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5984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145166.5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可调式通用手车平台,包括升降系统、液压控制传动系统、平台微调装置、直线导轨装置、电磁铁吸合装置和安全系统,升降系统包括底板、顶板、支撑方管、支撑圆管和两个双剪叉装置,液压控制传动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缸、轴套、蓄电池和控制箱,平台微调装置包括托板和若干微调机构,直线导轨装置包括上盖板、两个支件和两个直线导轨,电磁铁吸合装置包括电磁铁,安全系统包括行程开关、四个防撞板、两个移动轮和两个带刹轮。本发明的新型可调式通用手车平台,高度及导轨间距、长度均可方便调整,采用电动系统操作方式,能最大程度的节约工作量,同时采用升降系统运行方式,保证手车操作的稳定性、高效性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1134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81292.8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配电站低压侧故障在线监测诊断系统;包括云计算平台、通信管理单元、在线监测终端以及智能终端,所述在线监测终端位于变配电站低压侧的低压回路上;所述云计算平台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接口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连接至少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每台数据库服务器连接至少一台接口服务器;每台接口服务器连接至少一个通信管理单元,每个通信管理单元对应一个变配电站,所述通信管理单元与对应变配电站内的在线监测终端进行通信;所述Web服务器用于建立所述智能终端与对应数据库服务器的通信。其技术效果是:可在发生故障跳闸时第一时间通知运维人员,可精确获取故障发生前后各电气量的实时曲线,同时给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0584252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85924.2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1R19/1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9/1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磁场耦合原理判断箱变线缆带电的方法,包括步骤:⑴将取电金属感应片包覆在高压箱变线缆绝缘层外表面上形成电磁感应连接;⑵将取电金属感应片获得的感应电荷经保护电路导入充电电路;⑶充电电路内储存的电荷形成触发电压;⑷触发电压开启开关电路,充电电路内储存的电能流入发光部件,发光部件发光闪烁提示高压箱变线缆带电。本发明利用高压电缆本身产生的静电场,根据电容的感应原理,在金属薄片上产生感应电荷,把电荷导入到电路中,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一定电压时,电容进行放电,点亮放电回路中的发光部件,据此判断电缆是否带电,从而提高了箱变线缆验电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1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280897.8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电气设备直流供电可行性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直流供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交流电气设备进行供电切换测试,得到性能对比结果和异常对比结果;依据性能对比结果和异常对比结果进行可行性评估,将设备直流供电可行性分类;将优化后可行类的设备进行模拟仿真,对交流转直流方案进行优化;并建立优化效果评估模型,生成优化效果评估值将优化效果评估值与预设的优化效果参考值进行对比,将优化效果归类;通过对比和归类优化效果,构成了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确保了对交流电气设备直流供电可行性的准确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867165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107927.5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相不对称的故障选线分析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基于单相不对称的故障选线分析方法,由于基于过电流或电压突变等参数进行判断,导致在复杂网络结构或多故障情况下、诊断不准确或者延误故障处理的时间的技术问题;包括:步骤一:实时采集各相线对应目标监测时间点的电流和电压;步骤二:基于各相线对应目标监测时间点的电流和电压生成初步检测结果;步骤三:当初步检测结果为有故障风险时,基于各相线的故障特征参数确定待分析三相电路内的故障相线;步骤四:分析故障相线的故障类型以及故障位置点;步骤五:通过通信网络发送至电网控制中心或维护人员;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9621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010851585.3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何杨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单相接地检测系统,包括接地电流信号无线发射装置和就地探测装置,接地电流信号无线发射装置包括一个电流互感器[1],一个调频信号调制器[2],一个调频信号发射器[3];就地探测装置由金属接地信号收集装置、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强度显示器组成。本发明的检测完全无需人工登杆作业,给单相接地检测作业带来了质的改变,有助于提升配网系统的故障处置速度,在黑夜或风雨恶劣天气,本发明的效果更为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27746.6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储能调节的分布式光伏、风电与负荷功率平衡策略,包括模型构建,具体包括如下:a、综合多种要求的约束集:(1)涉及多个节点的配电网潮流约束;(2)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约束;(3)区域充放电功率平衡约束;(4)储能电站容量连续性约束;(5)用户群充放电功率约束;(6)考虑区域内用户接入光伏和风电;b、根据经济性和稳定性的储能调控策略进行构建。本发明在功率约束、储能容量约束等基础上,考虑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搭建了共享储能电站优化调度模型,以区域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进行混合线性整数优化。另外,通过选取适当方法简化约束旨在较快较为准确地求解电力系统扩展规划问题,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5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60970.5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1R31/08 , G06F18/2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直流配电网线路故障诊断方法,涉及直流配电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对线路故障定位前,获取黏菌模型异常数据,在对线路故障类型进行诊断时,获取网络信息融合数据;将黏菌模型异常数据进行对比,对网络信息融合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将第一比较结果结合各个诊断效果类别的约束条件,分析得到实际诊断效果类别;根据实际诊断效果类别进行诊断方案优化;根据优化后的黏菌模型异常数据和网络信息融合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优化效果评估模型,生成优化效果评估系数;分析得到电网线路故障诊断效果;为直流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的效果做出预测,提高直流配电网线路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2485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0689677.X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陈敬德 , 沈晓峰 , 李雅晴 , 任晟 , 张韫 , 马韬韬 , 陆敏安 , 吴继健 , 方祺 , 顾华 , 王振华 , 胡振华 , 沈佳 , 杨祎涛 , 徐琳 , 戴勃文 , 顾一帆 , 盛锐 , 刘丹凤 , 许磊 , 沈超
Abstract: 一种变压器本体的温升异常预警方法及装置,即时变压器上层的温度值次序估计量的线上矫正方法,运用以往偏移量关键度与以往总计偏移量可精准的对变压器结构差错执行表征,且给出了主动择用最优以往偏移量关键度的方法来接着改善对变压器结构差错描述的精准率,以此依照以往偏移量关键度与以往总计偏移量对模型的变压器上层的温度值估计值执行矫正,改善了模块的兼容性与估计精准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93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76590.7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1 , G06F16/904 , G06N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融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及分布式新能源数据图谱构建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配电网及分布式新能源数据;从配电网及分布式新能源数据中提取设备类节点以及辅助类节点,辅助类节点用于扩充描述对应的设备类节点;根据设备类节点以及辅助类节点建立节点集合;基于节点集合对配电网及分布式新能源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关联节点以及关联信息;根据关联节点以及关联信息建立边集合;利用图计算技术根据节点集合以及边集合建立配电网及分布式新能源数据图谱。本发明实现了对配电网及分布式新能源数据进行高效融合和统一表征的目的,达到了提高数据融合及管理效率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数据模型难以满足资源一体化管理需求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