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多端馈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1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71803.3

    申请日:2016-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H02J3/36 H02J3/3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多端馈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整流站,用于将来自于送端交流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输电线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传输给逆变站;逆变站,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传输给受端交流电网;控制系统,用于对整流站和逆变站进行控制。本发明利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分极接入拓扑形式将大容量的直流功率输送至不同的负荷区域,并显著提高受端交流系统对直流功率的接纳能力,增强在进行大功率传输时的功率稳定性;在两个受端交流电网为不同区域的异步交流电网时,如果单极发生故障,另一极受影响很小,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不影响该极的直流功率传输,实现对故障的极间隔离。

    一种含新能源储能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2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53452.X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含新能源储能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涉及配电网供电的技术领域,步骤包括:根据电网电压无功迭代方程和潮流变化关系计算负荷增长向量,根据负荷增长向量、基础负荷和储能充电功率构建供电能力数学模型;确定相关参数,利用相关参数计算新负荷值;进行潮流计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越限,如果是,进行参数替换,重新计算新负荷值,反之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达到收敛精度,如果否,改变负荷增长步长,继续迭代,反之输出最优值,得到最大供电能力。本发明通过引入负荷增长向量,使得负荷增长受到现有节点负荷影响,改变了传统单一增长速度模式,负荷计算更加准确;构建的供电能力数学模型,提高了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能力,进一步提升配电网供电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