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磷比污水的反硝化除磷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08923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198817.3

    申请日:2009-1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低碳磷比污水的反硝化除磷脱氮方法,涉及一种低碳磷比污水处理工艺。先将待处理污水加入An/A-SBR内,与已经驯化成功的含有反硝化除磷菌的活性污泥发生厌氧反应1.5~2h,放磷和碳源吸收后,沉淀分离30~45min,含氨氮的上清液转移至N-SBBR内,控制SBR和SBBR的容积交换比为60~75%,硝化反应3.5~5h,溶解氧浓度控制在4~6mg/L。待硝化反应结束后,快沉10~15min后将富含硝态氮和磷的出水回流转移至An/A-SBR内,在缺氧反应完毕后添加后曝气时间为1~2h。最后,沉淀40~60min后出水。本发明成功解决硝化菌和聚磷菌的污泥龄之争,达到稳定高效的脱氮除磷效果,又因利用了反硝化除磷脱氮新机理,节省了碳源,特别适合于水质水量变化大、分散型的低C/P比污水的脱氮除磷处理。

    一种基于氨羧络合剂增强厌氧氨氧化脱氮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206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16397.0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氨羧络合剂增强厌氧氨氧化脱氮活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序批式反应器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加入含氨氮和亚硝氮的废水;(2)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加入氨羧络合剂‑Fe3+,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脱氮处理。本发明借助氨羧络合剂提升三价铁的溶解性与生物可利用性,增强厌氧氨氧化菌对三价铁的摄取能力,铁吸收率可提升至50%以上,胞内铁元素含量可增加1~2倍。厌氧氨氧化菌胞内铁元素含量的增加进一步促进关键功能酶的合成,提升其脱氮活性,比厌氧氨氧化活性可提升2~5倍,显著增强厌氧氨氧化系统脱氮效能。

    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脱氮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543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88494.8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王亚宜 王彤 汪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脱氮的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垃圾渗沥液进行厌氧脱碳处理,得到脱碳垃圾渗沥液;S2、将S1步骤得到的脱碳垃圾渗沥液进行短程硝化处理以初步脱氮;S3、将S2步骤短程硝化处理后得到的垃圾渗沥液进行厌氧氨氧化和硫自养反硝化耦合处理以深度脱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自养脱氮工艺,使其具有降低碳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剩余污泥产量的显著优势,并在无需驯化硫自养反硝化污泥的前提下,在深度脱氮处理的反应器进水中直接投加硫化钠原位诱导厌氧氨氧化和硫自养反硝化耦合工艺,提高反应体系内总氮的去除效率,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

    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69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0972885.1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王亚宜 倪凌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将光催化剂分散于DMAC中,加入少量致孔剂,溶解后再加入PVDF,加热搅拌制成均匀悬液;将塑料光纤剥去保护层的一端浸没入上述悬液中,采用溶剂置换法将混合光催化剂的PVDF沉积于塑料光纤表面,从而实现光催化剂在塑料光纤上的稳定负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溶剂置换法将光催化剂间接负载于塑料光纤表面,方法简单可行、反应条件温和、合成周期短、重复性好;混合有光催化剂的PVDF通过化学成键的方式与光纤结合,结合力强,稳定性高,光催化剂不易从光纤表面脱落;光催化材料不受水体浊度对光传播的影响,在水体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及杀菌等领域具有广

    一种投加氧化还原活性生物炭快速提高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和丰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444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30554.1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加氧化还原活性生物炭快速提高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和丰度的方法,在低丰度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中添加氧化还原活性生物炭,所述氧化还原活性生物炭的添加量为3~14g/L。使用本发明的投加氧化还原活性生物炭快速提高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和丰度的方法可在提高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活性的同时提高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对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快速启动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6978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73165.7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王亚宜 倪凌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然后加入片状氧化石墨烯并与Zr‑MOFs充分混合,经还原后得到Zr‑MOFs/rGO材料;最后,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备得到表面分散大量AgPO4纳米颗粒的Zr‑MOFs/rGO/AgPO4异质结光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合成周期短、重复性好,可用于大规模量产;制备的Zr‑MOFs/rGO/AgPO4催化剂为Z型异质结材料,由于其特殊的价导带能级,具有显著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在好氧及厌氧状态下皆展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效率,展现出在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降解及杀菌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曝气量与污泥浓度双因素控制短程硝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87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144355.3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曝气量与污泥浓度双因素控制短程硝化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缺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将浓度为2000‑2400mg/L的污泥接种于缺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中,并将氨氮废水间歇输入至缺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中,在曝气条件下,对氨氮废水进行短程硝化处理;在曝气过程中,曝气量为34‑38L/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曝气量和污泥浓度双因素调控短程硝化反应体系,分析曝气量和污泥浓度因素对短程硝化反应体系的影响,探究短程硝化反应器基于上述影响因素的运行调控优化策略,实现高效经济的氨氧化过程,对于亚硝化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一种循环式EGSB反应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2872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0069457.6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式EGSB反应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装置包括反应单元、气体分离单元及污水进水单元,反应单元包括反应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反应器壳体内的污泥收集机构,气体分离单元包括设置在反应器壳体外部并与污泥收集机构相连通的分离器,该分离器的底部与反应器壳体的底部相连通,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污水进水单元与分离器相连通;污水处理时,脱氮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由反应器壳体排出,另一部分夹杂着厌氧氨氧化污泥,并经污泥收集机构进入分离器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最大化对上浮污泥的收集,避免高活性污泥在非反应区的聚集、滞留及腐化,提高了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脱氮效能并有利于促进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

    一种适用于COD/N波动大的污水的全程自养脱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8644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711084022.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COD/N波动大的污水的全程自养脱氮方法,属于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第一步,CANON工艺系统的建立;第二步,确定不同COD/N条件下的CANON工艺运行方式,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将COD/N为0.28~1.07、氨氮浓度为600±50mg/L的氨氮废水输入装有经过第一步建立获得的稳定CANON工艺自养脱氮反应器,确定CANON工艺在不同COD/N条件下的最佳运行方式,得出不同COD/N条件下的CANON工艺运行方法。使用本发明的CANON工艺处理不同COD/N废水高效、稳定。对于不同COD/N废水的CANON自养脱氮处理方案的优化具有较好的工程意义,可广泛用于污水量不大,而COD/N波动大的分散型污水脱氮处理。

    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除碳脱氮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172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29818.X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王亚宜 刘超 张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除碳脱氮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厌氧反应器、硝化循环单元、厌氧氨氧化循环单元及NF膜过滤器,硝化循环单元与厌氧氨氧化循环单元之间设有脱氮循环组件;处理渗滤液时,渗滤液经预处理单元进行预处理先后进入厌氧反应器、硝化循环单元及厌氧氨氧化循环单元进行除碳脱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硝化循环单元及厌氧氨氧化循环单元的内循环以及两者之间的外循环,实现有机物与氨氮的有效脱除,并提高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效率;本发明低耗高效,相比传统渗滤液除碳脱氮工艺节约了50%的电能消耗,并有效降低了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污泥及废弃物的产生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