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9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32859.9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皮迁移装置,包括用于盛放人体体液的接受池、吸附相、链接盖、扩散膜、密封件、用于放置试样的扩散池和顶盖;吸附相放置于接受池内;链接盖呈凹槽状,中间镂空,其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扩散池和接受池;扩散膜平放于链接盖凹槽内并通过扩散池固定,扩散膜的上下两面分别与扩散池内试样和接受池内人体体液紧密贴合;链接盖设有通气孔,用于连通接受池与环境空气,密封件可拆卸地封堵于通气孔;顶盖覆盖于扩散池顶部。该装置通过扩散膜的设置使试样仅通过膜表面与人体体液接触,实现试样内化学物质系单向迁移至人体体液;通过链接盖的设计固定扩散膜的位置,便于放置及更换吸附相。该装置操作简单,可抵抗环境本底抗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200742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808059.9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和盐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坡结晶及固液分离系统。一种斜坡结晶及固液分离系统,包括卤水缓冲池,斜坡结晶系统以及固液分离系统,所述斜坡结晶系统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卤水缓冲池,所述卤水缓冲池与设置在所述斜坡结晶系统顶部的卤水分配系统相连接。通过将卤水缓冲池中卤水提升并分布到斜坡顶部,让卤水在斜坡上下淌过程中形成降膜并快速蒸发或冷冻结晶,在坡底固液分离系统中沉淀获得高纯度盐硝晶体,并可自动传输至外部装置。本发明可通过斜坡结晶系统对卤水与空气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提供更大界面,使得卤水迅速达到环境或斜坡表面温度,蒸发效果比在传统结晶池或冻硝池中大为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763284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042930.3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个人便携式被动采样器,包括底座、吸附相薄片、滤膜、筛网和上盖;所述底座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吸附相薄片、滤膜和筛网从下至上依次叠放于容纳槽中,所述上盖紧密扣合于容纳槽的上端开口,所述上盖开有进气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采样器通过设置底座和滤膜,可排除大气颗粒物、皮肤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对采样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1521713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50827.8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模拟污染物经呼吸的生物可给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拟人体肺部环境。步骤:取玻璃瓶,加入一定量的肺部模拟液,加入吸附剂Tenax小棒,加入含有多种PAHs的颗粒物,放入摇床中,温度为人体常温,启动摇床,避光培养适当的天数;然后进行分离并处理,进行生物可给性的测定。由于本发明在模拟肺部环境的方法中加入了吸附剂,吸附剂的加入可以持续吸收污染物,使得颗粒物与模拟液之间一直保持着浓度梯度,污染物就会持续的从颗粒物中扩散到组织液中,体现了污染物溶解到组织液中是一个源源不断的吸收的过程,更好的模拟了人体吸收,利用组织液中污染物的过程,更准确的评估了污染物的生物可给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2152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51597.7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气界面有机物迁移通量测定模拟系统及其模拟测定方法,该系统包括空气加湿器、采样测定模拟容器、干燥器、有机物采集器、抽气泵和监测仪,采样土壤置于采样测定模拟容器内,空气加湿器的出风端口与所述的进风孔相通,所述的出风孔与干燥器相通,干燥器、有机物采集器、抽气泵依次连接;所述出风孔或进风孔处设有空气流量调节阀。由于采用上述的模拟系统,大大提高了土气界面有机物迁移通量的检测精度。由于本专利方法能通过采集不同的环境模拟参数以及采样土壤的参数下的有机物的散发量,从而得到不同参数环境下的土气界面有机物迁移通量,以充分了解环境对土气界面有机物迁移通量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52153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010451600.5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态污染物释放模拟系统及其污染物收集方法,包括空气过滤装置、颗粒态污染物释放模拟燃烧箱和颗粒态污染物收集装置,颗粒态污染物收集装置包括碰撞式颗粒物采样器和真空泵;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玻璃纤维滤膜和聚酯氨泡沫,玻璃纤维滤膜用以过滤空气中的颗粒态污染物,聚酯氨泡沫用来过滤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本发明采用了玻璃纤维滤膜和聚酯氨泡沫来净化进入模拟燃烧箱的空气,确保收集到的颗粒物均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提高了检测精度,以更好地评估其产生的健康风险;使用的颗粒态污染物收集装置为碰撞式分级颗粒采样器,将颗粒态污染物的粒径分为11级来采集,能够充分研究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08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07398.X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塑料采样装置,包括网箱和安装在所述网箱上的稳定翼,所述稳定翼的后端安装有襟翼,所述襟翼与所述稳定翼铰接连接;所述稳定翼上设有压力杠杆,所述襟翼与所述稳定翼之间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接在所述襟翼与所述稳定翼铰接连接的铰接轴上,一端抵靠所述襟翼、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压力杠杆的中部与底端之间;所述压力杠杆的底端与所述稳定翼铰接连接、顶端伸出所述稳定翼的上表面;所述压力杠杆的顶端设有阻力片,受阻时通过所述压力杠杆驱动所述襟翼向下翻转。本发明可以在不同流速、不同密度的水体下通过自动调节来维持网箱的当前位姿,使网箱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深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1302532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192123.5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絮凝澄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流入到絮凝池,将絮凝剂加入到絮凝池;S2:打开絮凝池出水电磁阀,絮凝混合液通过沉淀罐进水管进入到沉淀罐内;S3:当上部絮体沉降到低于清水溢流装置的高度时,清水浊度传感器侦测水体的浊度低于排放标准,清水从溢流控制电磁阀流出沉淀罐;S4:当浊度传感器检测到沉淀罐中的浊度高于设定值,絮体固废经絮体固废排放电磁阀排出。本发明使得进入沉淀罐中的絮凝混合液与沉淀罐中的絮体的沉降呈逆向流动关系,让待处理水体与絮体有了更充分、更均匀的接触,提高絮体对溶解态污染物的整体吸附效果;絮体固废排放装置设于沉淀罐中部,延长了絮体在沉淀罐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其老化时间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30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90955.2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V10/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识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学习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针对待识别的化合物,提取多个分子描述符,分子描述符的数量大于等于分子描述符阈值,分子描述符阈值为2201;以预设方式对多个分子描述符进行排列,得到二维结构特征描述矩阵;使用预先训练完成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二维结构特征描述矩阵进行处理,确定待识别的化合物是否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装置包括提取模块、得到模块和确定模块。通过本方案从而能提高对商业化学品中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识别精度,且极大拓展了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鲁棒性,使其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识别具有不同化学结构以及元素组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00742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08059.9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和盐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坡结晶及固液分离系统。一种斜坡结晶及固液分离系统,包括卤水缓冲池,斜坡结晶系统以及固液分离系统,所述斜坡结晶系统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卤水缓冲池,所述卤水缓冲池与设置在所述斜坡结晶系统顶部的卤水分配系统相连接。通过将卤水缓冲池中卤水提升并分布到斜坡顶部,让卤水在斜坡上下淌过程中形成降膜并快速蒸发或冷冻结晶,在坡底固液分离系统中沉淀获得高纯度盐硝晶体,并可自动传输至外部装置。本发明可通过斜坡结晶系统对卤水与空气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提供更大界面,使得卤水迅速达到环境或斜坡表面温度,蒸发效果比在传统结晶池或冻硝池中大为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