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阴极射线管的玻锥和阴极射线管

    公开(公告)号:CN1146952C

    公开(公告)日:2004-04-21

    申请号:CN00120049.6

    申请日:2000-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H01J2229/8606 H01J2231/1255

    Abstract: 一种用于阴极射线管的玻锥,它能够提高具有矩形开口端部的主体部分的坚固性,并且降低玻锥的重量,其中,在主体部分的至少一条长边上,形成拱形面部分,从而该拱形面部分大体上垂直于主体部分的开口端面,而在每个拱形面部分中的拱形隆起部分延伸至开口端部附近的部分,由此在主体部分中产生的应力能够沿隆起部分传递至开口端部的高度坚固的角隅部分。

    阴极射线管的玻璃屏面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752C

    公开(公告)日:2003-12-10

    申请号:CN98105299.1

    申请日:1998-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H01J2229/862 H01J2229/87

    Abstract: 一种用于阴极射线管的玻璃屏面,它具有基本上平坦的荧屏部分,并且安全,重量轻。荧屏部分外表面之平均曲率半径的最小值为25,000-50,000毫米,并且荧屏部分的外表面部分具有绝对值为6-30MPa的压应力。荧屏部分中心的最小厚度T(毫米)、沿对角线的最大长度M(毫米)以及荧屏部分的最大厚度T1(毫米)具有以下关系:3.0≤T-0.015M≤5.5和1<T1/T<1.26。

    阴极射线管用玻壳及阴极射线管

    公开(公告)号:CN1409356A

    公开(公告)日:2003-04-09

    申请号:CN02143824.2

    申请日:2002-09-25

    Inventor: 村上敏英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阴极射线管用玻壳及阴极射线管,从屏面部的内表面中央到玻锥基准线与中心轴交叉的位置的距离H与所述屏面的对角线长度D之间具有D/H≥3.3的关系,在垂直于玻壳中心轴的方向上具有实质上为矩形的断面的封接部中,至少在封接部的长边上设置向玻壳中心轴方向弯曲的弯曲部。本发明提供不增加玻璃的壁厚、具有重量轻且深度短、且高安全性的阴极射线管用玻壳及阴极射线管。

    用于防爆型阴极射线管的玻璃面板

    公开(公告)号:CN1230765A

    公开(公告)日:1999-10-06

    申请号:CN99104398.7

    申请日:1999-0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H01J2229/862

    Abstract: 一种防爆型阴极射线管的玻璃面板,至少在面部的外表面通过物理手段加强形成压缩应力σc,7MPa≤丨σc丨≤30MPa,并且将玻璃面板对角部分内面部与裙边部分连接起来的混合R部分外表面曲率半径Rb与玻璃面板最大直径D之间的关系为Rb≥0.017D+4.0。面部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玻璃面板对角部分内混合R部分的最大壁厚Tr与面板最大外部直径D之间的关系为Tr≤0.014D+11.0。

    熔融玻璃供给装置、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774047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484611.2

    申请日:2016-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闸门与供给管之间的熔融玻璃的固化的熔融玻璃供给装置、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一种熔融玻璃供给装置,具有:供给管,将熔融玻璃向金属液槽供给;闸门,在所述供给管的下游侧通过升降来调整所述熔融玻璃的供给量;及加热装置,对所述供给管进行加热,所述供给管具有移送所述熔融玻璃的供给管主体、及从所述供给管主体的下游侧端部向上方突出的上壁,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对所述上壁进行加热。

    熔融玻璃加热装置和玻璃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933599U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20795671.6

    申请日:2016-07-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融玻璃加热装置和玻璃制造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不产生温度差的方式对熔融玻璃进行加热、抑制熔融玻璃的不均匀化的熔融玻璃加热装置。一种熔融玻璃加热装置210,其具有复合管结构体220和通电加热部230;复合管结构体220具有主管1、上部支管2和下部支管3;通电加热部230具有电极4、电极5和电极6,并形成第1电流供给路径21和第2电流供给路径22;复合管结构体220以满足“0.4<(流经主管1的上端1a和分支部上端Ja之间(γ)的电流的电阻和流经上部支管2的分支部J和侧方端部2a之间(β)的电流的电阻的合计/流经主管1的上端1a和下端1b之间(α)的电流的电阻)<0.8”的方式构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