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母热线的气流湿度测量方法和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62235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27576.3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子母热线的气流湿度测量方法和传感器。该传感器由探针和控制及测量电路组成,其中,探针包括子热线和母热线,子母热线与控制及测量电路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及测量电路中的子热线测量电路推导出当前湿蒸汽气流速度,然后根据该湿蒸汽气流速度推导出母热线的对流热流量,再通过控制及测量电路中的母热线测量电路确定母热线中的总热流量,并将母热线的总热流量减去对流热流量得到相变热流量,以便结合当前湿蒸汽气流速度确定出湿蒸汽的湿度。本发明可以更加精准的捕获测量微米和亚微米尺度的液滴,从而更加精准地测量自发凝结蒸汽的湿度。

    一种带轴封支承调节装置的核电汽轮机低压排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27982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701706.0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轴封支承调节装置的核电汽轮机低压排汽结构,包括轴封、排汽锥体和轴封支承调节装置,轴封通过轴封支承调节装置固定在低压缸台板,并通过膨胀节与排汽锥体柔性连接;轴封支承调节装置包括轴封支座、横向调节装置、竖向调节装置和底部支架结构;轴封支座与轴封中分面法兰及轴封底部配合接触,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横向、竖向调节装置分别调节轴封的横向与竖向位置;所述底部支架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将装置稳固安装在低压缸台板上。本发明轴封通过膨胀节与排汽锥体柔性连接,减小排汽锥体热变形对轴封的影响,消除因排汽锥体热变形而导致的轴封碰磨故障;可便捷的调节轴封横、竖向位置以辅助其轴向对中,也能精确调节轴封间隙。

    基于动态平衡扑翼的高空风能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11349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842801.8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平衡扑翼的高空风能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构,其包括发电机和变速器以及两套发电驱动装置,两套发电驱动装置之间通过换向离合器连接;导索机构一端连接在驱动装置上,另一端与扑翼连接;松紧索机构包括动力装置和松紧索,松紧索一端与导索机构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装置连接,通过动力装置控制其长度控制扑翼俯仰交替运动;扑翼通过导索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通过扑翼的俯仰交替运动带动驱动装置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本发明扑翼的气动力即可用于牵引地面发电机发电又可用于平衡自身重力,进一步利用双扑翼进行高空风能采集可以消除传统牵引发电的恢复段、实现全周期发电的目标,进而提高系统能量采集的效率。

    核电汽轮机全周进汽室设计方法及全周进汽室

    公开(公告)号:CN11327982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53523.6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nventor: 姜伟 石睿 谢诞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汽轮机全周进汽室的设计方法及全周进汽室,包含了剪切、放样等曲面造型方法,生成七个面片与进汽截面共同构成进汽室的包含一个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四分之一内表面通过两次镜像生成包含四进汽口的汽轮机全周进汽室,还可生成四个面片构成的不包含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包含一个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与不包含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通过镜像和拼接操作可生成两进汽口的垂直中分面对称的进汽室内表面或者以转子中心线为轴旋转180度对称的进汽室内表面。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进汽室,其内表面过渡光滑、流动损失小,环形腔截面积可变,通过可变截面积的合理配置可使汽轮机第一级的进汽更加均匀。

    利用扑翼的俯仰-摇摆耦合运动采集风能的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71264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0863376.8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扑翼的俯仰‑摇摆耦合运动采集风能的发电装置,包括摇臂,其上部铰接有伸缩装置,摇臂下部设置有配合其的摇摆运动以来回转动的气缸结构,气缸结构内具有密封的腔室;扑翼,其可活动地套设在摇臂的上部,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扑翼的一侧边铰接;以及磁流体发电机,其包括C形永磁铁、与C形永磁铁相对设置的磁场的磁流体以及通过电路与磁流体连接的电极,C形永磁铁套设在气缸结构外,磁流体设置在腔室内且其随着气缸结构做来回转动的过程中切割C形永磁铁产生的磁场从而产生电压和电流,电压和电流通过电极输出。本发明结构简单且紧凑,其通过风能提供主要动力进行发电,节约了能源且能进行有效发电。

