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62036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256983.5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K1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级隔热式热流计,包括敏感面、内胆、外壳、敏感面安装架、内胆安装架、外壳安装架、敏感面热电偶、内胆热电偶、多层隔热组件、黑漆涂层和镀铝膜;本发明基于热流计测量原理,通过从敏感面到内胆、内胆到外壳、外壳到热流计安装面的三级隔热构型设计,其中安装架均选用低热导率材料,并采用多层隔热组件使得内胆到敏感面的辐射漏热可以忽略,使得热流计辅助部件到敏感面的漏热为可修正的小量值;相对此前同类热流计外热流达到150W/m2时,仍然存在10W/m2以上的测量误差,本热流计将对热流的测量精度提高到优于2W/m2,从而确保航天器热平衡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56528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98820.0
申请日:2014-08-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ro/E的标准设备本体模型快速建模方法,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构件出符合要求的标准设备本体模型;该方法具体过程为:(1)利用Pro/E软件建立一个空白模型,在空白模型中插入三个默认基准平面和一个缺省基准坐标系;(2)绘制拉伸本体轮廓草图,形成设备本体轮廓模型;(3)设定定位约束,绘制拉伸耳片轮廓草图,形成标准设备的耳片模型;(4)设备本体轮廓自定义特征创建;(5)设备耳片自定义特征创建;至此完成设备本体模型快速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04062036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56983.5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K1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级隔热式热流计,包括敏感面、内胆、外壳、敏感面安装架、内胆安装架、外壳安装架、敏感面热电偶、内胆热电偶、多层隔热组件、黑漆涂层和镀铝膜;本发明基于热流计测量原理,通过从敏感面到内胆、内胆到外壳、外壳到热流计安装面的三级隔热构型设计,其中安装架均选用低热导率材料,并采用多层隔热组件使得内胆到敏感面的辐射漏热可以忽略,使得热流计辅助部件到敏感面的漏热为可修正的小量值;相对此前同类热流计外热流达到150W/m2时,仍然存在10W/m2以上的测量误差,本热流计将对热流的测量精度提高到优于2W/m2,从而确保航天器热平衡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39181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06793.3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复杂空间机构的地面热试验方法,属于航天器热控制技术领域。首先在复杂空间机构控制器及相机的散热面上粘贴用于模拟外热流的加热片,再在加热片上喷涂与散热面涂层相同发射率的替代涂层;再对地面试验工装进行热控试验,然后建立与地面试验工装一体的空间机构在空间模拟器内的试验模型,并对试验中各种工况进行热分析计算;对安装了地面试验工装的复杂空间机构进行热控实施,开始复杂空间机构的地面热平衡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对复杂空间机构地面试验的热分析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再利用修正的试验模型来修正复杂空间机构的在轨飞行模型,对复杂空间结构的在轨飞行温度进行预估。实现了大型复杂空间机构建地面热试验的验证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593779.8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16C60/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热耦合设计的材料的性能设计方法,该方法依据航天器结构所需的物理性能指标,确定材料物理性能参数,以该材料物理性能参数进行航天器结构的设计。该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建立材料物理性能参数在地面及入轨发射段、在轨运行段关于温度的常值分段函数;所述物理性能参数包括: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发射率;然后建立标准件的有限元建模;在构建的有限元模型中,对标准件的物理性能参数赋初值;然后对赋予初值的标准件有限元模型进行热及力学分析,得到标准件刚度、热变形和温度变化的初始值;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从S4中优化得到的最优解中获得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热导率以及发射率的分段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0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29725.5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复合性支撑结构设计方法及系统。应用于所述复合性支撑结构,所述复合性支撑结构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包括三维网格结构和二维网格结构,彼此相邻的网格结构之间设置有薄膜结构;所述具备隔热功能的复合性支撑结构设计方法包括:S1、确定所述复合性支撑结构的物理环境;S2、确定所述复合性支撑结构的三维网格结构尺寸;S3、确定所述薄膜结构性能;S4、确定所述复合性支撑结构尺寸;S5、确定薄膜结构数量。本发明通过宏微观结合的手段,可快速设计出满足隔热要求的一体化支撑系统,在航天器轻量化多功能结构设计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02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29705.8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热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低励磁控温装置在轨供电方法及装置。包括: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波形;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幅值;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频率。选择在轨供电输出的波形包括:根据极低励磁控温装置的光学平台与矢量磁力仪之间的距离和补偿功率,得到极低励磁控温装置的加热器供电方式;通过软件仿真建模得到补偿功率的布局、功率;建立仿真模型;得到加热回路;距离矢量磁力仪设定阈值范围以内的加热回路,通过正弦波供电,距离矢量磁力仪设定阈值范围以外的加热回路,通过方波供电。本发明针对当前控温系统局部励磁过强的问题提出了使用交流电供电的解决方法,形成了针对极低励磁控温装置的交流电供电设计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11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58667.5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CN)
IPC: G06F18/22 , G06N20/00 , G06F40/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曲线匹配搜索的航天器参数动态包络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遥测参数文件,获得参数序列曲线作为匹配搜索的模板;读取遥测历史数据,获得历史参数序列曲线作为遍历检索的对象;遍历所述历史参数序列曲线,窗口长度为模板序列的值个数,窗口序列的初始点为匹配初始点,计算每个窗口序列与所述参数序列曲线的匹配向量和匹配值;将所述匹配值进行升序排列,并将匹配起始点进行相应排序;基于距离边界对所述匹配起始点进行降干扰优化;基于匹配阈值对优化后的匹配起始点进行提取,并进行曲线定位,组成曲线集合;根据所述曲线集合中曲线个点的最大最小值,计算航天器遥测参数的上下动态包络。
-
公开(公告)号:CN108873969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930652.3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控温系统,包括四个以上控温仪,外围设备为综合电子系统,四个以上控温仪分别布置在对应的被控对象周边,对被控对象进行温度采集和温度调控;综合电子系统和所有控温仪均接入通讯网络,通过所述通讯网络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中各控温仪采用分布式布局,就近安装于被控对象附近,从而有效的缩短加热回路引线的长度,降低控温仪重量;且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使其拓展性强。且系统内部采用子系统方式进行任务管理,子系统内部采用主控+远端形式,使得其重构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0976473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1569699.8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28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微孔膜蒸发高效散热装置,属于航天器热控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液体进口通道、液体出口通道及微孔膜组件;所述壳体两端封闭,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液体进口通道和液体出口通道;所述微孔膜组件包括两个以上轴线平行的中空纤维膜,在所述微孔膜组件的两端通过粘合剂将两个以上中空纤维膜粘接为一体;中间段的各中空纤维膜之间仍有间隙;所述中空纤维膜具有疏水性,其壁面设有一个以上微孔;所述微孔膜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内部微孔膜组件中间段各中空纤维膜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空腔为容气腔;该装置属于消耗型散热装置,可以在空间微重力环境及重力环境下使用,可以在真空环境及大气环境下均发挥散热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