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硅壳结构的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441211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20084.4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硅壳结构的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点是先制得复合型硅壳结构的荧光纳米粒子,再通过生物耦连剂使表面氨基化的荧光纳米粒子连接上生物分子,得到既有优异荧光特性又有生物活性,且分散性好、特异性强的生物功能化的荧光纳米探针,其能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标记和生物检测等领域。

    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13684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510101264.7

    申请日:2005-11-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5-氟尿嘧啶/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包括:(1)将5-氟尿嘧啶溶液缓慢加入壳聚糖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至3-6;(2)搅拌下逐滴加入三聚磷酸钠溶液;(3)离心分离,收集的下层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载药微球;制备得到的载药微球颗粒具有粒径小,载药量高,良好的缓释性能及较强的肿瘤细胞杀伤效应。

    一种实时动态监测细胞跨膜转运有机小分子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8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0154606.0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杨培慧 卢欣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QCM‑D实时动态监测细胞跨膜转运有机小分子的分析方法,属于细胞跨膜转运小分子过程监测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创造性地将具有纳克级别灵敏度的QCM‑D与小分子跨膜转运机制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种以QCM‑D技术实时动态监测细胞在不同介质刺激下跨膜转运有机小分子的在线分析新方法,包括传感界面构建、流通池中细胞的黏附、不同介质刺激下黏附细胞跨膜转运有机小分子的监测以及流通体系条件的控制,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原位无损、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有望在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医学及临床诊断等研究领域推广应用。

    一种连续动态监测细胞容积调节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65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10145075.7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杨培慧 郝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动态监测细胞容积调节的分析方法。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对传感界面上固定的细胞中水分子移动所引起频率和质量的变化进行监测,实现对细胞容积调节变化的在线追踪。该分析方法包括将待监测细胞固定于羧基功能化的QCM芯片,得到频率Δf1;通入工作液,读取细胞膨胀最大值频率Δf2,待细胞趋于回缩后逐渐稳定,读取频率Δf3,计算频率Δf2和频率Δf3的差值ΔF1;计算频率Δf2和频率Δf1的差值ΔF2;ΔF1/ΔF2≥10%即可判断细胞容积调节值,同时还可分析细胞是否发生或发生何种容积调节行为。本发明具有实时在线分析、连续动态监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等优势,在临床分析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可见光区多色荧光发射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388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29658.0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杨培慧 赖志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65 C01P2004/04 C01P2004/64 C01P2006/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可见光区多色荧光发射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氨基酸、化学发光剂为碳源,将反应水溶液的pH调至碱性,插入工作电极,搅拌,施加电压,反应,得产物溶液;收集产物溶液,将盐析出,得碳量子点溶液;将碳量子点溶液真空干燥,得具有可见光区多色荧光发射的碳量子点。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操作灵活、易控制及后处理过程简单的特点;碳源价格便宜,简单易得,方便大量生产制备碳量子点。本发明的碳量子点表现出蓝、绿、红多色发光的性质,扩宽了碳量子点在多色荧光传感领域的应用。同时作为生物相容性极佳的荧光探针,为拓展碳量子点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一种具有可调控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性能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67744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610824289.8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65 B82Y20/00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可调控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性能的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以蔗糖为碳源,将蔗糖水溶液的pH调至碱性,插入工作电极,大力搅拌下,施加电压,反应,得产物溶液;收集产物溶液,将盐析出,得碳量子点溶液;将碳量子点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得粉状固体,所述粉状固体即具有可调控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性能的碳量子点。该方法在水溶液体系,以蔗糖为碳源,采用电化学方法,可通过控制反应中加入不同的表面钝化剂来调控碳量子点的荧光和电致发光性能。且无须复杂的后续修饰处理便可得到同时具备优良电致发光和荧光的碳量子点。因此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可在荧光领域和电致发光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抗氧化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3203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110094222.0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氧化传感器,包括玻璃碳电极和涂布在玻璃碳电极表面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由聚苯胺薄膜吸附血红素形成,所述聚苯胺薄膜具有多孔的网络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抗氧化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通过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与血红素构造复合膜,将复合膜覆盖于玻璃碳基底电极表面,构建一种抗氧化传感器,应用于评价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本发明的抗氧化传感器可应用于中性弱酸弱碱介质的测量,该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操作简便、测定条件温和、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

    复合型硅壳结构的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0279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20081.0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硅壳结构的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荧光纳米粒子的外壳成分为二氧化硅,荧光内核为表面结合了罗丹明染料的纳米金粒子。该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是在纳米金颗粒表面包裹上荧光染料,以此为荧光内核材料,通过正硅酸乙酯在荧光内核表面形成二氧化硅外壳。本发明的纳米粒子具有荧光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