    一种带状插件与肋片配合强化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6459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444862.8

    申请日:2015-07-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状插件与肋片配合强化传热装置,包括蛇形通道、肋片和波形带状插件结构。蛇形通道带有180°U型转角,在蛇形通道的壁面上焊接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肋片,在蛇形通道的内部还插有一个波形的带状插件。肋片能够提高壁面附近流体的湍流程度,强化壁面附近的传热;波形带状插件可以促使近壁区和主流区之间的掺混,进一步强化传热。其中肋片与波形带状插件之间存在相位差:采用180°相位差的方案,可以获得更均匀的努塞尔数分布和强度最大的传热;采用0°相位差的方案,可以获得最高的综合传热效率。

    一种毛细-引射协同作用的地下水采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0573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24504.5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低品质能源的地下水采集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空气加热子系统、毛细力抽吸子系统、引流-冷凝子系统;加热子系统使用工业余热废气加热空气,然后余热废气引入毛细力抽吸子系统的加热装置,对抽吸上来的地下水进行加热,使地下水蒸发;加热后的空气进入引流-冷凝子系统,在喷射器中被喷出形成射流,通过射流的引流作用,把蒸发的水蒸气带走,然后通过冷凝器把水蒸气冷凝收集。该发明装置可以利用多孔介质的毛细作用抽吸地下暗河,岩溶水以及土壤含有的结晶水。

    一种低碳微合金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6217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124469.1

    申请日:2006-09-0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微合金铸钢,含有0.18~0.22wt%的碳、0.30~0.35wt%的硅、0.53~0.55wt%的锰、0.08~0.10wt%的钒、0.04~0.06wt%的铌、0~0.023wt%的磷、0~0.019wt%的硫、0.03~0.05wt%的稀土金属及余量的铁;或者:含有0.08~0.12wt%的碳、0.42~0.45wt%的硅、0.85~0.92wt%的锰、0.08~0.10wt%的钒、0.04~0.06wt%的铌、0~0.023wt%的磷、0~0.019wt%的硫、0.03~0.05wt%的稀土金属及余量的铁。其制法为:先按常规方法铸钢;然后依次经高温均匀化处理、正火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低碳微合金铸钢。本发明具有优良室温强度和摄氏零度冲击韧性、优良焊接性及低成本的特点。

    一种自持式低功耗长续航的无人潜航器

    公开(公告)号:CN116039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147206.6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持式低功耗长续航的无人潜航器。本技术方案中,潜航器利用水下滑翔前进,水下滑翔过程中有效攻角小、阻力低,是一种低能耗推进方式,较小的高度差即可实现较大的推进距离。潜航器与外界不存在质量的交换,自身重力基本不变,降低了潜航器漏水的可能性。并且膨胀节本身具有弹性,可以储存外界流体的压缩能,减小自身的能量消耗。潜航器利用扑翼不同的位置和攻角实现了沉浮过程中的前后机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潜航器仅仅在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源的电能,在滑翔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不消耗能量,而电源的电能可来自于环境水流的流体能,潜航器通过利用水流的流体能实现超长续航。

    核电汽轮机全周进汽室设计方法及全周进汽室

    公开(公告)号:CN11327982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653523.6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nventor: 姜伟 石睿 谢诞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汽轮机全周进汽室的设计方法及全周进汽室,包含了剪切、放样等曲面造型方法,生成七个面片与进汽截面共同构成进汽室的包含一个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四分之一内表面通过两次镜像生成包含四进汽口的汽轮机全周进汽室,还可生成四个面片构成的不包含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包含一个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与不包含进汽口的四分之一内表面通过镜像和拼接操作可生成两进汽口的垂直中分面对称的进汽室内表面或者以转子中心线为轴旋转180度对称的进汽室内表面。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进汽室,其内表面过渡光滑、流动损失小,环形腔截面积可变,通过可变截面积的合理配置可使汽轮机第一级的进汽更加均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