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666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0549445.5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电缆中间接头受潮状态分析方法,通过获取待测三相电缆各相的初始状态定位谱图,并在三相电缆上加载模拟的工作环境,经过预设时间间隔重复测量待测三相电缆,获得各相中间状态定位谱图,并根据所述初始状态定位谱图和获得的各相中间状态定位谱图,分析待测三相电缆的受潮状态,并得到受潮最严重接头;根据预设时间内所述受潮最严重接头的定位谱图,分析所述受潮最严重接头的具体受潮状态。本实施例通过时间尺度上的多次测量,可得到每相定位谱图变化情况,进而可对电缆接头受潮状态进行检测,检测数据更加精准,能够对接头受潮规律进行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0716477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710527834.1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25B9/65 , C25B1/04 , C25B1/26 , C25B15/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井接地极电解反应模拟系统及方法,以对深井接地极的电解反应进行模拟和分析。所述深井接地极电解反应模拟系统包括:反应容器包括连通箱和两个反应筒,反应筒的底端与连通箱密闭连通,反应筒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端盖;阳极馈电棒和阴极馈电棒分设于两个反应筒;至少一个反应筒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隔板,密封隔板将对应的反应筒隔离为集气腔和位于集气腔下方的反应腔,设置有密封隔板的反应筒内的馈电棒位于对应的反应腔内;密封隔板穿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气孔;阳极馈电棒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阴极馈电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两个集气装置,集气装置与对应的反应筒的顶端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86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18685.7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聚丙烯基绝缘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聚丙烯基釜内合金树脂30份~70份、热塑性弹性体氢化丁苯橡胶10份~50份、烯烃基弹性体10份~40份。上述聚丙烯基绝缘材料以聚丙烯基釜内合金树脂为基体树脂,烯烃基弹性体有利于改善绝缘材料的韧性和弹性,增加热塑性弹性体氢化丁苯橡胶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相容性;热塑性弹性体氢化丁苯橡胶的加入使绝缘材料具有高弹性、耐候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大幅降低绝缘材料的弯曲模量提高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韧性,各原料按照特定的重量份数相互搭配,使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韧性及电气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1066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25185.6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H31/02 , H01H9/16 , H01H9/20 , G01R31/327 ,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状态显示和锁止的隔离开关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和设备,该装置包括隔离开关的旋转轴、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显示组件、检测模块、触发块和锁止组件,触发块上设置有触发工作面、弧形工作面和触发临界点,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均设置有触发杆,触发杆与触发块的触发工作面或弧形工作面抵接。通过该装置在隔离开关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检测的微动开关与触发块之间的抵接关系实现快速自动检测隔离开关所处的工作状态;通过显示组件将隔离开关所处的工作状态直观地反馈给操作人员;在隔离开关所处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时采用锁止组件固定转动轴,以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合闸或分闸位置的锁定,防止误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65131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516034.7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电缆,绝缘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丙烯基体和乙烯‑丙烯共聚弹性体;聚丙烯基体以乙丙橡胶为第一增韧相;乙烯‑丙烯共聚弹性体的熔融指数为0.8~2.0g/10min,结晶度为5~15%,乙烯基的质量占比为8~12%;绝缘料中乙烯‑丙烯共聚弹性体分散在聚丙烯基体的内部形成聚丙烯基体的第二增韧相。绝缘料中的乙烯‑丙烯共聚弹性体分散在聚丙烯基体的内部,与乙丙橡胶共同形成多尺度的增韧相,多尺度的增韧相与聚丙烯基体形成海岛结构,在界面诱发大量银纹或剪切带,可吸收大量能量,延缓聚丙烯基体的破坏,大幅度提高绝缘料的力学韧性;同时乙烯‑丙烯共聚弹性体的结晶度为5~15%,可有助于提高绝缘料的电气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28771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070871.1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IPC: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高压交流电缆半导电屏蔽料配方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高压交流电缆半导电屏蔽料配方,包括基体树脂、导电炭黑、分散剂、润滑剂、抗氧剂和交联剂的种类;通过种类指标分析I获得优选基体树脂;通过种类分析指标II、用量分析指标II获得优选导电炭黑;准备多组基体树脂、导电炭黑、分散剂、偶联剂、润滑剂、抗氧剂和交联剂共混物,种类分析指标Ⅲ、用量分析指标Ⅲ进行优选;准备多组基体树脂、导电炭黑、分散剂、润滑剂、抗氧剂和交联剂共混物,通过种类分析指标Ⅳ、用量分析指标Ⅳ进行优选;对获得的材料配方进行配方性能校验,得到优化配方或重新进行选择。本发明提高了高压交流电缆半导电屏蔽料普遍关注的关键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2477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71964.6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敏变色高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其中,一种温敏变色高压电缆,包括:电缆绝缘线芯;所述电缆绝缘线芯外包裹阻水带层,所述阻水带层外包裹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外包裹第二护套,所述第二护套外涂覆温敏变色层;所述阻水带层包括含聚丙烯酸钠的阻水粉,所述第一护套的材质为铝,所述第二护套的材质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所述温敏变色层为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和石墨的混合物。本发明改善了电缆因水分侵入受潮形成烧蚀缺陷的情况,同时能够从外表发现并定位烧蚀缺陷的位置,巡检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该位置进行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150936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70905.9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光洁度改善型屏蔽料、制备方法和半导电屏蔽制品。表面光洁度改善型屏蔽料主要通过质量份数分别为55份~65份的基体树脂、20份~30份的导电炭黑、1份~10份的Ti3C2MXene、0.5份~2份的分散剂、3份~6份的功能助剂以及0.9份~2份的交联剂制成。其中,Ti3C2MXene表面具有极性官能团,与基体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提高导电炭黑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性,减少屏蔽料表面的凸起,改善屏蔽料的表面光洁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屏蔽料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05628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1153554.1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B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绝缘部件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拓扑优化方法计算所述梯度绝缘部件结构内部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共同的空间优化目标;分别计算电导率最优分布和介电常数最优分布;获取高电导率和高介电常数的高介电区域,并计算所述高介电区域的均匀介电常数值和均匀电导率值;根据所述均匀介电常数值和所述均匀电导率值确定所述高介电区域中的制备材料中填料的添加量,完成所述高介电部分的制备,采用真空浇注手段完成绝缘部件剩余的低绝缘区域的制备。本方法能够快速优化出用于抑制局部电场畸变的梯度绝缘结构,并能够适应不同电压作用下的工作场合,能够实现梯度绝缘部件制备的精确控制,制造的梯度绝缘部件的绝缘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0110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870875.1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缆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弱PTC效应的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包括树脂基体、复合导电填料和交联剂,其中,复合导电填料中纳米石墨片起到桥接作用将导电炭黑串联起来形成高效稳定导电网络,能够显著提高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导电网络稳定性,进而抑制半导电内屏蔽料PTC效应,本申请提供的高压电缆半导电屏蔽料解决了现有半导体屏蔽料中只加入导电炭黑填料,在高温条件下电阻率难以满足性能要求的技术问题。
-
-
-
-
-
-
-
-
-