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36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754468.5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一种考虑等效循环寿命和温控负荷的综合能源运行方法,先基于等效循环寿命、温控负荷、综合需求响应构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再基于构建的模型进行计算,输出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策略,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的目标函数为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设备出力约束、基线负荷约束。本发明能够合理调用多种可调性资源,缓解电能供需平衡压力;考虑等效循环寿命,能够更精准的计算电储能系统EES、电动汽车EV的运行成本;考虑了阶梯碳交易机制,能够精准计算系统低碳运行成本;同时引入考虑需求响应的现货市场出清收益,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并激励系统及用户提供需求响应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86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40386.6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20/22 , G06Q30/0283 , G06Q50/06 , H02J1/10
Abstract: 一种直流微电网互联系统的电力点对点交易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实时获取直流微电网互联系统的总交易功率,并基于总交易功率确定系统的能量供需比,根据系统的能量供需比得到系统内部电价,直流微电网互联系统的公共能量网关再基于系统内部电价生成公共直流母线的电压参考值,并将公共直流母线的实际电压调整至该电压参考值,然后直流微电网互联系统中各直流微电网对应的用户能量网关读取公共直流母线的电压信号,基于读取的电压信号生成系统内部电价,最后基于系统内部电价进行点对点交易结算。本发明不仅不依赖通信条件和功率预测数据,而且能够适应直流微电网互联系统内部潮流的时变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7050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52548.4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6 , H02J3/48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提高模型简约性的大规模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加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最大线路潮流约束鉴定模型,并对原机组组合模型中的最大线路潮流约束进行鉴定,排除原机组组合模型中的非紧最大线路潮流约束;S2、将原机组组合问题分解为多个单一时段机组组合问题,并求解单一时段机组组合问题得到原机组组合问题的一个近似解;S3、根据近似解的置信度固定部分机组开机状态,得到近似机组组合问题,求解近似机组组合问题得到原机组组合问题的一组次最优解。本发明利用了非紧最大线路潮流约束鉴定以及机组状态部分固定方法,在保证解优越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机组组合问题的求解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7622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87927.2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冗余容错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冗余允许的故障功率模块数量;计算N路载波移相脉宽调制信号,并将其分配给N个投入状态的功率模块;实时监测各功率模块的工作状态,并辨识故障功率模块;判断电力电子变压器级联功率电路是否满足冗余容错运行条件;计算闭锁故障功率模块后,带中间抽头中频变压器不切换抽头时低压级电压,将低压级电压与低压级额定电压相比,计算低压级电压变化比例,将低压级电压变化比例与带中间抽头中频变压器的每个中间抽头对应比例进行比较,选取差距最小的中间抽头作为切换目标。本发明不仅成本低,而且控制简单、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021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70215.0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汪颖翔 , 邓广宇 , 杜治 , 董明齐 , 周志强 , 迟赫天 , 雷何 , 方仍存 , 桑子夏 , 李斯吾 , 陈远 , 张晓星 , 田双双 , 郑云飞 , 周思璇 , 王雅文 , 王平凡
Abstract: 一种工业园区内二氧化碳气体监测点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先根据构建的气体扩散模型将工业园区内的待测区域划分为多个监测网格,再采用鹈鹕优化算法POA优化模糊C均值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并基于优化后的初始聚类中心、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各监测网格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二氧化碳气体监测点的最终位置分布。本发明能够选用更少的监测点位对待监测范围实现较高的覆盖率和较低的覆盖重复率,可在监测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工业园区二氧化碳的准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00104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28807.6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能量路由器与变压器并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电源、能量路由器、变压器、负载与控制分析模块,电源依次经能量路由器、一号切换开关后通过公共母线与负载相连接,电源依次经变压器、二号切换开关后通过公共母线与负载相连接,控制分析模块与能量路由器、变压器、一号切换开关、二号切换开关相连接;控制时,通过功率因数判断系统是否需要进入无功补偿模式、通过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判断系统是否处于三相负荷不平衡模式,并计算能量路由器接入时的损耗以及变压器接入时的损耗,然后比较能量路由器接入时的损耗与变压器接入时的损耗,并通过比较结果来选择接入能量路由器或变压器为负载供电。本发明可有效降低线路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44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31670.0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充电桩使用度的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所有充电桩的充电负荷交易数据;S2、利用密度聚类算法剔除规律异常日的充电负荷,并计算得到充电桩充电负荷的日平均负荷;S3、根据充电桩充电负荷的日平均负荷,计算得到充电桩使用度;S4、融合充电负荷历史数据和充电桩使用度数据形成二维输入数据集;S5、将二维输入数据集输入构建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经过大量的监督学习训练,并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开展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本发明解决了交通拥堵状况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的影响,提高了充电负荷预测的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6701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65014.5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压支撑功能的柔性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控制方法为:在正常供电馈线发生故障后,柔性切换开关迅速切除故障,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的三相IGBT逆变器向负载独立提供功率,同时采用预同步控制单元,判断是否满足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的条件,当符合条件时,将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由并网后的馈线为负载供电。整个柔性切换开关的控制简单,在馈线柔性切换过程中平稳、快速;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避免采用锁相环得到电网侧电压相位信息,大幅提升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7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465014.5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压支撑功能的柔性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控制方法为:在正常供电馈线发生故障后,柔性切换开关迅速切除故障,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的三相IGBT逆变器向负载独立提供功率,同时采用预同步控制单元,判断是否满足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的条件,当符合条件时,将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由并网后的馈线为负载供电。整个柔性切换开关的控制简单,在馈线柔性切换过程中平稳、快速;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避免采用锁相环得到电网侧电压相位信息,大幅提升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600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487222.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居民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居民用电负荷日历史用电数据,基于日前个时段的每日用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类负荷用电数据,与待测日同一类别的负荷用电数据即为相似日类群,记为;S2、选取与待测日同一类别的负荷用电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分解得到、和三个分量;S3、对、和三个分量用LSTM进行训练,分别得到待测日三个分量的预测结果、和,将三个分量的预测结果叠加得到待测日的预测结果。本设计有效提高了单户居民用电负荷超短期预测的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