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11094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64714.7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测量装置及高温传热实验方法,涉及一种微/纳米孔隙材料高温传热的实验方法,为解决现有微/纳米孔隙材料的实验测量系统不能提供超高温加热、气氛压力不可变、加热模式单一、采集信号单一的问题。本发明能够获得微/纳米孔隙材料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高温耦合传热特性数据,将待测试件固定于密封舱中,抽出密封舱内空气,充入保护性气体,控制供气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抽气装置,使密封舱内气体压力达到预期压力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根据稳态实验、瞬态实验、阶跃辐照实验和周期性辐照实验四种类型,加热周期调节装置控制隔热板开闭状态,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实验数据。本发明用于微/纳孔隙材料的耦合传热特性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715980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003380.4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S4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2
Abstract: 应用于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对称式两级平面反射聚集方法,涉及一种对称式两级平面反射聚集方法。为了解决目前的太阳能量聚集系统方案存在聚集能流分布不均匀、光斑形状与太阳电池形状不匹配和跟踪难度高的问题。建立反射系统: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两侧分别布置一个一级偏轴抛物反射面,两个一级偏轴抛物反射面以垂直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光轴为轴对称设置,在两个一级偏轴抛物反射面的焦点两侧分别对称布置一个二级斜平面反射镜;使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呈现的两个椭圆型光斑完全重合,求取反射系统的最佳结构参数,对反射系统进行跟踪误差调控;通过在两个维度下调控在轨运行的反射系统,使太阳能电池阵实现聚集能流。它用于空间太阳能电站聚集能流。
-
公开(公告)号:CN10469775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25367.0
申请日:2015-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11/02
Abstract: 复杂空间光学探测系统的杂散辐射多尺度仿真方法,涉及光学探测系统的杂散辐射领域,本发明以光辐射传播的蒙特卡罗法为基本计算原理,在多尺度空间几何结构以及能量级下进行建模,进而对光谱特性和能量级信息特征标识进行仿真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入尺度间耦合关系作为不同尺度下几何特征和光学特性的结合点,这些耦合关系包括区域虚拟界面光辐射特性、界面能量级分裂倍数与抽样概率模型、微结构散射等效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再综合运用多层次区域分解技术、多能级光线分裂技术、反向/双向蒙特卡罗法光线跟踪技术求解方法,进而实现对空间光学系统多尺度杂散辐射传输的有效仿真。它可用于光学探测系统的多尺度杂散辐射的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0394012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98277.X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高温太阳能空气加热装置,它涉及一种空气加热装置。本发明为解决太阳能吸热器的换热效率低,导致太阳能的高温热利用受到限制的问题。三层直径不等的圆筒同轴设置,位于最外层的圆筒的外壁上加工有两个进气孔,三层直径不等的圆筒之间形成两个环形腔室,所述两个环形腔室相互连通,位于最内层的圆筒壁上沿轴向依次加工有三圈通孔;三个内径一致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圆柱形多孔陶瓷吸热芯和三个内径依次渐缩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沿吸热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内嵌在吸热器壳体内,最内层圆筒壁上的三圈通孔与三个内径一致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对应设置,三个内径依次渐缩的圆环形陶瓷吸热芯由内向外内径依次渐缩设置。本发明用于太阳能空气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03775826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76805.4
申请日:2014-03-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7C13/06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温气体容器的耐热密封结构,它涉及一种耐热密封结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高温下的密封垫片相对低温密封垫片普遍存在密封效果相对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内层密封结构和外层密封结构,所述内层密封结构包括内层密封端盖、内层高温密封垫片和内层密封支座,内层密封端盖通过内层高温密封垫片密封盖装在内层密封支座上,所述外层密封结构包括外层密封支座、常温密封垫片、外层密封端盖和水冷套,外层密封支座固定安装在内层密封支座上,且外层密封支座的上端面高于内层密封端盖的上端面,外层密封端盖通过常温密封垫片密封设置在外层密封支座上,水冷套套装在外层密封支座的外侧壁上。本发明用于高温气体容器的耐热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2628613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124295.4
