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6555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0654611.3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k‑Lin假设的同态加密方法,该同态加密方法包括:密钥生成步骤、加密步骤和两种解密步骤。本发明在标准模型下满足IND‑CPA安全性,不仅具有加法同态的性质,还具备双陷门解密机制;存在两种私钥,一种是与特定公钥绑定的私钥,另一种是通用性更强的私钥,可以对该加密体制下的任意公钥加密得到的密文进行解密。本发明能够同时兼顾数据的机密性和可用性,减轻监管方的密钥管理成本和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01566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46778.3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访问可控的公开可追责匿名认证方法、系统和介质,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构建主公私钥对,设定访问策略,并将主公钥和访问策略到区块链;获取主私钥和属性集合,生成与属性集合所对应的属性秘钥;构建对消息的认证令牌,认证令牌包括链接标签和追踪标签,并将认证令牌上传到区块链;验证认证令牌的有效性;获取两个消息及其对应的认证令牌,检测认证令牌所对应的链接标签是否相同,判定两个认证令牌是否由同一个用户生成;获取链接标签相同的两个消息和认证令牌组合,根据认证令牌所对应的追踪标签,计算出生成该认证令牌所对应的用户身份。本发明既可以实现匿名下的访问控制,又能进一步实现公开可追责。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851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516419.4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事件的可链接可追踪的匿名认证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系统初始化,生成主公钥和主私钥;用户秘钥生成,通过秘钥生成算法生成用户的公私钥对;通过证书生成算法生成用户的证书;匿名认证消息,通过认证算法对消息进行认证;验证认证,通过验证算法检验得到的认证;链接认证,通过链接算法检查两个认证令牌是否来自于同一个用户;追踪二次认证用户,当链接到两个认证令牌时,通过追踪算法得到该二次认证用户的公钥。本发明方法不依赖于群签名或环签名,在面向同一事件的认证中,认证一次具有完全地匿名性,同时针对认证两次的情况,进一步实现了不依赖于权威机构的可链接性和可追踪性,从而平衡了匿名性和责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9998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549380.7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百万富翁问题解决方法,对第一数据方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一数据方编码集,对第二数据方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第二数据方编码集,通过比较第一数据方编码集和第二数据方编码集是否存在相同元素,结合比较协议和同态加密算法,获取两个数据方数据的比较结果,但两个数据方之间不能获取对方数据信息;保证双方数据安全,即提高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39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47215.9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度访问控制的可追责的基于属性的匿名认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初始化处理,生成主公钥和主私钥;通过证书权威机构生成用户的属性秘钥;发布认证任务,对认证任务进行加密操作的处理得到认证任务的密文;解密认证任务,对认证任务的密文进行解密操作;生成认证,对消息进行认证操作,生成认证令牌;验证认证,通过验证者对认证操作结果进行验证操作;追踪重复认证的用户,当用户认证达到两次时,通过验证者进行链接操作、追踪操作的处理。本发明采用密文策略基于属性加密处理、zk‑SNARK零知识证明处理,允许任何人识别同一个用户生成的两个有效认证令牌,达到细粒度访问控制、保证用户的隐私和公开可追责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16176.4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追踪的基于属性的匿名认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系统初始化,通过设置算法生成主公钥和主私钥;用户匿名凭证生成,通过交互的匿名凭证生成算法生成用户的匿名凭证;匿名认证消息,通过认证算法对消息进行认证;验证认证,通过验证算法验证得到的认证;追踪二次认证用户,若某个用户认证了两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追踪算法去追踪认证了两次的用户。本发明在现有匿名认证的基础上,实现了注册匿名和认证匿名的更强隐私保护,即完全匿名性,具有一定的访问控制功能,同时实现了允许任何人可公开追踪的功能,在提供强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平衡了匿名性和责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26363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87721.2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4L29/06 , H04L9/06 , G06F21/62 , G06F21/60 , G06F16/2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属性的多用户连接关键字可搜索加密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可信机构初始化系统参数,每个用户将自身属性集合发给可信机构,可信机构为每个用户派发解密私钥;数据拥有者制定访问策略结构,采用对称密钥将文件加密成文件密文,将文件的关键词加密成关键词密文,把关键词密文、文件密文发给云服务器;数据使用者采用可信机构派发的私钥加密要检索的关键词,采用私钥生成关键词陷门,将关键词陷门发给云服务;云服务器检测数据使用者是否符合访问策略,如果符合则进行关键词的匹配,如果关键词匹配成功,则将相关联的文件密文形式发给数据使用者。本发明通过检索多个关联关键词,有效地缩小结果范围,实现更为精确的检索。
-
公开(公告)号:CN1098157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1569351.9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6F2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具有隐私保护的公平合同签署方法。以往电子合同签署需要借助中心化可信第三方协调签名过程。但中心化易出现单点故障,受到内部或外部的攻击,泄露敏感信息。区块链可以实现去中心。然而,已有的基于区块链的合同签署协议虽然可以实现公平合同签署,隐藏合同内容和合同的数字签名,但无法完全隐藏签署人的身份,通过区块链交易的签名脚本仍然可以追查到交易发起人。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签署方的身份,本发明使用一次性环签名技术,实现混淆参与方身份,并结合盲的可验证加密签名方案,设计出更强的隐私保护公平合同签署协议,让多个签署者通过区块链完成公平的合同签署,隐藏合同内容、数字签名及签署方的身份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978549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569059.7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追踪的匿名电子投票方法,该方法基于区块链平台,用户通过对选票进行匿名认证,并利用一次性区块链地址进行投票,整个投票过程不泄露用户身份,进而保护了用户隐私。此外,当恶意用户投票两次时,能根据公开信息追踪到该用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恶意行为。与利用群签名和环签名实现匿名投票的方案不同,本发明改进了一种基于前缀的匿名认证方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减少了在链接选票和追踪用户时的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此外,该投票方法可以保证选举过程透明、选票不可伪造、选举结果可验证等特性。本发明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6110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800958.3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双向代理重加密的同态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密钥对生成,输入安全参数到密钥对生成算法,生成公钥和私钥;公钥加密消息,将公钥和需要加密的消息输入加密算法中,进行消息加密,得到密文;代理密钥生成,根据授权方的公钥和私钥以及被授权方的公钥和私钥,生成代理密钥;代理重加密,根据密文和代理密钥,对授权方的密文进行重加密;解密密文,通过解密算法解密密文恢复消息。本发明方法具有同态性质且支持双向代理重加密,可用于外包计算等场景中,有效的保护了隐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密钥难计算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