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3798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592073.4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编码的空间耦合串行级联码编码方法,以码长为n(i)、信息位长度为k(i)的码C[n(i),k(i)]为外码,以码长为z(i)、信息位长度为q(i)的码C[z(i),q(i)]为内码,将长度为的信息序列u编码成长度为的码字c,其中是将长度为z(i)的内码编码后的序列经过打孔后得到的码字序列的长度。本发明所提出的编码方法构造灵活,具有更好的瀑布区域性能,误比特率低,可逼近信道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42213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86669.6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3M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法匹配追踪的二值稀疏信号恢复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基于显式SMP或隐式SMP进行二值稀疏信号恢复;基于显式SMP具体步骤为:输入噪声观测向量,感知矩阵和稀疏度;数据初始化;在每次迭代中,感知矩阵对应索引为i的列向量与残差最相关,得到索引sk,通过减去感知矩阵对应索引为sk的列向量更新残差向量,直到迭代停止,输出估计稀疏信号;基于隐式SMP具体步骤为:输入噪声观测向量,感知矩阵和稀疏度;数据初始化;在每次迭代中,选择一个索引,获取列索引集,紧接着更新总的索引估计支集,更新相关性,循环迭代直到迭代停止;输出估计稀疏信号。本发明提高了稀疏信号恢复效率,实现稀疏信号的恢复性能更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19972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030795.9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递归的分组马尔可夫叠加编码方法,以码长为n,信息位长度为k的纠错码C[n,k]为基本码,将长度为K=kL的信息序列u编码成长度为N=n(L+T)的码字c;其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长度为kL的信息序列u划分为L个等长分组u=(u(0),u(1),…,u(L‑1)),每个分组长度为k;对于时刻t=‑1,‑2,…,‑m1,把长度为n的序列w1(t)设置为全零序列;对于时刻t=‑1,‑2,…,‑m2,把长度为n的序列w2(t)设置为全零序列;然后,在t=0,1,…,L‑1时刻,将长度为k的序列送入基本码C[n,k]的编码器ENC进行编码,得到长度n的序列并结合反馈的和计算码字c的第t个子序列c(t)。本发明具有编码简单、译码复杂度低、可逼近信道容量等优点,与传统的分组马尔可夫叠加编码方法相比,本发明有更低的译码错误平层和更低的译码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730011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21448.X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部分叠加的递归分组马尔可夫叠加编码方法,以码长为n,信息为长度k的码C[n,k]作为基本码,将长度为kL的信息序列u编码成长度为n(L+T)的码字c,其中,L为耦合长度,代表长度为k的等长分组的数量,T为结尾长度;L,T为取值为非负的整数;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长度为kL的信息序列u划分为L个等长分组u=(u(0),u(1),…,u(L-1)),每个分组长度为k;对于时刻t=-1,-2,…,-m,把长度为n的序列w(t)初始化设置为全零序列;在t=0,1,…,L-1时刻,将长度为k的序列 送入基本码的编码器ENC进行编码,得到长度为n的编码序列 并结合序列w(t-1),w(t-2),…,w(t-m)计算码字c的第t个子序列c(t);本发明具有编码简单、译码复杂度低、构造灵活、可逼近信道容量等优点,与传统的分组马尔可夫叠加编码方法相比,适用于性能较好的基本码,拥有更低的编译码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81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79867.6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IPC: H04B7/04 , H04B7/0456 , H04L5/00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IS辅助速率分割多址接入的可扩展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建立基于速率分拆多址接入的RIS辅助的多设备下行通信系统模型,基站通过速率分拆多址接入向用户传送数据,构建公共数据流和私有数据流,基站使用预编码矩阵传输信号,经过RIS反射后用户接收到信号,训练神经网络RISnet学习可用的CSI到RIS的反射相移矩阵的映射,构建目标函数使得模型的加权和速率最大化,在接收端单独对公共数据流和私有数据流进行解码,解码后再对公共数据流和私有数据流的信息符号进行合并以重构原始消息。本发明在保障通信质量的同时也扩大了信号的传输范围,解决大量的RIS反射单元所导致的高维可扩展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93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14621.3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和数字存储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选择性乘性重复的速率兼容咬尾卷积码编码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编码的信息序列;利用循环冗余多项式对所述信息序列进行CRC编码,得到冗余序列,所述冗余序列包含信息序列和CRC冗余信息序列;将所述CRC冗余信息序列以预设数量比特组成的符号为单位周期性插入到所述信息序列中,得到新的冗余序列;根据所述新的冗余序列进行咬尾卷积编码,得到编码序列;根据预设的目标码率、所述编码序列和随机确定的乘性系数进行选择性乘性重复编码,得到选择性重复编码序列。本发明提出的编码方法在各种码率下都具有更低的误块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306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55292.8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4B10/516 , H04B10/40 , H04B10/116 , H04L25/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AM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与检测装置,包括发射器、信道和接收器;发射器包括独热编码模块、接收串联模块、编码神经网络以及多进制与二值化操作模块;信道包括信道矩阵模块和加性噪音模块,独热编码模块用于将输入信息b进行映射得到独热向量eb,接收串联模块用于将eb和调光目标d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向量,信道输出r;接收器包括接收串联模块和译码神经网络,接收串联模块用于将信道输出r和调光目标d进行组合连接得到组合向量[rT,d]T并作为译码神经网络的输入,译码神经网络输出[p]b,本发明具有通信效率高、通用性强、误码率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8703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88630.3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4W24/02 , H04W24/06 , H04W28/08 , H04W28/16 , H04W4/44 , H04W4/46 , G06F8/61 , G06F9/50 , G06N3/006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车联网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车联网高速道路环境VEC架构,构建车联网任务卸载模型;基于车联网任务卸载模型,获得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问题;将联合优化问题转化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采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A‑MADDPG算法求解马尔科夫决策过程,获得联合优化方案;基于联合优化方案,完成车联网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本发明所设计的任务卸载联合优化方案,通过智能协作,车辆不仅选取合适的卸载对象还选取合适的通信信道进行卸载传输,而且各个边缘服务器闲置资源按照任务需求进行动态分配,从而确保整个环境中的所有车辆都能处于高效的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171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598914.6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方纬智慧大脑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6F21/56 , G06F18/241 , G06N3/0442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9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监督箱型分类的智能交通车辆安全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智能交通数据集Car Hacking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提取时序特征数据,剔除不相关特征;基于LSTM自监督箱型分类模型和智能交通车辆入侵检测模型构建初始智能交通车辆安全检测模型;利用时序特征数据,对初始智能交通车辆安全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将达到预设训练精度的智能交通车辆安全检测模型进行测试,验证自监督箱型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并评估模型对于识别未知攻击类型的性能,构建获得基于自监督箱型分类的目标智能交通车辆安全检测模型来进行车辆安全监测,获得检测结果。本发明提高了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66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9629.2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平衡式微带线/共面波导‑共面带状线转换结构,该结构包括:输入平衡/差分对、输出平衡/差分对,以及转换的共面带状线,输入平衡/差分对、输出平衡/差分对通过等幅反相和等幅同相馈电实现差模和共模馈电;转换的共面带状线两端分别平行端接于输入平衡/差分对、输出平衡/差分对,连接处呈阶梯状;转换的共面带状线设有一对对称紧耦合的金属导线,作为共模抑制的平衡传输线,输入平衡/差分对、转换的共面带状线和输出平衡/差分对阻抗相匹配,形成微带线‑共面带状线转换结构或共面波导‑共面带状线转换结构。本发明可实现一对本身非平衡的微带线/共面波导平衡对与共面带状线的场路匹配及转换,可满足全平衡应用的需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