申请日:2012-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CPC太阳能聚集与光伏发电联合应用装置,它涉及一种太阳能聚集与光伏联合应用技术装置,属于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太阳辐射能中的红外和可见光区别利用,具有更好的利用效率。该装置在CPC的内表面依次布置太阳光伏电池,泡沫石英玻璃,适应玻璃。石英玻璃镀盖透可见光,反射红外的特征薄膜。被反射的红外波进入吸热器转变成热能,可见光透过石英玻璃,经泡沫石英玻璃多次反射、折射,均匀入射到太阳电池表面,输出电功率。根据太阳光入射角度变化,系统的光热和光电量分配比例有所调整。本发明综合利用太阳能,既可提供热能量,又可提供电功率,且加工、运行简单,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608157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114665.6
申请日:2012-04-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用于固体材料高温热辐射物性实验的杂散辐射抑制装置及抑制方法,涉及一种杂散辐射抑制装置及抑制方法。它是为了抑制热辐射物性实验的杂散辐射。它的入射光入射至一号移动式消光筒,并所述经一号移动式消光筒消光后入射至位于加热室中的固体材料试样,经所述固体材料试样透射后入射至二号移动式消光筒,经所述二号移动式消光筒消光后入射至一号遮光屏,经所述一号遮光屏透射后入射至一号反射镜,经所述一号反射镜反射至二号反射镜,经所述二号反射镜反射至二号遮光屏,经所述二号遮光屏透射后入射至三号反射镜,经所述三号反射镜反射后入射至探测器的探测面。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固体材料高温热辐射物性实验中的杂散辐射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706161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310370.4
申请日:2009-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光学窗口的腔体式太阳能吸热器,它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太阳能吸热器吸收的太阳能辐射热流分布不均匀,导致吸热器局部温度过高且容易发生烧穿的问题,它包括吸热器和吸热管,并且吸热管按照吸热器的内腔体形状盘在吸热器的内壁上,吸热器的内腔形状为半球形,它还包括上凸式光学玻璃体和护板,所述吸热器为空腔体,护板为环形,护板固定在吸热器入口上,上凸式光学玻璃体设置在护板上,上凸式光学玻璃体面向吸热器的入口面为凸面,背向吸热器的入口面为平面。本发明可高效接收辐射热和高效地向工作流体传热,减小吸热管壁面局部高温和热应力集中现象的发生,本发明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吸热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4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82377.5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储热‑换热管组件、高温储热‑换热强化元件及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涉及新能源利用和高温储热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空间太阳能热发电与地面运行模式不同,不适应高密度非均匀热流,现有的套管式结构不具备高倍聚集太阳能的收集、转换和储存功能,造成热源储能效率低、结构内部局部过热和无法满足轻质性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高温储热‑换热强化元件,包括:外套管、换热管和传热结构,换热管的轴线与所述外套管平行、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部;所述换热管的轴线与所述外套管的轴线不重合,换热管内部以及换热管与外套管之间填充传热结构。适合应用于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实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09829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527166.1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渗流效应的微纳孔隙材料高温气体渗透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待测样品微纳孔隙材料为圆盘状,安放在上、下两个腔体之间的连通管的支座上,实验气体由气瓶提供,并经减压阀、第一真空阀和稳压罐进入加热器,被加热到实验温度后进入带保温和预热功能的上腔体内;下腔体利用真空泵抽真空到实验初始压力,上腔体内的恒压高温气体在上、下腔体的压差作用下,经过待测样品渗流进入下腔体,并导致下腔体内压力和温度逐渐升高;本发明基于渗流方程组,设计搭建了实验台,运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能够更加精确的测量微纳孔隙材料的渗透率,可应用于多种微纳孔隙材料在多种气体温度下渗透率的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