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12722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006724.1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盾构或环形顶管始发及到达的洞门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围护墙上施作洞门止水钢圈;在围护墙的洞门内施作水平加固锚杆;判断两层洞门止水钢圈间的混凝土保护层内是否存在钢筋,若是,则重新施作洞门止水钢圈,若否,则环形盾构机或环形顶管机依次破除围护墙、完成始发操作、形成一次衬砌;隧道贯通后,凿除止水钢圈外部的围护墙,对隧道内土体进行降水,拔除水平加固锚杆,开挖剩余土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0027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339316.3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箱涵顶进时土体纵向变形的反拖曳装置,包括拖曳板、拖曳套内存放组件、拖曳套外锚固组件及减阻滑轮,拖曳板为在箱涵顶进时从箱涵前端拉出的薄板卷材,分隔箱涵与土层,拖曳套内存放组件位于箱涵内部,存放拖曳板,随箱涵顶进长度的增长同步释放拖曳板,拖曳套外锚固组件位于箱涵出发井内,固定拖曳板的外端,减阻滑轮位于箱身前端,以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降低拖曳板从前端拉出时的摩阻力并保护拖曳板不受到刃角较大的局部压力被破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用于箱涵顶部,作为管幕法和触变泥浆的替代品,隔离土体与箱涵,达到控制对土体的扰动与避免箱涵上部地层变形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712339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006185.1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顶管机,包括环形壳体、切削刀盘、泥水系统、同步注浆系统、顶推机构、导向系统和控制系统,环形壳体包括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切削刀盘设置在环形壳体内,泥水系统包括进排泥管路和泥水分离处理装置,泥水分离处理装置安放在地面,同步注浆系统的注浆管分别设置在环形壳体和顶管管节内,通过注浆孔注入触变泥浆,顶推机构设置在顶管工作井内,对顶管管节进行顶进,导向系统包括用以确定环形顶管机的姿态和掘进精度的陀螺仪、倾斜仪和高度仪,控制系统设置在地面,对切削刀盘、泥水系统、同步注浆系统、顶推机构和导向系统进行协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开挖断面小,断面形状灵活,适用于建造大断面和超大断面隧道。
-
公开(公告)号:CN104612722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06724.1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盾构或环形顶管始发及到达的洞门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围护墙上施作洞门止水钢圈;在围护墙的洞门内施作水平加固锚杆;判断两层洞门止水钢圈间的混凝土保护层内是否存在钢筋,若是,则重新施作洞门止水钢圈,若否,则环形盾构机或环形顶管机依次破除围护墙、完成始发操作、形成一次衬砌;隧道贯通后,凿除止水钢圈外部的围护墙,对隧道内土体进行降水,拔除水平加固锚杆,开挖剩余土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00273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39316.3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箱涵顶进时土体纵向变形的反拖曳装置,包括拖曳板、拖曳套内存放组件、拖曳套外锚固组件及减阻滑轮,拖曳板为在箱涵顶进时从箱涵前端拉出的薄板卷材,分隔箱涵与土层,拖曳套内存放组件位于箱涵内部,存放拖曳板,随箱涵顶进长度的增长同步释放拖曳板,拖曳套外锚固组件位于箱涵出发井内,固定拖曳板的外端,减阻滑轮位于箱身前端,以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降低拖曳板从前端拉出时的摩阻力并保护拖曳板不受到刃角较大的局部压力被破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用于箱涵顶部,作为管幕法和触变泥浆的替代品,隔离土体与箱涵,达到控制对土体的扰动与避免箱涵上部地层变形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22868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40426.7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散超孔隙水压、加固盾构隧道周围土体的结构,包括管片、设在管片上的第一类注浆孔、第二类注浆孔以及空心设置且周身钻孔的渗透棒,渗透棒经由第一类注浆孔整体埋设于管片内,渗透棒的尾端与第一类注浆孔相连,设有渗透棒的第一类注浆孔以第二类注浆孔为中心分布,每个第二类注浆孔相邻四周分布四个设有渗透棒的第一类注浆孔,每个设有渗透棒的第一类注浆孔的相邻四周分布四个注浆用的第二类注浆孔。本发明通过在管片注浆孔中插入渗透棒,并通过渗透棒抽取周围土壤中的水,为隧道周围土体中所含的水提供一个渗流途径,消散超孔隙水压,增加土壤有效应力,加速土体固结。
-
公开(公告)号:CN208533455U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20756528.5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防洪隧道,包括设置在沿海城市地区用于收集地表水的多个进水竖井、设置在海岸附近用于排出洪水的出水竖井以及连接在进水竖井和出水竖井之间的连通隧道,所述进水竖井底部埋深大于出水竖井底部埋深,且越靠近海岸的进水竖井底部埋深越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洪水易发的城市沿海地区,并提供了一个水力结构化的概念,在高密度城市群,通过隧道/竖井系统处理超过规定可控水量的洪水,在排出洪水的同时使其通过水力发电站产生电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