对极化性电极、配置在该两电极间的隔膜以及上述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非水电解液。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配置在该正极和该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其中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包含上述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非水电解液、且还含有锂盐和环状碳酸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