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管状结构FeOOH@rG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07416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0708935.0

    申请日:2020-07-22

    Abstract: 一种中空管状结构FeOOH@rG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领域。它解决了现有FeOOH负极材料存在体积膨胀以及绝缘性差的问题。方法:一、泡沫镍预处理;二、制备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三、制备泡沫镍‑氧化石墨烯;四、泡沫镍‑氧化石墨烯进行煅烧;五、煅烧产物浸渍于铁盐溶液中,水洗、过滤后烘干。本发明中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空结构为体积膨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微米级的孔洞增加了电解液向电极材料的扩散;三维相互交联的碳骨架提供了导电的网络,增加了反应速率;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缩短了锂离子传输路径,提高了倍率性能。本发明适用于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一种金属单原子负载双掺杂孔隙可控MOF衍生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1037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195936.6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一种金属单原子负载双掺杂孔隙可控MOF衍生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金属单原子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本发明要解决严重多硫化锂穿梭效应等导致电池容量迅速降低及多孔金属氧化物制备困难耗能大、材料构成复杂且原子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先制备MOF前驱体;再制备孔隙可控的金属单原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然后制备氮、氧双掺杂的复合石墨烯基材料,负载硫。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用于制备锂硫电池。采用金属单原子与杂原子协同作用于孔隙可调控的MOF衍生石墨烯作为S载体。成本低、工艺简单、能耗低、环境友好,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用于锂硫电池领域。

    一种高熵合金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06925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0497978.7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一种高熵合金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泡沫结构的金属吸收波材料的制备流程繁琐和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微波加热实现了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升至极高的温度制备的多孔泡沫结构的金属泡沫吸波材料有效克服了块状金属密度大、阻抗失配等固有缺陷,具备高效电磁波吸收性能。本发明开创性的提出了采用微波加热获得高熵合金复合吸波材料,由于微波加热的短时高温的特性,碳在前驱体快速膨胀的同时可以作为三维骨架和作为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生长界面,两相异质结合界面的大量存在贡献偶极子极化和界面极化效应,对于提升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是有积极作用的,进一步提升高熵合金的吸波性能。

    一种高循环稳定性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536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92096.3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一种高循环稳定性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生物质炭作为镁金属表面人造的保护界面时,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不高,电池工作过程中短时间容易失效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氢氧化钾以及磷酸对生物质炭进行化学活化处理,对天然生物质炭进行改性处理,破坏其共轭结构,在镁离子电池中起到人造SEI作用的改性生物质炭解决了电解质/溶剂选择困难的问题,在电池工作过程中循环稳定性有效提高。并且本发明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工序简单、生态安全,简单的改性处理即可实现性能的大幅提高,满足产业化生产及应用。

    一种碳纳米管和空心微珠混合增强铝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8973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241827.7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和空心微珠混合增强铝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铝基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单一增强铝基多孔复合材料强度差、CNTs在复合材料中难以分散的问题。方法:将CNTs放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中进行超声和洗涤得到羧基化的CNTs,将空心玻璃微珠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并洗涤得到羟基化的空心玻璃微珠;将羧基化的CNTs和羟基化的空心玻璃微珠进行混合,得到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均匀吸附CNTs的混合增强体;预热并进行浸渗。本发明采用CNTs和空心玻璃微珠作为混合增强体,同时提升铝基多孔复合材料强度和吸能能力。并解决了CNTs难以分散的问题,保证了空心玻璃微珠完整。方法简单,可大批量制备,适合制备大尺寸材料,易于实现产业化。

    一种用于镁电池负极的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1343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226915.5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一种用于镁电池负极的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金属镁负极在大多数常规电解液中生成钝化膜而导致电池循环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称取块状的生物质炭和金属基体;将块状或预处理后粉末状的生物质炭置于钢模具中得到预制体并进行预热,得到预热的生物质炭预制体;将金属基体在保护气氛下加热得到熔融态的金属基体;液态金属浸渗得到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本发明将生物质炭与金属镁采用自排气压力浸渗技术进行复合,利用生物质炭作为金属镁表面的保护膜,避免了常规电解液在金属镁上的还原分解而生成钝化膜,在镁金属表面可作为镁离子传输通道,实现了镁离子可逆的沉积/剥离。

    一种用于镁电池负极的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134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26915.5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一种用于镁电池负极的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金属镁负极在大多数常规电解液中生成钝化膜而导致电池循环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称取块状的生物质炭和金属基体;将块状或预处理后粉末状的生物质炭置于钢模具中得到预制体并进行预热,得到预热的生物质炭预制体;将金属基体在保护气氛下加热得到熔融态的金属基体;液态金属浸渗得到生物质炭/镁复合材料。本发明将生物质炭与金属镁采用自排气压力浸渗技术进行复合,利用生物质炭作为金属镁表面的保护膜,避免了常规电解液在金属镁上的还原分解而生成钝化膜,在镁金属表面可作为镁离子传输通道,实现了镁离子可逆的沉积/剥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