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8024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083816.7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5 , G06F16/2458 , G06F16/248 , G06F16/26 , G06F16/29 , G06T13/20 , G06T17/05 , G06T19/00 , G06Q10/06 , G06Q10/1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规划业务的多终端可视化应用系统,包括移动端、数据中台、电源用户服务应用模块、无人机规划场景应用模块,移动端基于GIS地图生成待开发项目方案场景应用,实时显示现场地图、叠加显示电力设备信息,生成电缆连接方案;数据中台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并通过展示平台对配电网关键指标、配电网规划项目、项目流程进行监控展示;电源用户服务应用模块、无人机规划场景应用模块通过展示平台进行电源用户服务人机交互功能演示,无人机影像实景图展示。本发明有效的辅助现场规划人员对电网设备的规划管理,针对待开发项目方案,展示平台生成提供直观、震撼的大屏幕展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63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08142.0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碳双重激励与多主体博弈的园区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包含包含管理者、供应商、用户的主体参与的园区微电网系统,分别基于各主体构建微电网对应的决策模型;步骤2)建立微电网的物理运行约束;步骤3)引入时序变化的电碳双重激励价格;步骤4)通过多主体博弈确定各主体的最优运行策略,根据博弈过程的均衡最优结果运行园区微电网。本发明将电力交易与碳排放约束相结合,运用博弈论模型对各主体进行行为建模,优化运行策略,并通过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各主体实现微电网运行的效率提升和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1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88869.X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市场化收益的分布式储能电站规划方法和系统,该方法构建用于分布式储能电站规划的双层模型,双层模型包括考虑长时间尺度下的分布式储能电站选址定容的上层模型和短时间尺度下的配电网动态最优潮流的下层模型,再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获取分布式储能电站规划方案。在本发明所构建的双层模型中,上层模型以考虑储能年价差套利和调频收益的储能电站年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因此除了指导电网公司将储能融入配电网规划外,还为市场主体投资运营分布式储能电站提供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99550.4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绿电的省级电力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系统、储存介质和设备,具体包括获取省级层面的全省发电碳排放总量,并计算省电力调入/调出的间接碳排放量;将全省发电碳排放总量与省电力调入/调出的间接碳排放量相加后,作为电力碳排放总量;获取省级层面的全省发电总量,并加上与主体间进行电力交互的净电量,依次扣除全省非化石能源发电总量,外购净绿证总量对应电量以及外购核电电量和其他非化石能源电量,作为总电量;根据电力碳排放总量与总电量得到省级电力碳排放因子。本发明采用实际值进行计算,能精准分摊碳排放责任,计算更加精准科学。
-
公开(公告)号:CN1195394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2055.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碳时空分布特性的工业园区资源运行优化方法,首先,获取工业园区的历史负荷数据、未来用电增长率预测数据和碳排放监测数据;并基于上述数据计算未来用电需求,并构建电力电量平衡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碳排放监测数据和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功率建立碳排放时空分布和电力时空分布;再根据规划成本、投资运营成本、碳排放目标和新能源消纳比例构建综合优化目标函数,并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处理综合优化目标函数;求解综合优化目标函数得到工业园区分布式电源的最优出力分布策略;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园区电力和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性,得到的优化分布式能源资源的配置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442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83338.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30/0202 , G06Q30/020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新增可调负荷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及收益分配方法和系统,该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电能量市场运行成本最小和虚拟电厂综合运行成本最小,构建了计及虚拟电厂参与的现货市场出清双层规划模型,同时基于新增可调负荷的聚合策略,形成考虑新增可调负荷的若干种虚拟电厂联盟,通过在不同种虚拟电厂联盟下对所述现货市场出清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取对应每种虚拟电厂联盟的虚拟电厂调度策略以及虚拟电厂收益情况,最后进行考虑成员贡献的虚拟电厂内部利益分配。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在节能降耗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65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4751.0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图生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形成三维地图的方法。一种快速形成三维地图的方法,其中,包括下述内容:步骤一:数据输入;步骤二:数据转换;步骤三:傅里叶变换;步骤四:映射;步骤五:逆傅里叶变换。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若干次变换,将原本需要进行三维计算的地图场景,首先变换为二维场景,然后经过优化后再反算成为含有高度信息的二维场景,从而形成三维场景。整个过程节省了一个维度的算力,使得三维地图的运算快速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613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0609046.2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调频可信度的源网荷储协同调频市场的价格出清方法,在现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基础上,引入风电调频可信度指标及综合调频性能指标对调频市场主体报价进行调整以衡量风电参与调频的真实容量,同时优化现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的补偿细则;针对上述优化部分,建立风电参与调频市场的出清模型。结合“源网荷储”多市场主体的综合调频性能指标进一步衡量调频资源的优质可靠性,优化后的机制能够有效衡量风电提供的真实调频容量,促使优质的调频资源优先出清,同时风电可提高调频可信度指标及综合调频性能指标以获得较高的调频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83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26928.1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30/0201 , G06Q20/38 , G06Q4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建模方法,根据绿证交易与电力交易市场主体间的衔接机制,确定绿证交易参与电力市场的函数关系。该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建模方法,通过绿证交易与电力交易市场主体间的衔接机制、构建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关键因素的因果关系图、构建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的系统流图、建立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析绿证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对电源结构影响的关键因素,实现了从双碳目标出发,基于系统动力学研究绿证交易与电力交易的衔接机制,分析两者的耦合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两者的协同发展模型,分析系统因素对电源结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811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211670052.0
申请日:2022-12-2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海上风电输电方式经济技术分析方法,属于风电汇集系统经济优化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对比分析不同汇集输送方案的技术经济性;结合直流风机汇集拓扑、全直流组网输电和混合HVDC输电系统等新技术,提出考虑远景技术发展的三种典型汇集输送方案;考虑海底电缆的技术局限性、海上平台建设的难度和无功补偿能力,建立交、直流并网下汇集输送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模型,并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分析;分别给出了近景年和远景年的海上风电场汇集输送方案成本和推荐方案。对汇集输送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性分析,结合新技术对风电汇集输送结构进行配置和优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