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13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85528.8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 H02J3/12 , H02J3/16 , H02J3/32 , H02J3/38 , H02J3/46 , H02J3/50 , B60L53/60 , B60L53/63 , B60L53/64 , B60L53/62 , B60L53/67 , B60L53/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考虑光‑储灵活调度的配电网分布式资源控制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分布式资源模型控制框架:配电网DN可以用图论来表示,GDN=(ΩB,ΩL),其中B和L分别表示母线集合和线路集合;令Lij表示连接母线i和j的电力线,πB(i)表示从母线i开始的母线集合;步骤2:构建配电网分布式资源聚合控制算法优化模型;本发明具有最大限度提高有功功率输出、保持电压在额定范围内、提高系统效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0637.0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纳什议价模型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对净负荷曲线影响的模型:构建以纳什议价模型为基础的隔墙售电的交易模型,来分析隔墙售电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对净负荷曲线峰谷差的影响,并考虑了不同灵活性的用户负荷在参与分布式交易后对净负荷曲线峰谷差的影响;步骤2:构建净负荷曲线评价标准:使用净负荷曲线峰谷差来评价负荷转移前后的净负荷曲线;步骤3:算例分析;本发明具有采用以纳什议价模型、一种构建隔墙售电交易模型、有效解决净负荷曲线问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2916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57156.0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河海大学
IPC: G06Q30/0201 , G06Q30/02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共享储能模式下运营架构的市场机制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考虑不同主体成本收益的区别,提出分布式共享储能模式下多利益主体运营架构;基于提出的运营架构,构建分布式共享储能模式下不同利益主体的运行成本收益模型;基于提出的运营架构,设计分布式共享储能市场电能量交易机制。本发明基于运营商合理调度分布式共享储能,打破了多方资源的信息交换壁垒、能量共享壁垒和收益共享壁垒,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率、系统调节能力及储能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多利益主体共赢。
-
公开(公告)号:CN11670695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13248.1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源‑网协同优化的分布式共享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包括:兼顾电源侧与电网侧的调节需求,提出面向源‑网协同优化的分布式共享储能运营模式;基于运营模式,构建分布式共享储能优化配置上层优化模型和源‑网协同优化运行下层优化模型;采用结合潮流计算的双层迭代粒子群算法求解兼顾了电源侧与电网侧调节需求的分布式共享储能优化配置结果。本发明基于在电源侧和电网侧合理共享分布式储能,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消纳率、降低净负荷峰谷差、提高储能利用率,同时分布式共享储能运营商实现了正向收益,投资建设分布式共享储能电站有盈利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34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351465.8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条件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风电抽水蓄能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非线性的抽水蓄能模型;将非线性转化为线性,简化抽水蓄能模型;应对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得到风电出力的不确定集;度量日前电价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价值;以系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相应的调度策略。本发明能够将抽水蓄能与新能源配合发电,抑制风电出力的波动,并制定相应的调度策略,保证系统的收益,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8787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68493.5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1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自适应负荷规模测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行业、分地区可自适应负荷规模测算方法;通过步骤1、收集测算地域内各地区电网用电负荷基础数据;步骤2、对测算地域内各地区的电价敏感行业进行筛选;步骤3、进行测算地域内各地区电网用电高峰时段及各时段分时电价对比;步骤4、对测算地域内各地区行业自适应负荷调节能力进行测算;步骤5、对测算地域及其各地区自适应负荷规模进行测算;可以判断该行业在用电高峰时段是否抬升了负荷,有助于筛选需求响应申请;可以锁定调节能力强、规模大的行业负荷,通过定向宣传和重点关注确保需求响应顺利实施;可以评估一个区域总的、分地区响应规模,有助于合理制定年度响应计划。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2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08599.9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nventor: 尹硕 , 杨萌 , 刘军会 , 李虎军 , 柴喆 , 邓方钊 , 杨钦臣 , 金曼 , 路尧 , 郭兴五 , 陈兴 , 邓振立 , 司佳楠 , 郑永乐 , 陈雨鸽 , 邱伟强 , 张昆明 , 刘畅 , 林振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多种共享储能的县域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考虑县域新型电力系统中蓄电池、需求响应的运行特点,提出县域新型电力系统实体和虚拟储能的运行特性建模方法;提出考虑蓄电池实体储能和需求响应虚拟共享储能的县域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本发明能够为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县域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多侧柔性资源的联合调度,达到多元异质可控资源协调互补运行的效果,可为县域新型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运行提供有效参考,实际应用价值好;本发明具有有利于发电与荷侧负荷功率的协调、促进可再生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15487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78241.3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构建电力指数实现对产业链实时动态监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1+2+3”的产业链电力指数体系;步骤2:通过收集企业日用电量信息,并代入进行电力指数计算;步骤3:采用统计学中拉式指数和派式指数研究方法,得到目标研究对象的数据组合,即合成电力指数;步骤4:选取用电量增长为条件变量,基于传统行业发展对用电量影响较为平稳,用电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受新兴产业的影响,对用电量条件变量的衡量;步骤5:根据模糊集分析方法,对条件变量进行校准并转化为集合概念;步骤6:对单个条件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进行检测;本发明具有一种使产业链拥有高端延伸能力、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增强竞争能力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81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911114800.5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化设备及储能设备模型;S2:建立基于电、热、气三种负荷综合需求响应模型;S3:建立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模型;S4:将未来24h的电、热、气负荷预测结果代入步骤S3模型中,并在Cplex优化器中求解。本发明根据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供给和需求响应的特性,使能量之间互相转化,达到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增加能量存储与供给,使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稳定且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670694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811505868.1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源供给系统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多能源供给系统负荷需求及其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步骤2: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对多能源供给系统电负荷、气负荷分别进行预测,得到电负荷初始预测值和气负荷初始预测值;步骤3:基于电负荷、气负荷之间的关系确定气电交换影响因素;步骤4:采用线性加权法对各个气电交换影响因素进行赋权并计算气向电转换的转换系数;步骤5:获得多能源供给系统负荷预测结果。本发明一方面综合考虑各种负荷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实现对多能源供给系统电、气负荷的预测;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