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804779U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21608176.7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把脉(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318 , A61B5/332 , A61B5/02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危心律失常人群的可穿戴动态心电监测装置,装置包括弹性带、连接线、数个心电电极片、拉链、衣物、安装板和监测仪;衣物在领口下端为两层,内层对应所测心脏监测点位置有数个心电电极片,心电电极片电连接尾部在两层中间,外层有拉链,心电电极片的连接线从两层底部穿出汇成多芯并线连接安装板;衣物下部有弹性带,安装板穿设在弹性带上;安装板设有上端开口安装槽,监测仪插嵌入安装槽中固定,监测仪固定入安装槽,心电电极片通过安装槽内金属片或接插件与监测仪电连接。解决黏贴式单导联心电监测仪便携固定,使得心电监测装置可适应不同情况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4343978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3055063.7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可控弯组合式鞘管,包括一预塑弯内鞘、一直外鞘、一固定螺母和一弹性硅胶圈;所述预塑弯内鞘包括一依次连接的一端头、一直线段和一弯曲段;所述固定螺母、所述弹性硅胶圈和所述直外鞘依次套设于所述直线段外;所述固定螺母形成内螺纹,所述直外鞘邻近所述固定螺母的一端形成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弹性硅胶圈的外径与所述固定螺母的所述内螺纹处的内径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可控弯组合式鞘管,可精准定位右心室起搏导线植入位置,实现希浦系统起搏。
-
公开(公告)号:CN209286501U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20770354.8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N1/36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希氏束起搏过桥线,可在导线植入术中连接起博电极导线、多导心电记录仪和测试仪,包括导线、导线接头、嵌有符合IS-1标准的接口结构的手柄、所述接口结构内包括环电极弹簧片和头电极弹簧片;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阴极头,所述环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阳极环;所述导线的近端内的两组相互绝缘的导丝分别与所述环电极弹簧片和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每组导丝在导线远端分支成两根子导线,所述子导线与所述导线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同步进行导线参数测试和腔内图记录的起搏过桥线。
-
公开(公告)号:CN212817625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0479915.6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起搏电极导线,包括连接器端、电极体、环电极、头电极和固定装置,连接器端一端连接起搏器,另一端连接电极体,电极体、环电极和头电极依次连接成连续的导线,并于环电极和头电极间的电极体上设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翼状结构,所述固定主体安装在电极导线的头端,所述翼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主体上,且所述翼状结构为可降解材料,固定装置用于起搏电极导线植入后的固定。翼状结构和固定主体分别采用可降解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植入初期,翼状结构可以牢靠的固定在心脏内部,在6‑12个月的降解周期后,翼状结构降解被人体吸收,电极导线头端只剩下圆滑的圆柱状的固定主体,方便电极导线的拔除。
-
公开(公告)号:CN209204478U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20488496.5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N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球囊扩张固定预防脱位的左心室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本体,所述导线本体的头部设有用于顶住血管壁以预防导线本体脱出血管的球囊,所述的球囊能够被充气或放气。本实用新型在目前已商用的左室导线头端添加一个球囊,通过导线内的通道连接至导线尾端,术中寻找至合适的左室起搏位点后通过尾端的注射器向球囊充气,球囊扩张,即可协助固定导线。
-
公开(公告)号:CN208389190U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720991374.3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N1/3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压力感应式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包括除颤导线、压力感受器以及脉冲发生器,所述除颤导线的头端连接心肌,所述除颤导线的尾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所述压力感受器设置于所述除颤导线上并位于所述除颤导线的头端和尾端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感应式ICD通过压力感受器感受右室心腔内的压力,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而非单纯心电指标来决定ICD是否应该放电,从而避免不适当ICD放电电击治疗,避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被电击的痛苦感觉,降低患者死亡率,节省ICD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217430666U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21450939.X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希浦系统起搏的四极螺旋主动导线,包括用于插入到体内的头部以及用于连接脉冲发生器的尾部,头部和尾部相互连接,头部自内而外依次套设有螺旋电极导线、中空的内绝缘导管和中空的外绝缘套管,外绝缘套管的端部向外延伸设有螺旋电极头,螺旋电极导线的端部设有具有尖端的电极体,电极体部分伸出内绝缘导管外并位于螺旋电极头中,外绝缘套管外套设有多个呈环状的环电极,多个环电极沿轴线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内绝缘导管上缠绕有多个呈螺旋状并与环电极一一连接的环电极导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导线的结构,使导线头部易于旋入心肌,提高希浦系统起搏的成功率,同时减少旋入过程本身对心肌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08611565U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20297541.9
申请日:2018-03-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M25/098 , A61M2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冠状窦指引导管,包括导管主体,该导管主体具有中空的柔性外管和可塑形内芯,所述柔性外管和所述可塑形内芯可分离,所述柔性外管的远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不透X射线的标识。本实用新型兼具造影和递送导引导丝功能,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硬度的可塑型钢丝,塑型成合适的弧度,既能避免静脉血管损伤,又能提供合适的支撑力将冠状窦长鞘送至冠状窦内,适用于寻找冠状窦并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将左心室长鞘送入冠状窦内。
-
公开(公告)号:CN207838033U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21347536.1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N1/37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导线起搏器固定装置及无导线起搏器系统。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固定装置为不透X射线的弹性记忆金属丝网制成的管状结构,包括近端固定伞叶、伞柄和远端固定伞叶,所述的伞柄为圆柱形,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的近端固定伞叶和远端固定伞叶均为伞状、圆柱或台柱状。所述的无导线起搏器系统包括无导线起搏器固定装置、无导线起搏器、固定连接组件、推送杆和传送鞘。本实用新型的无导线起搏器固定装置可结合房间隔或室间隔穿刺术将无导线起搏器置入左右心房/室,实现心房起搏或结合电生理标测实现希氏束起搏,降低无导线起搏器术中术后脱位率,改变现有技术中无导线起搏器仅能单心室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的现状,减少心室起搏比例过高导致心衰的发生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204601389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299320.1
申请日:2015-05-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N1/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喷涂缓释抗凝药物薄膜的起搏器电极导线,所述的起搏器电极导线包括电极头、环电极、电极导线外绝缘层和电极连接头,所述的电极导线外绝缘层表面设有抗凝药物薄膜,所述的抗凝药物薄膜由抗凝药物通过喷涂工艺喷涂于电极导线外绝缘层表面得到,所述的抗凝药物负载于可吸收材料中。其优点表现在:电极导线外绝缘层表面喷涂有抗凝药物薄膜,可防止导线周围急慢性血栓形成,从而防止血栓栓塞、机化粘连;抗凝药物在术后6-12月内缓慢释放,主要作用于局部,对整体凝血功能影响微乎其微;抗凝药物薄膜较薄,对导线的弹性、张力等物理特性影响很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