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作为添加介质用于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8537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10217811.6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炭作为添加介质用于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方法。菌种驯化,菌种分离,预处理泥炭,功能菌扩大培养,将扩大培养的功能菌固化在经热处理后的湿状泥炭上,负载功能菌的泥炭和粗砂按照一定的体积比均匀混合制备成反应墙体支撑介质,然后将反应墙体支撑介质装入可渗透性反应墙中。用泥炭做生物反应墙添加介质,有效固定功能菌,实验测得固定化率达87%,不易随地下水流动而流失,有效吸附地下水中的石油烃、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萘系物,尤其对多环芳烃类的吸附效果尤为明显。有效的向反应墙体内功能菌供给营养,使反应墙体内各点在运行期内保持较高的生物量。所用泥炭的价格便宜,来源广泛容易获得,且生态安全。

    一种井下污染修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449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1495937.1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污染修复装置及方法。修复装置至少包括循环井单元、喷射井单元和控制单元。循环井单元在水力循环的作用下使地下水在循环井周围形成循环进出循环井的循环水流。喷射井单元产生向循环水流进井位置流动的喷射水流。优选地,循环水流和喷射水流分别设置有至少两种流动方式。控制单元基于对地下水污染物的识别判断,对循环井单元和喷射井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节,以改变循环水流和喷射水流的流动方式,从而使循环水流和喷射水流在地下含水层中构建出立体流场,促进地下含水层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种循环井修复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10039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1495939.0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井修复系统及方法。循环井修复系统至少包括:循环井主井单元和围绕循环井主井单元设置的至少两个副井单元。循环井主井单元通过配置的第一注水段和抽水段在水力循环的作用下使地下水在循环井周围形成第一流场,在反复冲刷含水层的同时,将含水层中的NAPLs抽出至地表。副井单元通过配置的第二注水段在地下含水层中形成第二流场。第二注水段与抽水段平齐,第二流场沿第一流场进井方向流动,从而增强抽水段附近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作用,进而推动位于含水层顶部和底部NAPLs的解析和流动,加速NAPLs迁移,副井单元还可用于表面活性剂和/或修复药剂的注入,提高对NAPLs的去除效率。

    一种循环井群及其循环模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046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741501.6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井群及其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多滤层循环井、若干抽注组件和控制模块,至少两个多滤层循环井按照地下水流方向有序设置,其中,多滤层循环井的井筒由至少两个第一阻隔器分隔形成三个抽注段,每个抽注段内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抽注水的抽注组件,抽注组件由控制模块控制抽水和/或注水,每个抽注段的管壁设置有孔的抽注水筛段,响应于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抽注组件改变各个多滤层循环井的三个抽注段的抽注状态、流量、压力来组合形成不同的水循环模式或水循环组合模式。本发明可根据非均质地层中各层含水层修复目标调控多滤层循环井抽注水模式、抽注水流量及启闭状态,以此实现目标含水层修复并提高修复效率。

    一种井下污染修复装置、修复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449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95937.1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污染修复装置、修复系统及方法。修复装置至少包括循环井单元、喷射井单元和控制单元。循环井单元在水力循环的作用下使地下水在循环井周围形成循环进出循环井的循环水流。喷射井单元产生向循环水流进井位置流动的喷射水流。优选地,循环水流和喷射水流分别设置有至少两种流动方式。控制单元基于对地下水污染物的识别判断,对循环井单元和喷射井单元的工作参数进行调节,以改变循环水流和喷射水流的流动方式,从而使循环水流和喷射水流在地下含水层中构建出立体流场,促进地下含水层中污染物的迁移。

    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781024B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0910252892.3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复合降解菌剂的筛选和驯化、复合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保存及活化方法和复合降解菌剂的应用。本发明的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在配水中对AN和NB的降解范围0.7-550mg/L,降解率75-100%,对苯胺、硝基苯在第3天降解率为95%以上。在吉化双苯厂爆炸场地取回的地下水样品中有机物24种,该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严重,都为含苯环类物质,其中硝基苯、苯胺、苯、甲苯、氯苯浓度分别为194.40、92.72、104.30、4.86、5.62mg/L,应用本发明的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在160h内降解菌群能将硝基苯、苯胺降解基本完全。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修复。

    化学与生物组合反应带原位修复被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3241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105536.6

    申请日:2011-04-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与生物组合反应带原位修复被污染地下水的方法。是在污染源的下游设有与水流方向垂直线形排列的化学反应井群构成的化学反应带,在化学反应带的下游设有生物反应井群构成的第一生物反应带和第二生物反应带。化学反应井中装有铁屑和活性碳,生物反应井中装有生物膜组件和固定化硝基苯降解菌和苯胺降解菌的活性碳。经过化学反应带的水中硝基苯浓度有明显的降低,硝基苯在五天内已大部分被零价铁和活性炭转化或吸附。生物反应带运行三十四天后,生物井群出水中残留的苯胺浓度趋尽于零,生物反应井内固定化的降解菌对苯胺的降解效果十分明显。化学与生物反应带对140mg/L硝基苯,80.4mg/L苯胺处理效果均可达到97%以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781024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10252892.3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复合降解菌剂的筛选和驯化、复合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保存及活化方法和复合降解菌剂的应用。本发明的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在配水中对AN和NB的降解范围0.7-550mg/L,降解率75-100%,对苯胺、硝基苯在第3天降解率为95%以上。在吉化双苯厂爆炸场地取回的地下水样品中有机物24种,该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严重,都为含苯环类物质,其中硝基苯、苯胺、苯、甲苯、氯苯浓度分别为194.40、92.72、104.30、4.86、5.62mg/L,应用本发明的硝基苯、苯胺快速复合降解菌剂,在160h内降解菌群能将硝基苯、苯胺降解基本完全。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修复。

    一种应用于非均质污染含水层的多滤层循环井群

    公开(公告)号:CN219251760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23595461.7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非均质污染含水层的多滤层循环井群,包括至少两个多滤层循环井,至少两个所述多滤层循环井沿地下水流向排布设置,所述多滤层循环井包括井筒、至少两个第一阻隔器、抽注管路和底部塞堵;所述井筒内由至少两个第一阻隔器划分为三部分,所述抽注管路贯穿所述第一阻隔器以对所述井筒内的不同部分中的地下水进行抽注,所述底部塞堵设置在所述井筒的底部以将所述井筒密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两段式循环井存在在非均质地层中循环动力不足,难以实现垂向水力循环的问题,三段式的多滤层循环井能够提供更多的水循环模式,实现垂向非均质地层的水流循环和系统修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