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能源业务互联网智慧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790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33311.3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能源业务互联网智慧管理系统,包括互联网智慧管理系统,所述互联网智慧管理系统包括规划模块、监测模块、分析模块、优化模块、预测模块和交互模块,所述规划模块包括基础数据采集模块和标记模块,所述基础数据采集模块与光伏系统电性连接,且基础数据采集模块与标记模块电性连接,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采用互联网智慧管理系统能够精细化地对能源业务中所产生的各参数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以保证获取异常的参数数据更为合理准确以及处理时间短,采用多段式处理,以及设置了时间阈值,进而保证了新能源的储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一种基于高斯分布拟合及滚动修正的钢铁企业全流程碳排放核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193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240850.3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斯分布拟合及滚动修正的钢铁企业全流程碳排放核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检测并收集钢铁联合企业主要生产过程(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中所使用的原料及产物的成分数据;基于Matlab对数据库内数据进行高斯分布拟合处理并进行滚动迭代,获得物料成分含量的均值和方差;根据物料碳含量及其他物质含量的不同,计算各物料碳排放因子及其误差范围;根据各主要工序实际原料的使用量对该工序的碳排放进行计算,进而获得钢铁全工序碳排放量及其误差范围。本发明能有效克服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没有针对性、波动大、较难贴合实际的问题,具备处理大量数据实测数据并实时计算碳排放量的能力。

    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的碳排放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10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286819.4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供能的碳排放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碳排放优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历史耗电记录数据;进行预设期望时间的耗电量预测,生成预设期望时间内的耗电量预测值;获取目标区域的能源供应类型,获取预设期望时间内的多个最大供电预测值;获取能源供应类型的多个可信度,对多个最大供电预测值进行优化,获得多个优化供电预测值;以满足耗电量预测值为目标,对多个优化供电预测值进行供电任务分配,生成供电任务分配结果;进行预设期望时间的目标区域供电。通过本公开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能源供能结构单一,导致碳排放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能源供能优化的目标,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技术效果。

    一种分布式能源的集成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74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75972.2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分布式能源的集成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区域内的能源设备基础信息;获取目标区域内的用能设备基础信息,根据所述设备的基础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取N个能源控制区域;获取所述N个能源控制区域的N个用能需求信息,对上述信息进行变化特征分析,获取N个用能变化特征信息;将所述信息输入N个能源控制分析模型,获取N组能源设备控制参数;通过所述N组能源设备控制参数对所述N个能源控制区域内的能源设备进行控制。本申请解决了原有技术对用户的需求分析不够准确,对能源设备的控制准确度不足,能源浪费和输出能源不足的问题,达到了合理分配利用资源的技术效果。

    一种基于高斯分布拟合及滚动修正的钢铁企业全流程碳排放核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1193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40850.3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斯分布拟合及滚动修正的钢铁企业全流程碳排放核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检测并收集钢铁联合企业主要生产过程(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中所使用的原料及产物的成分数据;基于Matlab对数据库内数据进行高斯分布拟合处理并进行滚动迭代,获得物料成分含量的均值和方差;根据物料碳含量及其他物质含量的不同,计算各物料碳排放因子及其误差范围;根据各主要工序实际原料的使用量对该工序的碳排放进行计算,进而获得钢铁全工序碳排放量及其误差范围。本发明能有效克服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没有针对性、波动大、较难贴合实际的问题,具备处理大量数据实测数据并实时计算碳排放量的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